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琛
【摘 要】 為把握國內外城市創新發展研究最新進展,文章從時間序列分布、學科分布、研究機構分布三個方面,采用文獻計量學和知識圖譜可視化的方法對2009-2019年CNKI、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有關創新型城市領域的學術期刊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研究內容主要受綠色創新、 大數據、等新形勢影響。同時,城市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該領域研究的熱點。
【關鍵詞】 創新型城市 知識圖譜 生態建設
創新型城市是中央以及地方政府長期主導的發展方向,如今智慧城市、城市更新、創意城市研究興起,研究城市發展新路線有助于我國城市建設發展的精準性。
一、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數據獲取來源WOS數據庫,選擇檢索范圍為“主題”,以“Innovative City”or“Smart City”為檢索式,年份設置為2009-2019,最后獲得547篇相關文獻;在CNKI數據庫中,以“創新城市”為檢索關鍵詞,為保證研究質量,剔除年鑒、報紙等消息類文獻,選擇SCI來源期刊、EI來源期刊、CSSCI及北大核心期刊作為樣本,經去重、辨別、整理得到337篇文章。
(二)研究方法。CiteSpace是美國德雷塞爾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超美開發的可視化文獻分析工具,該工具能進行關鍵詞的突現分析,即分析關鍵詞在哪些時間片段內突然增加,從而得出研究前沿的演進情況[1]。普萊斯定律是描述文獻分散規律的經驗定律, 將來源期刊分為核心區、相關區和外圍區,它們之間的數量比是1:n:n2的關系[2]。
二、國外創新型城市建設發展態勢分析
(一)時間序列分析。通過統計某一領域文獻年發表量變化情況,可以判斷該領域發展的趨勢、受重視程度及后期展開相關研究的價值。可以看出WOS數據庫中創新型城市研究年發文量呈逐年增長的態勢,由此表明創新型城市的研究在國際上處于穩定發展態勢。
(二)學科分布。雖然國外有關創新型城市的研究已在各學科領域開展,但分布密度卻大不相同。通過餅狀圖的形式清楚地展示了國外創新型城市研究相關文獻在不同學科的分布情況。由此可以看出創新型城市相關文獻涵蓋多個學科,且橫跨多個領域,呈現出多學科交叉融合態勢,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三)研究機構分布。科研機構是科學研究的主要陣地,通過對某一領域科研機構進行挖掘分析,可以了解該領域研究力量的分布情況,確定研究的風向標。
三、國內創新型城市發展態勢分析
(一)時間序列分析。本文依據檢索條件,得到2009-2019年國內關于創新型城市的文章共有338篇。
(二)學科分布。對CNKI創新型城市領域文獻研究排名前十的學科進行統計分析,現階段國學者在經濟與管理科學、基礎科學、社會科學這三個學科領域研究較多,三者占比達總數的86%,另外14%的研究在工程、哲學等細化展開,這說明國內有關創新型城市的研究呈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但主要仍集中在經濟與管理科學[3]。
(三)研究機構分布。對創新型城市領域論文發表數量研究機構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分析出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發表文獻最多,共發表了10篇文章,其次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這說明高校是國內該領域研究的核心力量。
四、國內外創新型城市發展態勢及創新規律比較分析
(一)時間序列比較分析。對WOS和CNKI數據庫中有關創新型城市研究文獻的年發文量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可發現國內外有關創新型城市領域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關注。建設創新型城市, 對于推動城市、區域和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具有重要意義[4]。
(二)學科分布對比分析。通過對比分析WOS和CNKI數據庫中創新型城市研究文獻的學科分布情況,可以發現其共同點和不同之處。就學科分布對比而言,其對于創新型城市領域的研究均呈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并且都涉及到經濟學科、管理學科,這是由于創新城市與政策的實施頒布密切相關[5]。但相對于國外該領域研究學科分布而言,國內該領域涉及人文類學科的研究還不足,進一步明確企業、大學、在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中的職責和作用, 真正落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6]。創新型城市目前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
五、研究結論
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學和知識圖譜可視化的方法,從時間序列分布、學科分布等多個角度對2009-2019年CNKI、WOS數據庫中有關創新型城市領域的學術論文進行定量統計和定性對比分析,結論如下:第一,創新型城市研究得到了國內外各領域學者的廣泛關注,學術論文發表量逐年上升,但發表文獻總量還較低,未來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第二,國內外創新型城市領域的研究都呈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這彰顯了創新城市對各領域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相較于國外研究,國內有待增強該領域在人文社科類學科的研究范圍[7];第三,從高產作者分布來看,國外在該領域的研究已經形成穩定的高產作者群,國內外該領域的高產作者發表的文獻數量不多,且研究學者間缺乏合作。
【參考文獻】
[1] Chen C. Top 10 unsolve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blems [J].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2005,25(4):12-16.
[2] 繆瑞生,馬海群.國內圖書情報領域大數據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情報科學,2017,35(03):93-97.
[3] 孫銘濤,宋曉東.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研究的計量分析與評價——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方法[J].湖南社會科學,2019(05):104-110.
[4] 邵安菊.培育城市創新生態系統的路徑與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7(08):61-66.
[5] 孫娜,王君.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案例研究[J].經濟縱橫,2017(09):62-68.
[6] 佘碩,王巧,張璐.政府創新政策的創新驅動效應評估[J].城市問題,2019(07):68-76+103.
[7] 廖開懷,蔡云楠.近十年來國外城市更新研究進展[J].城市發展研究, 2017, 24(10): 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