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柯亦
在小學教育中教師團隊往往更加注重于基礎教學的進行,常常忽略其他較三大主科來講更能培養學生情操的學科,音樂學科就是如此。小學音樂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并不突出,甚至會有很多人錯誤的認為,小學音樂不過就是利用在學校的上課時間給學生們聽兒歌,在部分人眼中這種行為無疑是浪費孩子在學校寶貴的學習時間,以至于學校教師家長三方面對小學音樂教學大部分持消極態度,導致了大部分地區的小學音樂教學質量較差,甚至出現將音樂課讓給其他科目補課的現象,音樂教學的改革刻不容緩。
小學音樂作為小學教學的必要課程,它的存在是有它應該有的意義的,音樂不只是有娛樂性質,它最主要的是教育和引導孩子去欣賞去發現音樂的美,去感受藝術的美。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較差一直是一個無法突破的難題,這個問題的出現不僅僅只是別人對他的態度與看法,更主要的還是小學音樂教學自身的問題,針對這兩種導致音樂教學無法進步的情況,我們進行了調查與思考,并研究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1 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
1.1 部分學校教師家長的觀念過于傳統。對于小學教育來講最重要的莫過于三大主科,在小學教育中注重的自然是基礎的積累,能夠讓孩子更好地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努力和進步,但是,小學教育包括的不僅僅是需要考試的科目,就音樂來講,這門課程并不需要進行測試也不是課標要求的必要達標項目,可是音樂課所發揮的作用,音樂課對于孩子來講意味著什么,往往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被忽略。部分人的觀念還是過于傳統的,且短期內無法改觀,這樣的想法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音樂課的改革。
1.2 音樂課本身缺乏創新。小學的音樂課內容并不是很多,也不是特別的豐富,再加上課時較少,這就導致了音樂課的創新困難,無法將新的理念與內容完全表達出來,本身缺陷不可逆,再加上教師團隊的不正規,音樂老師常常由其他科老師代替,專業性較差。
2 小學音樂教學的意義
對于一個孩子來講,對世界的探索往往源自上小學的這段時間,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對世界的認知,而小學生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認知能力也不斷的提升,對世界的好奇充斥著他們的整個大腦,這時就是對孩子進行教育與培養的一個最佳時間段。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但是我們培養孩子并不是讓他成為一個只會學習和考試的機器,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是雙商都具備的人才,音樂教育培養的是孩子的情商,是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眾所周知,音樂陶冶人的情操,除去學習之外,孩子也應該擁有自己的愛好與特長,很多家長帶孩子去學習鋼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音樂的世界豐富多彩,無論你喜歡哪一種,都是一種好的選擇,而小學階段并不是針對一種音樂細胞培養,小學音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更好地音樂啟蒙,告訴孩子什么是音樂,讓他學會反問自己,自己是否喜歡音樂,這是一把帶領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鑰匙。
3 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途徑
3.1 培養學生想象力更好地進行音樂欣賞。小學生年齡較小,身心發育并不健全,對于世界的未知往往會引導他們認識新的事物,好奇心與想象力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兩大支柱,我們需要抓住的就是這兩大支柱,學生在進行探索的同時,需要的是自己的空間,家長與教師過多的干預往往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會適得其反。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愛好,我們要充分的利用這一特點與優勢,例如:就僅僅就音樂課來講,有的孩子不愿意用耳朵感受,喜歡用眼睛體會,那就讓他自己看相關于音樂的書籍,讓他從書中感受音樂的誕生,從書中體會流淌的音樂,在看書的過程中加上自己的體會,能更好的對音樂進行欣賞:有的孩子喜歡聽音樂,你就讓他去聽,聽不同音樂家的不同風格的,總會有一個他會喜歡,總會有一首他聽完過后會愿意分享感受;有的孩子喜歡樂器,那你就讓他多多跟樂器接觸,讓他體會樂器其中的奧妙,學完一首曲子之后讓他演奏給同學們,讓他感受樂器給他帶來的成就感。這就是音樂欣賞的目的,讓孩子自主的選擇自己喜歡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體會新的事物,陶冶不同的情操。
3.2 將音樂與生活融合。音樂或許被人稱為高檔的藝術,相對與他的某些類型或許一般人無法過多的接觸與理解,藝術的形式總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平凡的人也有平凡的藝術,更何況對于小學生來講,簡單易懂的音樂曲目能更好的培養小學生的興趣。音樂與生活的融合是必然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更貼近生活就更貼近他們。音樂本身與生活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將學生身邊的生活融入到音樂教學中,會更容易使學生理解學習的音樂內容,并且能更有利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訓練音樂技能、提高音樂教育效果等等。音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聯,這樣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其次,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認知本來就是以生活為基礎的,對于音樂的學習來講也是一樣的。因此,教師開展音樂教學時要將音樂與學生生活相融合,密切音樂與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音樂,在音樂中體會生活。只有這樣,我們的音樂教育才會煥發出生活的氣息,才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更輕松的學習音樂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不再麻煩好媽媽》這首曲子之前,引導學生把平時在家里經常幫媽媽做的事情寫下來,然后在課堂上一起交流分享,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貼近生活,不會讓人感覺音樂高不可攀,從而能更好的提高音樂教育的有效性。
3.3 音樂教學課堂互動的采用。音樂教學最主要的還是課堂教學,然而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有待革新,過于枯燥與乏味,不太適合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將音樂課堂改造為互動模式,能更好的提升學生對與音樂課的學習興趣。互動課堂的課前準備,不僅需要學生提前準備項目,教師也用該熟知課堂互動流程,充足的課前貯備是教學質量的保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提升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到音樂課的學習中,在上課的過程中,通過見識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加,不僅可以加深學生與學生之間默契度,讓他們互相之間更加的熟悉,還能更好地調節課堂氛圍。例如:在國歌教學中可以提問學生,“你們知道國歌表達著怎樣的情感么,談談你們的想法?”通過這樣的問題來一步一步引導同學們對國歌的理解,更能夠加深對音樂的情感的體會。在同學之間的互動中,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每一小組進行練習演唱國歌,這種互動教學不僅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也能讓學生在互動中增加同學們之間的交流,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互動課堂氛圍,利于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吸收。
3.4 小組教學模式的推廣。在新課標實行的現在,小組教學大行其道,讓傳統形式上教師占主導地位的課堂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這種新型師生方式的建立,能夠更好的實行教學,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提升學習成績體現學習效果,這是小組教學的最終目的。科學的構建小組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起到相應的引導作用,更好的組織小組教學的運行。例如:在學習《黃河大合唱》的時候,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課前掌握的程度來安排課程設計。這個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仔細分析作品,讓小組通過分工的形式來呈現作業。教師發揮引導作用,能夠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自主性,能夠提高整個課程教學效率。
4 總結
對于教學目標貢獻來講小學音樂教學或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筆,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音樂教學可以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不是為了教音樂而教音樂,學生也不是為了學音樂而學音樂,我們之間有無名的默契,我們都是為了成全彼此成為更好的人。教師的努力工作是為了證明,音樂教學還有路可走,還可以成為培養學生的更好地方式,學生的努力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成為更好的大人來重新面對這個世界,我們都是有情懷的人,盡管如今音樂教學的現狀堪憂,但我們始終相信,只有堅持改革才能換取更好的未來,沒有哪一場改革沒有先足者,而我們就是先足者。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