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瀟航
摘 要: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涉及教師和學生在內的全面展示學校精神面貌窗口的工作。當前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發展差距巨大,雖然地理、文化和經濟等眾多因素是造成農村中小學發展相對落后的主要原因,但長久的對于農村學校文化建設忽視造成的影響也不可忽視。筆者在分析了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策略,以冀對廣大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策略
農村中小學學生大部分流失,除了教學硬件設施不齊全和師資業務能力相對較差,深究更深層次的原因便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落后,這樣不僅會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產生惡劣影響,更會對于學校持續發展產生嚴重影響,久而久之造成生源流失,辦學規模萎縮等不良現象。為了避免由于校園文化建設缺失導致生源流失的惡性循環和改善農村中小學校園建設方面的不足,根除教育木桶短板效應,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農村中小學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校園文化的作用被忽視
校園文化是經過長期積淀和發展形成的一種共識,是學校形象展示的窗口,其主要競爭力通過文化的創造力和凝聚力來表現,它直觀反映著一所學校發展的靈魂,側面體現著學校的綜合實力。另外,形成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不僅是學生思想品德培育的搖籃和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催化劑。更是對于教師團隊不斷適應新的教學思想充實自己教學技能,實現終身學習提出的新課題。然而現實中廣大農村中小學對其不夠重視,主要表現為學校領導不重視研究部署相關工作,學校經費投入普遍不足,工作缺乏主動性、創新性等問題。
(二)校園文化建設規劃不清晰
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在于精神文明的建設,其本質要義和主要任務是學校風氣建設,通過環境創設進一步教育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具體言之,校風通過學校的校訓、校旗、校歌和校徽來體現,是一所學校所有風氣的總和;而教風反映了教師隊伍的才學、道德品質、教育技能和素養;學風是學校學習風氣和學習氛圍的集中體現,是一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集中體現;班風則是班集體中每一位個體成員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是一個班級特有的風氣。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集中反映了一所學校的特點和本質精神面貌,它具體體現在校園生活的每一細節之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最高層次。筆者認為鄉村中小學校園文化最大的弊病在于建設的目標不明確,具體表現為學校的“四風”建設沒有具體的規定,落實不規范,忽略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過分重視物質等顯性文化,導致校園文化建設成為表面文章、流于形式,校園文化建設規劃也不清晰。
(三)本土文化資源的利用不夠
校園本土文化,經過鄉村學校所在鄉鎮或者村莊多年的浸潤有其獨特的地方色彩,這種的特的地方色彩不僅包括了一個村鎮的優良傳統也有可能包含了一個村莊形成的長久惰習。而廣大農村中小學應為教學條件和教學思想的束縛更加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忽視了學生德育以及校園文化的建設,極易造成學生死學,而產生厭學情緒。因此鄉村學校應該抓住鄉村振新和全面實現實現小康社會的契機,對于鄉村本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使鄉村文化為鄉村校園文化建設發展形成校園本土文化充分發揮其固有力量。
二、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策略
(一)明確指導思想,完善各項制度
建設和諧美麗的校園文化,首先要明確將培養人才的根本任務,因此要堅持好黨對農村教育事業的領導,這就要求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還要重視和不斷加強學生養成教育、抓好品德修養培育,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培育,在堅定理想信念和培育奮斗精神和增強綜合素質上下狠功夫,以期達到學生學習能力和審美素養雙重提高。此外,還要將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制度化,以制度的強制力將將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持之以恒的發展下去,與此同時要加強制度監督能力,避免應制度強制力而產生的形式主義和全盤否定自己校園本土文化現象的發生,努力實現校園文化建設可持續發展。
(二)爭創和諧校園精神文化
首先,加強教師團隊文化素養建設,提高教師團隊校園文化建設意識,從根源上解決農村學校忽視校園文化建設。其次,要將精神文化和平時教學活動相結合,從每個學科的特點出發,利用課堂發揮其主要作用,豐富孩子們的課外生活,經常性開展各種重大節日的紀念活動以及主題教育,建立學校特有的文化傳統,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操能力。再者,要因校制宜,突出學校特色,落實社會實踐這一重要環節,建立相關的德育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懷。
(三)創建和諧優美的校園文化氛圍
良好的硬件設施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根本,能有效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因此農村中小學校應當加強對花草樹木的培植和愛護,培養學生的愛校、護校意識,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并結合農村中小學校特有的本土資源文化,為校園文化建設打下堅實后盾。
三、結語
當下我們要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的影響,堅持在黨的領導下,重視和不斷做好校園文化建設改革創新,并結合鄉村學校特有的本土文化資源,以鄉村振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契機,在補齊物質文化建設短板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精神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通過重塑主流校園文化,為破解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波動難題、提升和鞏固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周婷.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R].教育管理,2009.
[2]汪偉彪.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D].教育管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