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凱麗 關全力

摘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促進區域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由于水利設施使用者、產權所有者、水利工程項目狀態差異較大,項目績效評價指標權重賦予難度較大。基于此,文章以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為探析目標,從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原則、績效評價指標權重賦予、績效評價結果分析等方面入手,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方法進行了簡單分析。
關鍵詞: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指標權重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主要通過修建不同類型農田水利設施調節農田水分,促使地區水利條件與農業生產發展需要相符。在全面推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的背景下,我國財政部與水利部啟動了從一般監管向績效考評轉變等一系列工作,也制定了對應的考評辦法。但是現有績效考評指標權重賦予不夠合理,無法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良好效用。基于此,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指標權重進行適當探析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原則
根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的特點,其績效評價需遵從一致性、全面性、針對性和科學性四個原則,具體內容如下:
一致性原則: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置時,應保證整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與《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資金績效考評暫行辦法》等文件要求的一致性。
全面性原則: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時,考慮到指標范圍廣闊性、定向描述詳盡程度、量化數值明確性與指標確定難度呈正相關。因此,應根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在項目建設管理、決策立項、產出績效等方面特性,進行全過程評價[1]。
針對性原則: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時,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料,設置易于量化、且具有可鑒別性的績效指標,便于后期針對性抽樣檢查工作開展。
科學性原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時,應依據內涵明確、指標概念清晰原則,從各個側面入手,恰當評價項目發展過程、趨勢、成果。
2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指標
2.1 指標設計
根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特點,可以設定三個級別的指標及對應評分目錄,總分為一百分[2]。一級指標主要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決策、項目績效、項目管理;項目決策指標下具有資金分配、項目定位、決策過程、項目目標等幾個二級指標;項目績效指標下具有項目實施、投入管理、財務管理幾個二級指標;項目績效指標下具有項目效益、項目產出幾個二級指標。每一個二級指標下均設置若干三級指標及對應評分條目。如項目決策過程具有目標設立、決策依據兩個三級指標,具體如表1所示:
2.2 權重賦予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指標權重確定大多為多目標決策關鍵環節,權重賦值合理與否對評價結果具有直接的影響[3]。本次主要選擇主客觀綜合集成賦權法,借鑒長時間從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研究專家主觀判斷經驗,結合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政策規定,根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決策、項目績效、項目管理各指標間相對重要性,進行相應權重的客觀賦予。
首先,在項目決策指標權重計算時,考慮到項目決策科學性與項目實施效果具有直接聯系,可以賦予該一級指標16分。以項目定位科學性為主,兼顧項目決策過程公正性、項目目標完整性及資金分配合理性等因素。
其次,在項目管理指標權重計算時,項目管理規范嚴格與否與項目實施效果具有緊密聯系,因此,可以賦予該一級指標16分。具體需要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進行定量指標的計算及定性指標分析。其中在定量指標計算時需要根據具體公式進行,如計劃資金及配套資金到位率為資金實際到位率與資金計劃到位率的比值;而計劃執行率為實際完成投資數與計劃投資數比值、資金整合率為整合資金額與項目總投資比值。定性目標需要綜合考慮資金使用合規性、資金到位時效性、組織機構完整性、管理效果顯著性、管理措施規范性,進行恰當設計。
最后,考慮到項目績效為評價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資金投入產出效果核心,需要賦值68分,從項目效益、項目產出兩個方面進行恰當計算[4]。前者主要是依據財政部及水利部相關規定,以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達到60%以上、純井灌區管道輸水灌區面積占區域節水灌溉工程比例80%以上、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0%以上為標準,進行評價目標值的具體設計;后者主要是以投資內所產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實際效果為目標,從建設任務是否按時完成、資金控制是否可行合理、工程質量合格率是否達到100.0%,進行系統評價。
3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分析
3.1 數據采集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是政府和財政部門依據“花錢買服務”的效率原則,借助一定指標、程序,對公共支出效果做出估價、評議的制度。以A地為例,A地在近幾年發展進程中,為強化農業生產、改善農民經濟狀況,先后建設了大量小型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如儲水箱、溝渠清淤、水路涵洞等。結合該地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立情況,利用問卷調查+實地調研的情況,通過查詢A地年鑒等資料,獲得真實有效數據,為后續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提供依據。
3.2 績效評價
根據前期建設的指標評價模型,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決策、項目績效、項目管理各指標體系進行評價,可得:
首先,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決策評價[5]。調查研究發現,A地通過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改變了以往水利渠道形式,控制了溝渠占有農田比例,在保證農田用水率的同時,也提高了農田利用率及灌溉有效率。同時A地部分區域通過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目標制定時納入了產業種植結構優化需求,整合了種植糧食作物、蔬菜經濟作物用水需求,保證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修建與區域農業結構優化趨勢相符合,極大的節約了單位農田面積用水量、用電量及經濟成本,獲得了區域農戶認可,保證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順利實施。
其次,項目績效評價。根據調查分析結果,在所構建的績效評價模型中,從項目效益(經濟效益、社會生態效益、服務對象滿意度、可持續影響)、項目產出(工程質量、資金進度、建設任務、工程進度)等方面,進行分析[6]。可知:從項目效益視角來看,A地通過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總產值增長超出了22.2%,且整體增長速度較為穩定。同時通過水利設施建設,減弱了地下水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項目效益,保證了農戶經濟收入;從項目產出視角進行分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資金進度穩健,建設任務順利達成,整體產出績效基本達到了良好水平。
最后,項目管理評價。通過對調查分析結果進行分析,可知A地屬于糧食種植核心區域,具有較大的糧食增長潛力,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示范作用較為明顯。如該地區在資金管理方面,單位項目建設所需資金到位率基本達到98.0%,且農戶對水利工程認識程度不斷提升,整個管理過程績效良好。但是通過專家評分與實地調查,A地部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仍然存在滯后情況,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驗收、審計造成了一定不利影響,但對總體影響較小。
4 結論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可以同步強化各級財政項目資金管理及相關部門財政支出管理意識,切實提高各級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進而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提煉、匯總,總結成功經驗,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依據。因此,相關水利部門應全面貫徹規劃統籌、政府主導方針,制定恰當的績效評價指標并賦予其一定權重,定期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進行評價,以便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聚合作用、放大效應的充分發揮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孫立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與模式探討[J].水能經濟,2018(5):137-137.
[2]朱春玉.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8(4):245-247.
[3]趙子超.貴德縣財政資金農田水利項目縣建設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8(5):33-34.
[4]李化萍.基于灰色關聯模型的遼寧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績效評價[J].地下水,2019(4):227-230.
[5]謝飛龍.江西省高安市關于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管方式的新探索[J].水能經濟,2018(5):274-274.
[6]張永學.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9(4):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