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甘露 吳小翠 郝敏
【摘 要】 新三板是中國資本市場掛牌企業最多的全國性市場,發展好新三板對中國金融市場具有重要作用。新三板主要服務于創新、創業及成長型企業,與傳統行業相比,這些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對核心員工和技術員工的依賴程度較高,股權激勵恰好可以通過賦予員工股權使其與公司形成利益共同體,達到留住人才的目的。本文從新三板公司股權激勵激勵概述、股權激勵的主要模式、股權激勵情況分析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對新三 板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提供建議。
【關鍵詞】 新三板 股權激勵 資本市場
一、新三板上市企業股權激勵概述
新三板又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企業發行和公開轉讓股份的平臺,在 2012 年9月注冊成立 ,在2013年12月獲得國務院的重視,主要服務于創新、創業以及成長型的中小型企業。新三板日益完善的市場環境,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提供了與市場對接的機會。短短幾年時間 ,新三板掛牌企業就突破萬家 ,而發展了幾十年的A股市場才3200多家。
掛牌新三板可以為企業公開運作提供條件,有利企業發展。然而新三板多為新興業態企業,屬于人才密集型,打勝“人才爭奪戰”十分關鍵。分析新三板公 司的股權激勵模式,可以分析人才如何留在企業,而且如何促使他們為公司勤勉盡責、盡心盡力地工作。為新三板公司有效運用股權激勵這一資本工具提供建議 ,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三板公司股權激勵的主要模式
(一)期權激勵。股票期權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在一定時間內以約定價格買入公司股票的權力,激勵對象根據公司股價自行決定,是否行使該權利,因此當公司股價高于約定價格時,員工會行使此項權利,低于約定價格時,則會放棄該權利。
(二)股票激勵。股票激勵是指激勵對象在達到公司設定的條件時以較低價格獲取的公司股票,成為新三板公司股東,提高激勵對象的主人翁意識,進而達到激勵員工的目的。股票激勵對新三板公司或者激勵對象沒有業績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股票激勵是新三板公司相對有效的融資方式。此類股票一般設有禁售期,一般1至3 年。
(三)股票增值權。股票增值權是指公司給予激勵對象獲得因新三板公司業績增長或股價上漲而帶來的收益,實質上是一種權利,在此種權力下激勵對象無需出資同時也不享有股票這種激勵方式特點是激勵對象對新三板公司沒有投票權,只有收益權,緩解了傳統激勵方式所引發的股權稀釋問題。
(四)業績股票。這種激勵方式是指企業在年初時,為激勵對象制定一個目標,一般目前能夠到達又具有較高價值,年末若能完成預定目標,公司將授予其一定數量的股票作為獎勵。
三、新三板公司股權激勵情況分析及存在問題
從數量上看,這些年整體呈現先升后降趨勢,2014年,實施股權激勵的企業僅為三家,此后,隨著新三板市場發展,大眾對股權激勵重要性的認知增強,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進入,2017年數量達到281家。隨后,這一數量在2018以及2019年有了回落,2018年企業數量降到了210家,2019年則僅為156家,產生原因一方面是掛牌企業數量降低,另一方面是新三板企業對股權激勵的熱情在逐漸消退,究其原因,是缺乏規范的政策引導及可借鑒的成功經驗。
從股權激勵模式來看,新三板上市企業股權激勵模式以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權為主。2019,采用限制性股票模式企業占比49.4%,股票期權占比約39.7%,其中,部分企業采用二者結合方式,同時,企業激勵股票來源多為定向增發,根據數據統計,股權激勵企業中激勵股票來源為定向發行的企業占比48.5%。
近些年新三板實施股權激勵企業數量下滑,其中多家公司終止實施計劃,激勵成功率較低,說明目前我國新三板市場股權激勵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定向增發程序繁瑣且成本相對較高、相關政策不完善及行權價格制定比較隨意、行權條件考核指標不全面等。
四、相關建議
(一)合理設定激勵對象。激勵對象除了公司高管外,還應包含核心技術人員。將核心技術員工設定為激勵對象,有利于增強企業研發創新能力,增強員工穩定性,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同時,通過明確具體的認定標準完善激勵對象選擇制度,公司每年開展員工績效評估,對達到具體分值標準的員工,認定為核心員工或者獲得股權激勵的授予資格。
(二)設立全面的行權考核指標。行權指標盡量不制定單一指標,避免短期行為損害企業利益,避免激勵對象人為操縱。設置復雜、全面反映企業價值的指標要結合多方面因素,例如財務與非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中創新能力、服務質量及市場占有率關系企業未來發展,要適當納入股權激勵的業績條件里。
(三)科學制定股權激勵方案。首先,設立合理的激勵股數量。合理確定授予總量至關重要。長遠看來,要把董事、高管、核心人才、普通員工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有利于社會公平公正,同時保證工作積極性。其次,采取頻繁授予股權的方式,延長激勵期限。將員工的利益與股東的利益長期綁定,避免員工的短期機會主義行為發生。一般認為激勵有效期制定為6-8年是較為合理設置。
【參考文獻】
[1] 姜詩庭,蔣海燕.提高上市醫藥公司股權激勵效果的對策建議[J].財政科學, 2018(02):140-145.
[2] 陳健,劉益平,邱強.股權激勵與高管離職——基于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7,37(03):23-34.
[3] 顧斌,周立燁.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的研究[J].會計研究,2007 (2):79-84.
[4] 林萍,劉雅玲.股權激勵對公司績效影響—基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17,38(12):99-105.
[5] 陳艷艷.員工股權激勵的實施動機與經濟后果研究[J].管理評論, 2015,27(09):163-176.
作者一簡介:祁甘露(1987—),女,漢族,安徽,碩士,單位: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培訓中心,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作者二簡介:吳小翠(1991—),女,漢族,安徽,碩士,單位: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培訓中心,研究方向:管理會計。
作者三簡介:郝敏(1989—),女,漢族,江蘇,碩士,單位: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培訓中心,研究方向: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