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濤
【摘 要】 連云港市處于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階段,當前提出“全面奔小康、重振連云港"的奮斗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一種精神的支撐, 需要樂觀向上、堅韌不拔的豪放氣概。今天在歷史機遇和挑戰面前,筆者認為大力倡導“禹"文化精神,對推動連云港實現跨越發展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禹”文化 連云港 發展
一、“禹”文化精神的實質內涵。
(一)“禹”文化與連云港的淵源。
大禹文化源遠流長,“大禹治水”眾所周知。筆者認為禹與連云港的淵源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1、禹父鯀的埋葬地在連云港。根據(左傳)“殛鯀于羽山”“鯀腹生禹"(腹"通假"復"的記載,說明“禹”與鯀”為父子關系。而羽山是禹父鯀的埋葬地,羽山座落在今連云港東海縣境內,可見”禹"與連云港有一定淵源。
2.禹的伯樂舜的埋藏地在連云港。照我們今天的話說,禹是舜提拔重用的。所查有關舜的資料較早的有戰國末年《呂氏春秋)中說:“舜葬於紀市,不便其肆”。“紀”就是歷史上位于連云港市贛榆縣東北的紀鄣",是春秋時小國,現已沉沒海中。還有南宋尚書王應麟在(困學紀聞》中所說:“舜葬蒼梧之野......蒼梧山在海州界,近莒之紀城”。這就把舜的葬地明確在連云港市。南朝梁人沈約在《竹書紀年》更肯定的說“鳴條有蒼梧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這樣,舜與連云港有一定淵源。
二、牢牢把握時代脈搏,繼承和發揚”畫”文化精神,推動連云港實現跨越發展
1.用正確的方法指導實際,樹立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推動連云港跨越發展。
禹父鯀治水的方法是對洪水味“理”、“障"結果失敗,自己也遭難,說明穌對洪水的特點沒有研究透徹,造成方法選擇上的錯誤而致事業失敗。正確的方法才能促進事業的發展:反之,錯誤的方法則會延誤事業的成就。而大禺治水對水勢研究透徹,采取的方法是“疏“和嚴導”,不是“征服自然”。“人定勝天”,而是順其自然、給洪水出路。這種思路,正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認識自然、尊重自然規律,在保護完善自然體系的基礎上,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從面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的萌芽。
連云港早在80年代就成為全國首批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然而優勢突出的天然良港居然在幾十年里都沒有飛速的發展,原因何在?一定是沒有找到正確的突破口。今年年初溫家寶總理的視察給港城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舉全省之力推動連云港的發展。因此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機遇,發揮天然良港的優勢,積極促進港城發展。我們學習大禹精神,推動連云港跨越發展,最重要的是要像大禹治水那樣找到正確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尊重自然,努力按自然規律辦事,努力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與方法,這樣才能促進新時期的連云港建設持續。健康地進行。
2.發揚樂于奉獻的敬業精神,推動連云港跨越發展。
大禹時期的樂于奉獻精神就是大禹公而忘私。一心為民的精神。禹的父來穌治水失敗而被撒職或被處死,再奉命繼續治水,不因父親受到處置"而生怨恨、尋求“報復”,而是認真吸取父輩治水失敗的教訓,改變思路,全身心地投入治水事業:大屬治水是跨地城、跨民族的活動,不僅僅是為自己部落:禹新婚只四天,接到命令便離開家率人治理九州大地:在治水的過程中,大面”三過家門而不入”,無不體現了禹公而忘私、.心為民的奉獻精神。這種精神,一直為我們所崇尚和倡導。
我們學習大禺精神,推動連云港實現跨越發展,要真正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實處,真正做到清正廉潔,一心為民。要大力提俱樂于奉獻精神,而且要進一步發揚光大。“樂于奉獻“重在“樂字,要使其成為我們建設時期的一種 重要特征,使其成為新時期影響連云港人的一種良好習慣。敬業精神是干事業的前提和保障。鼓足干勁干事業過程中必須具各兩方面素質:
一要有團結協作精神。大再治水時期,還是部落時期,即使是部門聯盟,也是跨地城、跨民族的活動,不僅僅是為自己部落的發展,是為整個九州的發展,大再治水是中華民族精神凝來的最經典版本的體現。“人心齊、奉山移"1建設新港城、實現跨越發展的今天,我們各級組織、各個單位、各個部門更需要發揚團隊精神,團結協作,向著全面奔小康、重振連云港”的目標奮進。當前, 重點是要解決好干部隊伍的建設問題。
二要有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拼搏進取精神是大禹文化精神的核心和代表。大禹治水越艱苦越是把事業干好。雄關漫道真如快,而今邁步從頭越。建設新港城是連云港人共同的事業,前進的路上我們要靠觀苦奮斗精神戰勝各種困難,將崇高理想與現實工作統起來, 不斷地與時俱進。每一位連云港人,都要把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拼搏進取精神體現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樹立為連云港發展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莊子說過:"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3.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切勁。推動連云港時越發展。
在過去幾十年間連云港發展比周邊地區相對滯后,今天跨越式發展已經提上了日程。實現連云港跨越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連云港要實現跨越發展比常規發展具有更大的風險和困難,要趕超就要奮斗,它需要連云港人民振奮精神,不怕困難、開拓進取,用堅定的信心、持久的恒心和足夠的耐心實現跨越式發展。如果我們每個人咬咬牙,少想些自己的利益,時時刻刻思發展、議發展、謀發展,相信連云港新的春天就不會久遠。因此,要大力宣傳繼承和發揚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的自強不息的大禹文化精神,堅決反對“連云港發展靠周邊地區的帶動和輻射就行”。”依靠國家政策資金的支持,不用大動作也能發展上來”的依賴思想,在港城發展上時刻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和“不達勝利勢不罷休”的股韌勁, 股裂勁, 才能在建設新港城、實現跨越發展的過程中自力更生,不僅僅依靠外力。我們要不斷地宣傳發揚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的精神,持續地造成一種聲勢和形成一 種風氣,有效地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共同建設新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