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梅
語文學習作為小學義務教育教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對于促進其他學科的深入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文明的進步,我國的小學語文教材得到了不斷的更新,呈現出經典、趣味、新穎共存的特點。然而,受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我國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依然存在著不足,阻礙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現代化發展。因此,筆者將在下文結合自身的教學的經驗,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中進行童話教學,從而有效誘導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1 我國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生缺乏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與良好習慣
據相關調查顯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仍有較多的小學生缺乏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相對于語文學習,他們更加喜歡參與美術、科學、體育等學科的學習,并未正確認識語文學習的重要價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小學生無法在內在動力的驅使下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1.2分教師缺乏豐富的知識儲備與高昂的工作熱情
受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影響,我國各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呈現出了參差不齊的特點。一般情況下,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地區享有更加良好、豐富的機會與教學資源,優秀的教師也更加傾向于更好的工作環境,而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公共基礎設施較為缺乏,薪資待遇較差。因此,這就導致我國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缺乏新鮮血液的注入,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年齡較大,相對缺乏豐富的知識儲備與高昂的工作熱情。
1.3部分教師忽視了課外活動及閱讀的擴展,教學方式單一
據筆者的交流學習經驗可知,我國仍有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理念較為傳統,認為小學生尚處于萌芽階段,不宜積極擴展學生的的閱讀量、增加學生的課外學習負擔,主張小學生應當專注于現有教材的學習。另外,部分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僅僅專注于現有教材知識的教學,忽略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與提升。
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童話教學的獨特優勢
2.1童話符合小學生年齡心理的發展特征,有益于學生想象力的激發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可知,小學生年齡較小,性格較為活潑,內心純粹、天真無邪。同時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探索世界,能量旺盛。童話故事一般語言、故事情節較為簡單,旨在傳遞真、善、美等優秀品質,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發展特征。通過進行童話教學,不僅可以迎合學生的喜好特點,誘導學生產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世界、構建價值體系,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2童話教學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增強
一個生動、感人童話故事的構成包含了各式各樣表現手法,常見的有夸張、想象、比喻、擬人等,從而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加美妙的語文環境,讓人們更加深刻的感受故事情景、領會故事內涵。筆者認為,通過此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基礎的語文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奠定扎實的語文學科知識基礎,還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激發與審美能力的培育及其水平提升。
2.3童話教學有利于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童話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不由自主的沉浸在語文學習之中,感受文化的熏陶。
3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進行童話教學
由上文的論述可知,我國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主要體現為多種因素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缺乏,從而無法為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率。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掃除小學語文教學的障礙,鋪平小學語文現代化教學事業發展的道路,教師應當正確認識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價值,采取合理的措施充分發揮童話教學的獨特優勢。
3.1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進行童話朗讀,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
通常情況下,童話故事具有語言優美動人、朗朗上口的特點,容易使人產生較大的共鳴,非常益于學生語感的培養及情感體驗的豐富。因此,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進行童話教學,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進行童話朗讀,引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驗童話故事蘊含的情感。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筆者通常采取學習小組合作的形式,鼓勵學生在合作中競爭。首先,教師應當綜合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語文學科基礎知識認知水平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布置相應的朗讀作業。其次,教應當自身作則,為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初步了解童話中的人物角色。然后,教師應當為學生預留合適的自主練習時間,讓學生自主朗讀童話故事,從而進一步了解童話中的人物角色,初步體驗其情感。最后,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比賽,并對其進行一一的點評與表揚,給予他們糖果獎勵。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創造思維的培育,當其他學生朗讀完畢后,教師應當根據此小組的表現給予其他同學朗讀與閱讀的指導。
3.2教師應當注重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積極為學生創造演出機會
一篇生動形象童話故事的成形需要作者運用較多的表現手法,如夸張、想象、比喻、擬人等,并且內容以學生耳熟能詳的事物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進行故事角色扮演提供了可能性。因此,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進行童話教學,教師應當緊緊抓住此特點,注重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積極為學生創造演出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一步理解故事內涵、體驗故事情感,從而促進知識儲備的豐富與審美水平的提升。首先,教師應當為學生布置相應的童話故事扮演人物,采取抽簽方式決定扮演角色。其次,教師應當與家長進行積極的交流溝通,鼓勵家長參與道具服裝的制作活動中。最后,教師應當陪同學生進行訓練彩排,邀請家長一同觀看正式演出。
3.3教師應當對童話故事進行延伸,促進學生美好品質的形成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與情感認知,對于較為復雜的情節與情感存在著一定的理解困難,無法體會深層的思想與感情。因此,為了充發揮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獨特優勢,教師應當對童話故事進行延伸,引導學生逐步體驗故事內涵,發現故事傳達的真、善、美,從而促進學生美好品質的形成。在實際的童話教學課堂中,筆者選擇堅持思學結合的原則。首先,筆者會鼓勵學生跟著錄音模仿朗讀童話。其次,筆者鼓勵學生在聽完錄音后進行自主朗讀,將不懂的地方勾畫記錄下來,認真聽教師的講解。最后,在童話授課結束后,筆者會提出相關的疑問讓學生進行思考,如“丑小鴨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丑小鴨,你會怎么做呢?”
4 結語
綜上所述,經過長期實踐證明,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優勢,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而且有益于學生想象力與學習興趣的激發及審美水平的提升。因此,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進行童話教學,最大限度的發揮其作用,教師應當認真研習現有教材,積極鼓勵學生進行童話朗讀,引導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體驗童話故事蘊含的深厚情感。同時,教師還應當注重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積極為學生創造演出機會。最后,教師還應當在課堂教學時對童話故事進行適當的延伸,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童話故事蘊含的真理與情懷,促進學生美好品質的形成。
(作者單位:慶陽市華池縣柔遠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