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鑫,霍萬學,張冬麗,王 迪
(內蒙古民族大學 醫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地構葉是蒙醫臨床中的常用藥材,在蒙古族地區有廣泛應用,在中醫治療體系中亦為常用中藥,具有怯風濕、活血、止痛等抗炎作用[1]。也常用于治療瘡瘍腫毒等感染性疾病[2]。地構葉雖然在臨床治療方面已經顯示出較為確切的療效,但對于其作用機理、作用靶點等方面缺乏理論依據,相關文獻甚少。本研究致力于明確其抗炎機制,為明確此藥的作用機理提供理論依據。
地構葉、復方阿司匹林(南京制藥廠生產)、二甲苯(東莞南箭精細化工生產)、醋酸(南昌同創化工試劑儀器有限公司生產)。
昆明種小鼠, 18~22 g, 由我校動物部供給。隨機分三組,分別為模型組、阿司匹林組、地構葉組。每組各8只小鼠,灌胃給藥,每日二次。模型組小鼠喂蒸餾水。
粉碎藥材過篩,取一定量粉末,加入純凈水沒過藥材,煮60 min,濾出藥渣。重復上述步驟2次,合并藥液,濃縮冷凍干燥。用時稱取30 g粉末放入500 mL純凈水中配成水溶液。醋酸用0.9%的氯化鈉水溶液稀釋成 0.6%的溶液。阿司匹林 2片加入20 mL蒸餾水溶解。
小鼠雌雄各半,隨機分組,分別灌胃給予蒸餾水、阿司匹林及地構葉水提取物,共3 d,1次/d。第3天給藥后30 min,每只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2 mL,致使小鼠產生歪扭反應(腹部內凹,軀干與后腿伸張,臀部高起)。記錄出現第一次扭體的時間及其 10~20 min 的扭體次數。
小鼠隨機分組,連續灌胃給藥3 d,1次/d,第 3 天給藥后 30 min 涂二甲苯于小鼠左耳致炎,4 h 后處死,用 8 mm打孔器扣取雙耳同一部位圓片,稱質量,按下式計算腫脹度:腫脹度=右耳片質量-左耳片質量。
與模型組比較,地構葉水提取液鎮痛作用明顯(P<0.05),結果見表 1。
與模型組比較,地構葉水提取液抗炎作用顯著(P<0.05),與阿司匹林組相近,結果見表2。

表1 地構葉對醋酸誘發小鼠小鼠腹痛的影響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5

表2 地構葉對二甲苯誘發小鼠耳腫脹的影響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5
蒙醫藥學是著名的少數民族醫藥之一,結合草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獨特的草原醫藥體系。蒙藥大多來源于純天然植物,具有抗菌消炎等功效的藥物非常多,很多已經經過了現代檢測手段的驗證,受到了很多學者的認可[3-5],其機制多是通過保持機體內環境的動態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力,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地構葉為大戟科地構葉屬下的一個植物種,為常見藥材,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在蒙古族地區受到廣泛認可。常用在怯風濕、活血、止痛等抗炎治療中[6],作為透骨草入藥。在同類草藥中,地構葉無論是在藥物急性毒性實驗中,還是抗炎鎮痛實驗中,都優于同類草藥[7]。但是缺乏實驗數據作為支撐,并且作用機理尚不明確,本實驗旨在為研究地構葉對小鼠抗炎鎮痛作用的機制提供實驗依據。
根據本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對于正常小鼠因物理和化學等多種因素引起的疼痛,地構葉均有抗炎鎮痛作用,效果顯著。這些數據為進一步研究地構葉的作用機制提供了實驗依據。地構葉作為一種來源廣泛的鎮痛抗炎的中藥,有其廣泛的藥用價值,本課題將進一步提取地構葉中的有效成分,在藥材提取、劑量劑型及炮制工藝等方面為地構葉的的藥物研發提供實驗數據,發揮地構葉高效、低毒、廉價的優勢,研發抗炎鎮痛新藥,以滿足臨床治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