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家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更加注重,特別是在創新領域,一項知識產權的背后是可以用價值衡量的市場,帶動的是許多領域的發展問題。本文主要從知識產權保護對我國東西部的影響、出口貿易的影響、“一帶一路”方面闡述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以及相關措施。
【關鍵詞】 知識產權保護 出口貿易 “一帶一路”
一、知識產權對東西部發展不同的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家也更加注重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但是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于不同地區而言造成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對于東南部沿海地區而言,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有利于企業的自主創新,因為在東部匯集了全國高科技高精尖的創新人才,每年發明的專利相比于西部高出很多,加強對這些專利的保護力度,有利于促進東部企業進一步的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質量,自主創新越多,所具備的自主性更強,從而提高外資的引入,對于出口貿易而言,會有更多的產品向海外輸送。此外,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會降低模仿國外先進技術的成本,同時降低模仿其他企業帶來的侵犯知識產權的風險。然而對于西部來說,高端人才較東部有多缺乏,在自主創新方面動力不足,面對東部地區更進一步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會使得西部地區增加更多的模仿技術的成本,需要投入更多的經費和人員進行進一步的模仿。
二、知識產權對出口貿易的影響
將東西部受到的影響映射到對于出口的影響上面而言,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有利于出口貿易的提升的。因為受到保護的專利,會增加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提升產品質量最后是對于整個國家競爭力的促進。然而應該看到不利的一面,會導致部分企業增加模仿成本,使得可用的技術減少,不利于新產品的研發,因此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進行合理的保護,增加了許可率,反作用于其他企業,使得其增加進口成本。善于調整運營結構和投資方式的企業,會在企業模仿成本增加時更加注重自主創新。投入更多的科研經費,發展具有自身企業特色的創新利益,同時注入增強后的知識產權保護作為保障渠道,多方面促使了技術的進步。
三、對“一帶一路”的深遠影響
由于知識產權的法律由各國自己制定,適用范圍是國內,不同國家的法律不同,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同,但是通過一帶一路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了進來,國家之間的融合更加的深入,為了更好的技術交流就必須注重知識產權的完善。然而有一些國家的知識產權指數相對比較低,一些發達國家的指數又很高,這種不同國家的法律會導致跨境知識產權沖突。
知識產權的跨境有兩種方式:一是獨立的轉讓許可;二是附加與貨物、服務和投資當中。對方可以采取買斷知識產權的方式,得到所有權,但是讓渡的程度由賣知識產權的一方決定。
但是依舊存在糾紛,例如從國內出口一個產品到國外,國外的市場較好,國外的商家開始制造假冒產品,并且擠掉部分正品的市場,并且該廠商在國外取得了合法的生產資格,那么我們很難維護我們自己的利益,因為在他們自己的國家是合法的。各國的法律具有鮮明的特征,并有其文化內涵,知識產權又是無形的,很容易沖破物理極限,在國家之間傳播開來,一項技術就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護,因此在各國的合作中只能制定相應的雙邊協定來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形成知識產權的戰略合作,促進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交流,相關機構開展合作,每個國家都給可以展示本國的知識產權,便于尋找各國都能接收的多邊協議。我國近年來也積極投入到國際的磋商當中,向全世界傳遞了積極的信號,為了各國的關系朝著包容、普惠和共贏的方向發展做出貢獻。在一些成員國不自覺履行義務時,根據協約規定,將會被訴至WTO爭端解決機構強制干預,但是這種機制的存在弱化了國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不利于國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這些國際性的條約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具有不均衡和不夠開放的特征,并且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延長至死后70年,導致許多的專利所有者已經無法行使權力,卻依然保留權利,使得權利的關系更加的復雜,不利于技術的創新和數字化的推進。隨著創新日新月異的發展,貿易往來不再是簡單的貨物交易,而是涉及更多的專利和知識產權,各國的經濟競爭,也趨于多元化,知識技術的競爭更加激烈,讓知識產權成為了一種生產要素,變成了一種投資形式,價值超過了實際商品的流通價值,一項專利的背后就是無數的價值,會帶動很多領域的投資和收益。
四、總結
總結以上幾個方面來看,我們需要激勵知識產權制度與企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創新成果需要商業化,以此提高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應當建立知識產權戰略機制,以應對發達國家對我方的制裁。在國內的發展中,要均衡東西部的關系,讓東部發達地區進一步帶動西部的大力發展,促進扶貧攻堅的進程,出口貿易和“一帶一路”是密不可分的,要始終抓好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中國企業才能越做越強。
【參考文獻】
[1] 蔡玲,申君歌.地區知識產權保護與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的質量研究[J].經濟經緯,2018,35(05):1-8.
[2] 景光正,李平.OFDI是否提升了中國的出口產品質量[J].國際貿易問題,2016(08):131-142.
[3] 張杰,蘆哲.知識產權保護、研發投入與企業利潤[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2,26(05):88-98.
[4] 邱潤根,邱琳.論“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問題[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8(02):73-81.
[5] 王逸云,劉磊,王雅嫘.論新經濟背景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的完善對經濟轉型的影響[J].法制博覽,2019(21):242.
[6]盛佩琪,葉勁松,胡大猛.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9,32(05):32-36.
作者簡介:彭熙雯(1997—),女,漢族,四川省攀枝花人,學生,會計碩士,單位: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專碩專業,研究方向:iC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