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雨 柴瑞鑫 李坤鵬
【摘 要】 河北省的老齡化人口比重日益增多,養老金融產業迅猛發展。結合該產業的發展背景以及我省養老金融模式存在的問題,問題所造成的原因,從而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公共服務為視角,指出發展養老金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對河北省的養老金融模式提出了創新性的建議。
【關鍵詞】 公共服務視角 河北省 養老金融服務模式
多層次多樣化全方位
1 引言
人口老齡趨勢化日益嚴重,不斷增大的老年人口比重對現有的養老體制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為現階段養老金融產業發展創造了機遇。在此背景下,將河北省養老金融服務模式作為研究對象,致力于讓養老金融產品更好的服務于老年人,緩解老年群體的金融壓力,同時給全國的養老金融模式作出一定程度上的模范作用。
2 研究背景
2.1養老金融與社會老年問題。養老金融服務是在養老方面衍生的金融服務,能夠較好的解決在人口老齡化嚴重、社會養老能力不足以及養老產業發展不平衡等條件下產生的一系列老年社會問題。近些年來,隨著河北省老年人口的數量不斷上漲,迫切需要大量與養老相關的服務,而河北省的養老產業開發的程度還比較低,養老金融服務有待發展。因此,河北省非常需要提高養老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數量。
2.2養老金融服務迎來的機遇與市場。
我國現行的養老金三支柱結構仍不合理,呈現出“一支獨大”的特點,運用第一支柱公共養老金進行養老為主要方式。隨著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擴大,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以及養老金的替代率不斷下降。這就意味著,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人數在不斷發展增多,但繳納養老金的勞動力并未增加還呈著不斷減少的狀態,可以看出以單一的支柱不足以應對解決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不合理的養老金三支柱結構無法滿足現階段及未來的養老需求,這就為養老金融服務提供很大機遇和廣闊的發展市場。
2.3養老金融為老年生活保駕護航。養老金融服務的發展對老齡人口擴大面臨的養老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式。目前河北省的家庭模式不斷發展為小家庭模式,難以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尋求其他途徑的養老方式勢必需要與之相對應的資金條件。發展養老金融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養老金融服務,從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感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3. 公共服務視角下河北省養老金融模式面臨的問題
我國養老金融業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養老金融產業比較,還存在很多需要補齊的短板,包括老年人對養老的需求缺口較大,金融扶持養老服務發展的力度不足,養老管理的能力亟待加強等。
3.1基礎性養老金融服務存在不足。銀行網點等基礎設施資源分布不均衡。研究表明,銀行網點及其分支機構的分布受區域人口規模、資源、區域的發展程度、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政策等相關因素限制,呈現出不均衡的態勢。招商銀行行長樊大志(2012)指出,在中國當前正在進入老齡社會的背景下,我國金融服務供給結構問題正在顯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各地區金融服務機構密度不均衡;②對不同種類的企業來說,現在養老金融服務發展不完善;③資源配置傾斜不均;④不同的社會群體參與度差異較大。
3.1.1金融機構發展不全面,養老服務類型單一。能夠提供比較豐富的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數量較少且集中在城市,農村的金融機構以小型農村金融機構這種單一的模式為主,這些機構只能提供以儲蓄為主的簡單的金融服務,可以提供比較豐富的金融服務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數量較少,覆蓋面窄,企業類型比較單一。而且無論在城市和農村,非傳統的金融機構數量較少,金融服務結構性問題突出。因此,人們可以選擇的投資方式比較單一,養老資金來源單一,養老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較大。
3.1.2 養老金融企業類型少,城農老人貧富差距大。我國養老金融仍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形式比較單一,其它種類的商業養老保險推進的程度不盡人意;中國人的儲蓄傾向使大多數老年人想把自己的資金變成自己的存款,而不是投資等。所以目前以國家和銀行為主,而其他企業參與較少;對于不同社會群體,養老金融服務的參加者主要是城市里的老年人,農村里的老年人因知識水平低而參與度低,他們的參與度很低,很多老人由于對養老金融服務不了解,而不愿參與。
從圖表不難看出:城市的金融投資方式較為豐富,農村的金融投資方式較為簡單。二者幾乎相等,說明農村主要的金融投資方式以儲蓄為主,養老金融發展落后,金融服務結構亟需改善。
3.2非基礎性養老金融服務的不足。養老金融服務有運營風險,金融市場不能夠充分地充分重視老年人,導致城市服務功能喪失。一些養老保險機構使用部分退休人員來降低運營成本,人員流動頻繁,教育和管理層不足,缺乏基本的人力資源基礎是養老金融服務開發的大問題。
4. 河北省養老金融模式存在缺陷的原因
4.1 老年人對養老金融的能力和意識欠缺。老年人最常見的金融服務是“儲蓄”,他們中只有少數人會購買金融產品,有些人甚至不接受除了“儲蓄”以外的任何形式金融服務。因此,從受市場服務的信任、財務管理知識掌握和收入支出水平等方面來看,老年人普遍缺乏財務養老的意識和能力,使得自我保障能力和意識嚴重不足。
4.2 金融市場對老年群體重視程度不夠。政府對民營養老機構的財政貼補數額低,而且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導致其資金無法保持正常運轉,不能及時采取各種措施改善養老機構。而目前中老年人最為關注的是銀行業的服務水平,而現在的大多數銀行服務窗口少、等待時間長、營業網點少,為老年人造成諸多不便。
4.3 河北省城市服務功能不完善,現有理論體系不足。目前來看,河北省對于養老金融服務的落實以及養老服務內容的拓展相對不足,養老服務的主題內容較為單一,與養老金融有關的民營機構偏少,養老服務業開展進度緩慢,造成了養老服務機構的數量無法滿足老年人正常的需求,也無法滿足老年人對優質生活質量的追求。而且城市老人不僅需要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務,還普遍對養老服務、休閑旅游、健康護理、理財規劃等方面有一定需求,但是政府還尚未完善多元化多樣式的養老產業體系,養老服務機構也沒有開發老年人特點的保險、基金、信貸等專業化金融產品以及創新金融服務內容,這導致河北省養老服務需求和供給存在極大的缺口。河北省的城市服務功能在管理、運用、實施上也不完善,沒有專業的行業規范和行業標準、缺乏獨立的行業組織。
5. 河北省養老金融模式存在缺口的解決辦法
5.1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完善社區基礎性養老金融服務。金融機構的基礎設施是城市居民享受各種類型的金融服務的重要前提,但區域差別很大,各地的基建發展程度和金融發展的歷史長短加劇了這種失衡。所以,針對這種現狀,政府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優化分支機構的部署,積極發揮自身職能。例如:①事先合理規劃銀行分支結構、ATM機等基礎金融服務設施在新社區中的分布②誘導金融機構安裝基礎設施③鼓勵金融機構革新自助服務設備,優化非傳統銀行服務(電話、網銀等)的流程,精簡業務邏輯,加強對服務人員的培訓,為老年人打造方便和人性化的養老金融服務。同時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5.2 完善養老保障制度,引導老年人金融養老意識。打造以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為根基,企業離退休金、商業養老保險等更高層次的立體化的養老保險制度。河北省應該充當信息平臺,利用資源優勢,整合線上線下優勢資源進行宣傳、積極開展線下活動等促進老年人了解并參與到養老金融中來,引導老年人正確利用各種自助金融服務和自助金融設備,形成正確的金融習慣和防詐騙意識,打消老年人在這方面的顧慮,培養老年人養老金融意識。
5.3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政府對市場的監管水平。建立和完善金融業相關法規,加大對金融業的監管力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將社會力量引進養老金融服務。在政府指導下,組織和引導多種社會力量參與到金融服務平臺的建設來,并積極與其它省份合作,對接其它省份的平臺,為居民提供多層次、立體化的優質金融服務和非金融服務。河北省也應該成立金融服務平臺,補齊本省養老金融服務在政策和制度上的短板,實時監管市場養老金融的運行狀況。
6. 河北省公共服務視角下有關養老金融模式的創新性建議
6.1 大力開發養老金融產品,提升養老金融服務水準。為增加河北省養老金融的實施進度,應不斷開發銀行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信托、國家債務等個性化養老金融產品。同時,在基金協會的幫助下,讓老年群體感受到安全感,增加與老年群體有關的創業培訓和財政援助,通過提升養老金融服務水平,增加他們對養老金融服務的興趣。
6.2 鼓勵金融機構提供老年資產管理等理財服務。老年人的理財知識和能力有限,他們并不能通過科學的理財方法來合理安排自己的晚年資產,例如:存款、房屋、收藏品等。這就需要金融機構充分利用他們專業的理財能力、高效率的服務水平、自身的誠信優勢,讓老年群體享受到優質的金融理財服務,獲取老年群體對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的信任,同時減輕社會養老保障帶來的壓力。
以金融機構的視角來看,需要拓寬金融機構的服務人群和領域。老年人便是一個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群體。其次金融機構的服務內容也需要擴大,保證可以給老年人提供全面多樣的資產管理服務。想要增加老年社會相對應的實體經濟的需求,則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支持。鼓勵金融機構提供老年資產管理等理財服務,讓養老金融真正成為金融機構業務中的“頂梁柱”。
6.3規避不同領域產生的風險。在建設完整的養老金融模式過程中,極大可能增加相關領域的風險。所以需要重點考慮養老機構的產權安全和結構層次。可以采用政府部門和私人組織合作的模式,共同承擔帶來的風險,政府也要隨時監管,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防止養老金融服務成為另一個領域的風險發源地,保證養老金融模式在河北省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 樊大志.《強化創新社區金融服務》[J].中國金融,2012(21);21-23。
[2] 陳建華、文洪武.《2019年河北省金融運行報告》[J]. 河北銀監局
[3] 上海銀監局.《上海銀行業敬老服務指導意見》[J].滬銀監通〔2014〕33號
[4]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9)》[J]
[5] 董克用.《建立和發展中國特色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J]
[6] 趙文姬.《公共視角下城市老年人社區養老金融服務探索》[J]
[7] 中國經濟時報.《加快發展養老金融勢在必行》[J].2016.5.16第006版
作者簡介:
田佳雨? 河北金融學院本科生? 致力于養老金融模式研究
柴瑞鑫? 河北金融學院本科生? 致力于養老金融模式研究
李坤鵬? 河北金融學院本科生? 致力于養老金融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