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寶
摘要:戲曲是我國重要的藝術瑰寶,在我國各個地方都形成地方特色戲曲。但是地方戲曲很難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武都高山戲作為甘肅省武都戲曲代表,是地方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試圖以武都高山戲作為地方戲曲代表,研究地方戲曲的文化魅力,并探索出通過專業課開設、校園媒體傳播和戲曲社團扶持來促進地方戲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促進地方戲曲傳承。
關鍵詞:校園文化;地方戲曲;武都高山戲
戲曲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由于我國幅員遼闊,文化底蘊深厚,民族文化異彩紛呈,所以戲曲種類十分繁多。武都高山戲是流傳于甘肅省的地方戲,是戲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時代發展,戲曲受到了流行音樂的沖擊,出現傳承危機。戲曲文化是民族瑰寶,理應被繼承和發揚。學校作為人才培育基地,未來棟梁的培育場所,應當將地方戲曲融入校園文化中,拉近學生與戲曲的距離,促進戲曲傳承。因此,本文以甘肅武都高山戲為例子,研究了地方戲曲融入校園文化現狀,并極力探索地方戲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路徑,促進地方戲曲的發展。
一、武都高山戲概述
(一)武都高山戲簡介
高山戲雖然在甘肅武都地區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但是被正式命名為“高山戲”是在1956年。2007年時候,武都高山戲被入選為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高山戲具有濃厚地方戲的特征,主要以鄉村人情世故為主角,具有濃郁的生活特征。由于受到秦劇和川劇影響,高山戲融合了這兩種戲曲的唱腔和表演。現代版高山戲中以《開鎖記》最為出名,曾經代表高山戲參加全國性的文藝演出,受到戲曲界一致好評,使高山戲在中國戲曲中占據一席之地。
(二)武都高山戲的文化特征
武都高山戲是地方優秀戲曲,其文化特征主要從演出程序、唱腔、演唱風格和表演特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從演出程序分析,武都高山戲是一種讓人觀賞的戲曲,其在演出中有固定程序,每個戲曲演員都必須遵守。踩臺、開門簾、打小唱是武都高山戲演出的前奏部分,打小唱后就是演故事,演故事是高山戲的重點內容。從唱腔來分析,武都高山戲的唱腔主要分為兩類,即歡音和傷音。不同類別的唱腔帶給人們的感知效果就跟唱腔名字是一樣的。歡音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如《進花園》。而傷音給人一種悲慘兮兮的感覺,如《胭脂淚》。從演唱風格來分析,武都高山戲主要是用當地方言進行演唱,顯得十分幽默有趣。在演唱唱詞上,受得曲牌體系戲曲的影響,唱詞多為對聯體且韻味十足。高山戲在演奏過程中常用樂器是大鼓、四片瓦、琵琶、二胡等等。從表演特點來分析,武都高山戲中,生角一般在表演過程中以跳或搖來表現人物,而旦角是扭或擺來表現人物。
二、地方戲曲融入校園文化的現狀
戲曲作為民族瑰寶,然而地方戲曲在融入校園文化中卻受到多方面阻礙,主要阻力來自學子的喜好、高校的重視度以及戲曲人才的缺乏。從學子喜好來分析,學校中的學生在戲曲和流行音樂中更加偏向于流行音樂,并認為戲曲是老年人才會聽的過時曲調。地方戲曲受流行音樂的沖擊,難以在校園中流行起來。從學校的重視度低來分析,在學校領導層面和教師層面看來,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好知識,并認為戲曲會占用學生的時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從戲曲人才缺乏來分析,學校大多數是理論教學為主,真正領會戲曲要點的戲曲人才是十分缺乏,導致地方戲曲難以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三、地方戲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
(一)地方戲曲專業課的開設
校園文化打造可以借助于專業課程的設立,讓學生通過學習地方戲曲,激發學生對地方戲曲的興趣,從而在學校中形成探知和研究地方戲曲的校園文化氛圍。但是地方戲曲專業課的開設要根據不同年級的不同學習壓力來選擇課程時間。此外,在課程內容上,應當增加品賞類課程和實操類課程,而減少理論性課程。地方戲曲理論性課程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但是品賞類課程容易讓學生快速簡便地掌握地方戲曲的要領,而實操類課程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研究戲曲的興趣。只要學生有探知戲曲的興趣,那么學生會自主學習和掌握戲曲理論性知識。
(二)校園媒體的傳播
地方戲曲融入校園文化,可以借助校園中現有的傳播媒體。對于學校來說,常用的校園傳播媒體主要是學校學報和校園廣播。地方戲曲采用校園學報進行校園文化打造時,應當主要在學報中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戲曲研究,并將師生在戲曲中獲得的成就放置在校園學報中。地方戲曲采用校園廣播進行文化傳遞時,要注意校園廣播播放的時間。校園廣播一般從周一至周五在中午上課前和下午放學后分別進行半個小時的播放。地方戲曲在校園廣播中播放應當固定好每周多少時間播放,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好每周的播放頻次。一旦確定下來后就不要輕易改變,使學生能夠掌握校園廣播的規律,能夠在地方戲曲播放期間騰出時間。
(三)地方戲曲社團的扶持
社團是打造校園文化的重要組織,地方戲曲可以借力社團融入校園文化。部分學校存在地方戲曲社團,但是仍有很多學校是沒有地方戲曲社團。首先,學校應當保證學校內部有專門的地方戲曲社團在運轉。其次,學校要對地方戲曲社團進行扶持,扶持方式主要是人力資源扶持和活動項目扶持。從人力資源扶持上分析,戲曲是一項需要技藝的藝術,學生不一定能夠充分掌握。學校可以通過專業教師輔導或者校外專業人士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做好地方戲曲社團。從活動項目扶持上分析,學校如果舉辦活動或者校慶時,應當要給地方戲曲演出的舞臺,讓他們在舞臺中成長,在舞臺上傳遞地方戲曲。此外,學校還應當與社會戲曲社團合作,為地方戲曲社團連接好校外資源。
四、結語
戲曲因為其獨具特色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藝術,武都高山戲作為地方戲曲被列入非物資文化遺產中。本文主要探索以武都高山戲為代表的地方戲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希望能夠促進我國戲曲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曹蒙瑤.地方戲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路徑研究[D].南昌大學,2018.
[2]伍益中.湖南地方戲曲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可行性對策研究[J].文史博覽(理論),2015(9).
[3]何丁瑞.地方戲曲與校園文化建設——以亳州地方戲曲二夾弦為例[J].戲劇之家,2015(14).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