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惠敏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智能手機與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已密不可分。微信官方團隊發布了《2018微信數據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9月,微信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突破10.82億。微信以其零資費、跨平臺溝通的即時通訊工具,已真正內化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這給我們傳統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如果能將微信的多媒體、互動、自由等優點融入課堂教學中,無疑是一把提升教學效率的利劍。其中微信提供了公眾平臺功能,可通過公眾號向特定受眾發送文字、圖片、視頻、語音、動畫等形式的信息,為實現微信和傳統媒體的有機融合提供了技術支持。
1 輔助課堂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1.1 現實的硬件設施已具備
微信公眾號輔助教學,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和網絡流量。現在的中職生普遍擁有智能手機,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的全面覆蓋、5G網絡的到來、移動通信速率的提升和通信資費的下調,不少學生都開通了流量套餐,有的月流量可使用達1GB,有的甚至無限流量。同時,部分中職學校已將校園網絡覆蓋,可為學生提供免費使用的無限流量,不會給學生造成額外的經濟負擔。至于公眾平臺的維護管理,可以在學校為教師配備的辦公電腦或教師的私人電腦上完成。
1.2 用戶的零技術門檻
微信公眾號的出現為微信移動學習帶來了契機。尤其是自定義菜單的出現,使平臺從命令行向圖形用戶界面轉變,大大降低了用戶的認知門檻。從2015年4月25日起,微信公眾號自定義菜單功能已實行全面優化,不但強化對新用戶的使用指引,更簡化了用戶的設置流程,這個零技術門檻的平臺,使不具備技術開發能力的一線教師也可以直接參與學習應用的設計與實現。
1.3 教學優勢明顯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多數在課堂進行,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教師很難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的需求。尤其現在的中職生普遍基礎較差,課堂上復習完舊知識,新課時間已所剩無幾了。
公眾平臺解決了以上難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翻看微信公眾號里的教學資料,學生真正實現課余碎片化學習,更有利于學習目標的實現。通過微信公眾號,教師會提前推送課程PPT,標注重點、難點,讓學生提前預習。課后,學生可以多次進行課后復習。對于課堂上留下的疑問和困惑,學生可以通過私信評論的方式詢問教師。師生之間的交流既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語音留言。教師能夠在微信上同時秘多名學生交流,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師生間自由地實現課前與課后的互動,教師可以真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2 微信學習平臺設計
充分地利用微信的三大功能:通訊功能、平臺化功能和支持性工具,教師通過微信公眾號把制作好的學習資料推送給每個人,資料有視頻資料和文字圖片資料。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查閱教師推送的資料,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直接跟教師師交流,討論問題,也可以在微社區發表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教師在后臺通過閱讀量以及已閱讀的學生名單,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上進行二次督促學習。結合了系統性學習和碎片化學習,使微信學習平臺成為現實課堂的延伸(圖1)。
3 中職數學課程微信平臺構建實例
正在構建的微信公眾號,下面以數列為例進行教學實踐。
3.1 記錄教學點滴
在多年的中職數學教學中,筆者發現課堂上總會有些值得回味的有趣事情或感動瞬間,所以在一級菜單欄設置了“前方情報”,為理性的數學增加了人文的色彩。《2019年的第一次公開課》記錄了筆者的心路歷程和收獲(圖2)。
3.2 分解教學難點
考慮到數列這章書在社會生活和高職高考的重要性,以及中職生的初中基礎差等現實問題,筆者在“精彩課堂”的一級菜單欄下,分別設置了“微課”和“初高銜接”兩個二級菜單欄。“微課”里的《等差數列進階》視頻動畫生動地演示了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初高銜接”下的《數列里所用到的初中知識》羅列了本章書所涉及的初中知識點,掃除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障礙(圖3)。
3.3 及時反饋作業問題
作業的完成情況,反映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但中職生普遍沒有養成訂正作業錯題的習慣。筆者在“他山之石”的一級菜單欄下設置了“作業點評”的二級菜單欄,把每次作業中的問題拍成圖片,結合文字總結,以文章的形式推送(圖4)。
4 評價與反饋
通過對現在所任教的班級實施微信公眾號開展中職數學教學,對比傳統課堂,中職生更愿意接受這種貼近他們生活的教學嘗試。尤其對于想好數學的學生,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互動功能無疑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等待解決,現時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單調,還缺少一些如測試和成績查詢等的功能, 這些功能的完善,需要筆者后期不斷研究、補充。
5 結束語
毫無疑問,借助新媒體新技術來拓寬教與學途徑是今后中職數學教育的發展趨勢。通過微信公眾號搭建微型學習平臺,可以為中職數學教師提供一種便捷的與學生交流的方式,就學生而言,通過隨身攜帶的手機就能得到教師的指導,大大提升了學生對教學數據信息的獲取及運用,有效地提升了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佛山市華材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