【摘 要】 隨著經濟增長階段的變化,發展中國家高科技園區集群化發展模式,應當向有世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演變。通過對上海浦東新區六大產業集群內部聯系,浦東新區集群形成原因及困境的分析,研究浦東新區產業集群所帶來的競爭優勢,營造積極的區域創新環境,帶動浦東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
【關鍵詞】 浦東新區 產業集群 競爭優勢 產業升級
一、浦東新區產業集群出現的原因及現狀
浦東新區全區面積1210.41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518.72萬人,是上海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2016年7月,隨著崇明區的設立,浦東新區成為上海市第二大的行政區。浦東新區地處長江出???,海陸交通便利,具有優越的地理優勢和國際市場優勢。
(一)區域聯動與協同發展。浦東各產業集群需要分析測試設備,設計工具、技術專利、數據資源等,而單個企業無法擁有自己所需要的所有設備資源,這要求產業間區域聯動與協同發展,以共享資源。
(二)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在浦東的開放開發中,加強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是產業變革的必然結果。產業的產業組織出現了虛擬整合、戰略合作的特征,分工越細企業間的合作越緊密,各種正式的合作關系和社會聯系是產業虛擬整合和戰略合作的主要機制。
(三)政策支持。浦東開發開放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關鍵時期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按照“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方針,浦東開發開放20多年來,建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并給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與優惠。2018年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元,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F代化建設的縮影。浦東新區主要經濟指標邁上重要整數平臺,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財政總收入超過4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上海一系列新的重大使命和任務,要求上海發揮開路先鋒、示范引領、突破攻堅。
二、浦東新區的產業集群存在的問題
(一)集群之間的合作不夠緊密。浦東集群中的企業與外部聯系廣泛,但內部水平及垂直協作網絡尚不完善。浦東產業集群的發展與全球聯系非常密切,但是集群內部企業之間的聯系卻非常薄弱。集群網絡的本地根植性不強,集體學習能力有限,創新嚴重不足,同時這也使其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以芯片制造為例,在全球IC產品金字塔分工中,浦東新區的企業只負責低端芯片的制造,技術創新不足,以致于產品附加值較低。
(二)企業之間缺乏合作。企業間、企業和其他機構間以及產業間存在的互補性與關聯性。浦東新區出現全新的企業或者是產業時,與之具有關聯性、競爭性與互補性特點的原材料、銷售渠道、零部件、配套產品、零配件供應以及產品制作,甚至和企業及產業相關的上游、中游與下游產業及其支持產業體系便會出現產業集聚現象。由于浦東新區創新體制程度較淺,其發展速度不能與區域經濟發展速度相匹配,目前浦東產業集群中,企業缺乏戰略合作、聯合創新,不利于浦東產業提高整體規模和影響力。
(三)內部制度環境建設滯后。浦東新區經濟網絡間信任關系沒有可靠的制度保駕護航,使得企業之間難以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互利共贏。目前浦東在制度文化建設方面的不足,導致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受限。
三、建議及措施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和國內產業集群間競爭的加劇,浦東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面臨巨大的升級壓力。在此背景下,浦東產業集群能否充分挖掘和發揮“內部”和“外部”的優勢實現升級;有沒有持續創新的動力和擺脫“區域鎖定”的潛力,是決定集群發展命運的關鍵。對于增強浦東產業競爭力、實現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強本地網絡聯系,利用大項目促進產業聯盟的建設。大項目是有效促進產業集群建設的有效方式,政府要進一步利用大項目帶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快產業聯盟建設,在芯片設計、制造及封裝技術方面,整合各個企業的技術優勢共同研發,形成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的經營狀態,提升浦東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二)加強與區域外的創新交流。產業集群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與外界資源保持互動關系,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產業技術發展和市場信息的及時了解,保證創新活動適應外部環境的最新變化,以提高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三)建設良好的地方制度環境及發展政策。首先,簡化審批手續,建立便捷的政府審批渠道。規范項目審批程序,減少審批事項和環節,提高辦事效率。其次,縮短通關時間,提高通關能力,建立快捷的通關渠道。再者,浦東新區可以實施一些區域性的產業發展政策,如對園區內不同產業鏈上的產品交易免征增值稅,通過建立區域性產業發展政策促進企業間的融合。
(四)配套建設生活、工作、增加知識交流的平臺。各類技術、專業研發和管理人員非正式交流對園區整體創新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吸引更多產業所需技術人員、專業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等,應當注重非正式交流場所的建設,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來促進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豐.浦東新區集群式創新的演化機制研究[J].上海企業,2007(03):34-36.
[2] 曾剛.上海浦東信息產業集群的建設[J]. 地理學報, 2004(10):60-66.
[3] 劉思弘.打造“中國芯”:重大項目助力集成電路產業發展[J].科技日報,2017(1):14-15
作者簡介:曹儀涵(1999——)女,漢族,安徽六安人,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7級本科生,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