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彩娣
摘 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結晶,有利于開發人的智力,加強對人的熏陶。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要從小做起。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加強對傳統美食的學習,使幼兒意識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形成民族自信心。因此,本文闡述傳統美食滲透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滲透愛國情感。其次,提出傳統美食在文化節日滲透的具體路徑,通過情境、課程整合、實際生活等方面進行探索,促進幼兒教育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傳統美食;文化節日;重要性;滲透策略
隨著當前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們更加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尤其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傳遞飲食文化,引導幼兒感受民族優秀文化的魅力,從而明確人生態度,對幼兒進行有效培養。在具體的策略滲透過程中,要創設情境,加強對幼兒的引導,使幼兒獲取豐富的直觀感受;其次,對課程進行有效整合,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能夠了解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正能量,同時,在游戲中進行傳統美食文化的滲透,使幼兒在獲取良好學習體驗,提高整體素質。最后,要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得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進行實際操作,感知美食文化理念,形成良好衛生習慣。
一、傳統美食在幼兒園傳統文化節日滲透的重要性探討
我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在傳統節日中對美食文化進行滲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鍛煉幼兒動手能力
在傳統節日中,對傳統美食進行滲透,有利于引導幼兒學習生活技能,感受美食的豐富多彩,提供生活所帶來的樂趣,同時,又引導幼兒進行動手操作,有利于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在中秋節開展做月餅的美食文化活動。通過講解中秋節的來歷,使得幼兒對中秋節有更明確的感知,加強對節日特色文化的了解。其次,針對于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月餅,反映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幼兒更好的了解民族文化的內涵,親自制作月餅,引導不同小組的幼兒相互配合,在制作月餅的過程中,要使得幼兒能夠對食物進行科學配比,具備安全的操作意識,使幼兒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活動后,要引導幼兒對文化進行感知,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1]。
(二)滲透愛國情感
在傳統文化節日中對傳統美食進行滲透,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使得幼兒能夠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比如,在端午節時了解其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引導幼兒查閱書籍資料,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對屈原進行紀念,同時,開展美食文化活動,發揮幼兒的動手能力,引導幼兒在課堂上講解關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屈原的愛國之情,同時,開展家園合作,引導家長對幼兒包粽子進行指導,在制作粽子的過程中,滲透愛國情感。
(三)培養幼兒身體素質和良好品質
在傳統節日習俗了解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對美食文化進行探索,鍛煉幼兒的良好品質,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比如,在冬至節,邀請家長來參與班級內所組織的冬至活——包餃子,利用圖片來講述冬至包餃子的背景和由來。其次,引導幼兒認識包餃子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使幼兒在對各種食物進行合理搭配的過程中,明確不同素材對于身體健康成長的作用。再者,通過與家長合作來和面揉面團、搟面皮、包餃子,有利于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情食欲,而獲得感恩意識,利用傳統文化來傳遞智慧與愛。
二、傳統美食在傳統文化節日中的具體滲透路徑
對傳統美食文化進行探索的過程中,要加強在節日中的滲透。首先,要創設情境,使幼兒在節日的氛圍內對美食文化進行感受,了解到美食文化所帶來的美感。同時,要加強對節日文化的宣傳,了解更多節日習俗,有利于使學生提高對傳統美食文化的感知[2]。其次,對不同課程進行整合,涉及到服飾、民俗、美食、書畫等不同的領域,要激發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結合幼兒的興趣點來對傳統文化課程進行合理設計。再者,在游戲中進行傳統美食文化的滲透,要賦予美食文化更多的趣味因素。同時,游戲中要融合美術、藝術、語言等不同的領域,對幼兒的多元智力進行開發。最后,對生活進行文化滲透,結合親子活動對美食文化進行傳遞,采用多種材料和藝術表現形式,對傳統美食文化進行探索。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幼兒教育發展過程中,加強對飲食文化的滲透,使幼兒在愉悅的學習情境下,對飲食文化進行感知,并潛移默化的接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開拓幼兒的視野,使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育幼兒的民族情感。要加強對課程的整合,創設情境,對文化進行滲透,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在游戲的過程中,對幼兒的思維進行發展,加深對傳統飲食文化內涵的理解,賦予傳統文化更多的趣味性元素,同時,在生活的過程中,感知不同美食,借助各種實踐活動,使傳統飲食文化真正融入幼兒的發展過程中。
參考文獻:
[1]張艷.以家鄉美食為載體培養中班幼兒愛家鄉情感的踐行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127.
[2]張娟.傳統本土資源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運用對策[J].祖國.2019(03):22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