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實施項目化教學,在生產過程中訓練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對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財會專業《生產性實訓》課程為例探討如何基于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開展項目化教學改革。
【關鍵詞】 生產性實訓 財會專業 項目化教學
引 言
教育部 2006 年出臺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教高[ 2006] 16 號) 中,明確提出“高職院校應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尤其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最近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提到“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充分調動各方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帶動各級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建設一批資源共享,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鼓勵和支持高職院校建立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目前我院已建成的能夠接受財會專業的學生開展生產性實訓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有學術交流中心和豐野農場,基于這兩個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了項目化教學改革,在生產過程中訓練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
一、基于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開展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與崗位對接的需要。我院財會類專業針對校內學生雖然開設了財會類實訓課程,但都是會計模擬實訓,采用的材料或項目都是仿真實訓材料或項目,不是企業真實的業務。學生在進行模擬實訓時大多當成一項練習或作業去完成,不能把自己置于真實的工作崗位環境中,難以培養學生謹慎認真的職業態度和敬業的職業精神,也很難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生解決問題及處理工作上人際關系的能力。而校內生產性實訓是將學生置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通過“師帶徒”的方式開展真實的工作業務,以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綜合實踐能力和認真嚴謹的職業態度。
2.保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良性運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兼具教學育人和生產性經營活動兩大主要任務。”由于它不同于一般的盈利性單位,雖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往往收不抵支,部分使用成本還需從教學經費中支出,為最大化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利用率,讓所支為所用,需真正將教學融入其中,讓基地處于一個良性循環運轉中。
二、基于項目化的校內生產性實訓過程--以財會專業《生產性實訓》課程為例
(一)設立目標。基于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分崗位分項目(出納崗和財會崗)進行培養,培養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商務服務業的各類中小微型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專業人員職業群,能夠從事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出納崗:在掌握與出納崗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出納業務。具體項目包括:(1)抽查收銀點的備用金實存數;(2)審核所有送入出納員處理的有關單據;(3)處理現金、銀行存款收支等業務,并填制記帳憑證,登記日記帳;(4)編制出納報告單;(5)盤點現金,并核對銀行對帳單,做到帳款相符等。
財會崗:具體項目包括:(1)掌握商務服務業原始憑證的取得與審核;(2)記賬憑證的編制;(3)記賬;(4)財務報表編制及運營、財務分析。
(二)“雙主體”育人,制定聯合培養計劃。校外“師帶徒”方式。通過生產實訓中心即學術交流與培訓中心的資深財會職業人員通過開展分類別、分崗位等多種形式的“傳、幫、帶”活動使學生掌握商務服務業現金收支業務的處理、原始憑證的取得與審核、記賬憑證的編制、記賬、財務報表編制等工作技能及職業素養,以內化和提升學生的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工作能力。
校內專業老師全程跟進指導。校內會專門選派一個有實務經驗且理論知識扎實的老師跟進學生的培養情況,指導學生在實訓過程遇到的問題,輔助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的培訓。
(三)先培訓再上崗。在學生開展生產性實訓之前,由企業師傅和學校老師通過分工協作的方式就此次實訓涉及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展開培訓。學生培訓完后先分崗位跟崗一段時間然后再上崗開展實質性工作。
(四)企業化管理。學生進入生產性實訓基地如同實訓基地單位職工一樣,嚴格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對知悉的商業秘密保密,不得隨意透露給他人。與此同時,在單位中服從單位或企業老師的工作安排,認真按時完成工作任務,有疑問的可以尋求企業師傅或學校老師的幫助。具體實訓安排如下:1、崗前4天熟悉實訓基地單位業務和工作環境、學習單位文化及財務部門的規章制度。2、實訓前4周:出納崗。前半個月學生跟著財會部門師傅熟悉本單位的收支業務,通過自己的觀察及師傅的講解理解原始憑證是如何取得的,又如何進行辨別審核,并學習師傅如何處理單位的收支業務,如何進行賬務處理。后半個月在師傅“傳幫帶”的方式下上崗進行具體的業務處理,邊做邊學邊解決問題,并事后進行總結。3、實訓后4周:會計崗。前半個月由師傅通過布置任務及帶的方式,讓學生熟悉憑證等會計資料,學習當發生除現金以外的相關業務如何根據原始憑證規范編制記賬憑證及編制報表,并進行演練操作。后半個月上崗,在師傅的指導和帶領下根據發生的業務編制相關憑證,月末記賬、結賬并編制和分析報表,完成整個實習工作任務并撰寫總結報告。另,在此實訓過程中校內指導老師隨時跟進,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咨詢該老師。4、實訓考評。實訓結束后,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由學生自評、企業師傅評價和校內指導老師評價組成。其中學生自評占20%,企業師傅評價占50%,校內指導老師評價占30%。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考勤紀律、工作態度、工作完成量、工作完成質量即規范性等。
【參考文獻】
[1] 秦玉剛.校企共建共享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與探索[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
[2] 童衛軍.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 實訓基地建設與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1
[3] 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實訓基地的措施研究[J]. 職教論壇,2012
作者簡介:張麗娟(198904),女,漢,湖南邵陽,講師,碩士研究生,樂山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管理會計
基金項目:樂山職業技術學院課題“基于項目化的校內生產性實訓教學改革--以財會專業《生產性實訓》課程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