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蕊
【摘 要】 戰爭中的“人”與“物”是馬克思恩格斯戰爭論中重要內容,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與“物”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兩者互相依存。兩者在戰爭中的主次地位很明顯,“人”在戰爭中占據主導地位,決定著戰爭的勝負。而“物”作為次要部分也同樣重要,影響著戰爭的勝負。“人”與“物”的結合構成了戰爭的物質力量。
【關鍵詞】 人的要素 物的要素 武器裝備
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很重視“人”與“物”在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特別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以及軍隊的相關文章中集中的論述過這一問題。他還系統研究了眾多國家的戰爭史,從戰爭中影響軍隊戰斗力重要因素出發,論述了“人”與“物”對戰爭成敗的重要性,增強經濟實力和提高軍人素質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戰爭中的“人”與“物”的含義
(一)人的要素
戰爭的較量是物質力量之間的較量,要想贏取戰爭的勝利,就必須要有強大的物質力量,“人”與“物”就是戰爭中的兩個重要的因素。作為戰爭物質力量中的“人”,第一,它是一種特殊本質即是戰爭暴力工具。馬克思曾指出從現實方面來說,人的本質可以歸結于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在軍隊當中,就會集中表現在一種暴力工具,這種暴力工具就是代表著統治階級的利益和特性,為了獲得更大的權益而進行階級斗爭,發動戰爭。第二,戰爭物質力量中的“人”主要指的是一個作戰團體,它不是一個英雄的團體。因而衡量戰爭物質力量中人的作用,必須要從戰斗團體的整體實力進行考察。功能的大小取決于戰斗實體的質量。就如馬克思所論述的:“一個騎兵連的進攻力量或一個步兵團的抵抗力量,與單個騎兵分散展開的進攻力量的總和或單個步兵分散展開的抵抗力量的總和有本質的差別。”[1]362因此,必須要合理分配人在武裝組織里的任務,使其發揮最大整體功能。
(二)物的要素
作為戰爭中的“物”主要是指的武器裝備、各種物資以及戰爭后勤設施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武器裝備,因為武器裝備影響著戰爭的成敗。從古至今,武器裝備在軍隊中的作用一目了然。不同的歷史對武器裝備的要求不同,冷兵器時代,人們在生產力水平的限制下只能生產出刀、槍之類的兵器。但是雖然工業化的發展,對武器的要求也就越高,生產出火槍之類的武器也不以為然。“盡管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有不同的具體標準,但從根本上講,是否有利于消滅敵人和保存自己則是通行的準則。”[2]27
二、馬克思恩格斯論戰爭中的“人”與“物”的辯證關系
(一)人在戰爭中是決定性因素
1.人在戰爭中掌握武器裝備。在戰爭中的武器裝備都是由人去使用的,制造出來的武器裝備也只有由人去掌握使用才能發揮威力。一旦武器裝備離開人,就發揮不了作用。這也說明了從武器裝備體現出來的物質力量,是受“人”的影響,因為通過“人”這一要素,武器裝備才可以展現作戰力量。
2.人的精神素質影響戰爭勝負。人的精神素質在軍隊戰斗力影響因素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相同的武器裝備,在不一樣人的素質條件下,所發揮的力量是不同的。作戰人員的思想政治素養、軍事訓練水平以及吃苦耐勞境界等,都會影響到武器裝備的使用和部隊的整體作戰力。恩格斯在《一八五二年神圣同盟對法戰爭的可能性與愿望》一文中就曾指出:“軍隊的這種運動性,也是和兵士的一定文化水平相聯系的,因為他們在許多場合必須善于獨立行動。”[3]181精神因素在一定情況下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從而影響戰斗勝負。
3.人是能動的因素。人和動物不一樣,人是能動的因素,一方面人既發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又能發揮出消極作用。因此,為了可以讓人在戰爭中可以發揮出積極作用,就要巧妙奪取敵方的武器裝備進而來增強自己隊伍的力量。因為正如恩格斯所說的:“槍自已是不會動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強有力的手來使用它們。”[4]81在無產階級軍隊與資產階級軍隊的較量中,無產階級軍隊代表這人們群眾的廣大利益,他們可以強化戰爭中的物質力量,使物質力量中的“人”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奪取戰爭的勝利。
(二)物在戰爭中是重要性因素
1.武器裝備影響戰爭中“人”的發揮。不同的武器裝備,即使是相同的人也會發揮出不一樣的作用。武器裝備落后,人即使再勇敢再聰明都不能扭轉戰爭的成敗。人一旦手中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就會具有巨大的威力,成為戰場上的王者。手持更先進的武器裝備的那一方一定會戰勝手持落后武器裝備的那一方,這是毋庸置疑的。因而在一定歷史條件下,誰能擁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誰就有較強大的戰爭物質力量。
2.武器裝備影響軍隊戰斗力。武器裝備的改進會影響軍隊的組織方式和作戰方式,從而會影響軍隊的整體作戰水平。恩格斯說:“應當特別強調的是:從裝刺刀的槍起到后裝槍止的現代作戰方法,在這種方法中,決定事態的不是執馬刀的人,而是武器。”[3]39可見武器裝備在軍隊戰斗力當中的影響之巨大。武器裝備的不同,作戰方式也會不同,作戰方式必須適應武器裝備的使用。
3.武器裝備規定人的精神素質。人的不同質量的“物”,規定著“人”的素質要求。即是人的素質高低與武器裝備發展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互協調關系。恩格斯對這種協調關系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考察和深思,他指出如果戰術技術越先進,武器裝備的功能越強大,對人的精神素質要求也就越高。
三、結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每天都在變化,武器裝備也在不斷改進,這就啟迪我們,應努力學會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戰爭中“人”與“物”的關系,去研究分析軍事領域的現象和問題。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資本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362.
[2] 陳亞舟,程新橋.馬克思主義軍事后勤理論研究[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27.
[3]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1卷[M].北京:戰士出版社,1982:181,39.
[4]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5卷[M].北京:戰士出版社,1982:81.
作者簡介:姓名(1995—),女,漢族,安徽亳州人,在讀研究生,單位:安慶師范大學,專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