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靜
【摘要】英語語音教學在義務教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基礎作用。教師要重視小學英語語音教學,針對現行英語課堂上英語語音教學的種種問題,要不斷完善教學手段,提高小學英語語音學習的有效性。本文就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加強英語語音教學效果、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后加強英語語音知識的鞏固及如何設計好語音配套練習三方面入手進行分析。
【關鍵詞】 小學英語語音;有效性;課堂學習;課后鞏固;配套練習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規定:“語音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自然規范的語音、語調將為有效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英語語音教學在義務教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基礎作用。教師一定要加強重視,不能忽略語音的教學,要做到讓學生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這就要求教師要運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手法,貼合實際避免盲目追求單音的準確性,要全面地進行語音的教學。
一、小學英語語音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階段是學習語言的絕佳時期,因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有著好奇、大膽、模仿能力及創造力強、記憶力佳的特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加入語音教學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正確掌握發音規律、單詞拼讀方法,讓學生能進一步打破拼讀單詞、情景對話及短文閱讀等障礙。但現階段的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由于教師認識不足或認識的局限性等原因導致一些問題存在。例如,在應試教育下由于語音題分值在測試中所占比例較少,部分教師沒有重視;部分教師采取過時的單一乏味的教法;低段學生初學漢語拼音,受到漢語語音語境的干擾;學生未能掌握語音拼讀方法等。以上一系列問題都對學生英語語音的學習成效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日常英語語音教學中針對存在的問題,要制定實際、科學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提升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的水平。
二、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策略
1.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加強英語語音教學效果
(一)根據實際學習情況重構學習材料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及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學中,教師妥善于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加以適當的取舍和調整。以人教版PEP(三起)教材為例,該教材在三年級上冊主要學習26個字母及要求學生初步了解26個字母在單詞中的基本發音,教師在教學時則可以結合phonics自然拼讀,根據書本中的語音模塊教學內容進行能動的科學的教學內容重構。教師可把字母的基本發音編成chant,例如,Let's say a B/[b][b][b]/B like a bear/[b][b][b]…在這種節奏感強的chant中,學生能迅速地感知字母在單詞中的基本發音并建立起字母與對應發音之間的聯系。同時,教師也可靈活運用教材中的板塊進行教學,例如,教材中每個單元的“Let's spell”部分都有“Read,listen and chant”、exercise、extension三大板塊,很多教師的做法是“Read,listen and chant”—exercise—extension,也就是先常規學習—練習—拓展練習,但其實若然內容比較簡單的話,教師可以先從練習入手,再根據學生作答情況講解總結之后再次練習最后通過拓展加強鞏固。例如,人教版PEP(三起)教材中四年級上冊前五個單元分別是學習:a-e、i-e、o-e、u-e、e在單詞中的基本發音。那么,在學生已學習了a—e在單詞中的基本發音后,教師就可在教學i-e、o-e、u-e時,先做練習再進行教學,因為學生已在學習a-e在單詞中的基本發音時掌握了規律,后面的學習就容易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先從練習入手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習的挑戰性另一方面則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探究能力。
在重構教材時要注意貼合實際,貼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切忌脫離實際情況。例如,學生在學習a-e在單詞中的基本發音后仍不得要領、學習效果不理想的話,就要根據教材板塊從易到難,一步一步掌握語音規律。
(二)采用趣味的探究方式開啟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的課堂
小學生的專注力是有限的,據研究表明,一節40分鐘的課,學生最集中精神的時間往往是開頭的十分鐘,這開頭的十分鐘則被稱為“課堂黃金十分鐘”,但很多老師在講授語音知識時往往在這“黃金十分鐘”里用枯燥乏味單一的語言講述系統的抽象化的語音理論知識,這就造成學生無法對英語語音學習產生興趣,進而缺乏學習語音知識的動力。而聰明的老師則善用這“黃金十分鐘”,運用探究討論、發現研究或趣味游戲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去探討語音知識,發掘語音的發音規律,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在這短短的“黃金十分鐘”內牢固地掌握了知識。那么,該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究學習語音知識呢?舉個例子,在學習四年級上冊unit1中Let's spell部分里a-e發音時,教師先不要告訴學生其發音及發音規律,可以通過觀看相關的動畫或觀察如:lake、late、cake等有著相同發音規律的單詞,讓學生通過觀察后再進行小組討論等方式自行找出其發音及發音規律,只有通過滿足自我需求的主動學習學生才會把語音知識記得更牢固。當然,學生會在探究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其他特殊的單詞,它們的發音并不符合這節課所學的發音規律,例如,have中的a-e就不讀[ei],而這些特殊的例子則需要教師去歸納及講解,同時,教師應對發現這些特殊例子的學生進行鼓勵,肯定其善于發現的目光及細心,這樣則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我肯定及學習積極性。
(三)善用生動有趣的例子加強記憶想象
小學生有著想象力豐富、喜愛有趣新鮮事物的特點。而在教學時教師能抓住小學生這些特點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例子進行英語語音的教學則會事半功倍,成為學英語語音學習的“將軍”,反之則讓學生對語音知識的難點知識產生望而生畏的刻板印象,成為學習的“逃兵”。因此,在講解語音知識特別是講解難點知識時更應該采用生動的語音、有趣的例子。例如,筆者在講解人教版PEP(三起)教材中四年級上冊語音內容:a-e在單詞中的基本發音時就會跟學生們說,當元音字母a后面跟了小尾巴e的時候發自己本身的發音[ei],同樣地i、o、u也是一樣,而e是自己的小尾巴,所以也發自己的發音[i:]。這樣學生就能較為形象生動地理解這些語音知識,避免了死記硬背。
2.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后加強英語語音知識的鞏固
(一)結合歸納法及口訣法巧記特殊語音知識
歸納法,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隨處可見,用處甚廣。在英語語音知識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歸納法則能更有效地解決英語語音學習中的難點知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pep(三起)教材中五年級上冊語音內容oo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規律時,很多學生單從讀音上很難區分[u:]及[?]的發音(不清楚哪些單詞中的oo讀[u:]哪些單詞中的oo讀[?],還有哪些特殊例子)。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用歸納法配合朗朗上口的口訣進行記憶。例如,可以讓學生熟讀字母“oo”讀音的口訣:“oo”發[u:]最常見,非重音中要短念/字母“k”前不能長,好腳站木羊毛“短”(即:good, foot, stood, wood ,wool)/ “血”與“水災”真特殊,“oo”讀 /?/ 細分辨/“oo”加“r”讀作/??/,“poor”讀 /p??/ 好可憐。就這樣運用形象、生動且充滿趣味的口訣讓學生巧記、牢記較難或特殊的語音知識。
(二)合理運用思維導圖加強對語音知識的記憶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是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小學生普遍對色彩、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采用思維導圖代替傳統的抄寫作業更能吸引小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因此,在學習語音知識后,教師可布置學生用思維導圖歸納出含有該節課所學字母組合發音的單詞,以此加強學生記憶、發散學生思維。學生在描繪思維導圖以此歸納語音發音規律,能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能有助學生更準確辨清語音的發音區別等。
3.如何設計好配套的語音練習
目前,較多教師在布置語音練習時缺乏創造思維,較依賴練習冊上的練習內容,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情況靈活地去設計題目。其實,貼合學生情況、分級設題,有針對性地講解題目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分級設題,教師可根據學生成績設計難、中等、容易三種等級的題目并讓相應的學生完成相應的題目。當基礎較好的學生完成了難度高的題目后可不再重復做相同的題目,避免這部分的學生產生厭倦,而當中等生或后進生掌握了中等或容易等級的題目時可讓其向上一級挑戰難度更高的題目,讓這部分學生產生挑戰后的滿足感,從而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追求。而完成題目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講解錯誤率較高的題目,設計錯題本等形式讓學生加強學習記憶??偠灾?,設計相關的語音配套練習不能單一,要有多樣性、能動性、實際性。
三、結語
學好語音知識對學生的語言學習起到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教師要避免采用單一乏味的填鴨式應試教育,避免讓學生對英語語音學習產生逃避、害怕的消極心理。教師要以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英語教學工作,改進英語語音教學手法,要根據學生情況、心理特點靈活運用甚至重構教材;要時刻更新教學方法,保持教學手段的“新鮮性”;要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善于歸納總結等。總的來說,要重視小學英語語音教學,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周麗.小學英語語音學習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18,18(01):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