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海
摘 要:在初中階段,開設道德與法制學科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及正確的認識法律,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部分教師與學生都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主科中,忽略了學生思想道德與政治素養的培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不斷推行,學校應該重視初中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重視道德與法制教育課,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根據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道德與法制;初中;體驗式教學
引言: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時期,對學生今后的人生有十分重大的影響,開設道德與法制學科的課程可以幫助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僅如此,還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與法治意識與正確的認識法律。因此,初中思政教師應該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提高教學的質量。
一、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中運用體驗式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被不斷推行,而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新時代下的教學,難以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初中思政教師應當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當然,同時也要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積極性。
體驗式教學是指什么呢?是指以學生為中心,通過體驗的形式去學習和理解知識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初中思政教師應該合理的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結合初中階段的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可以更好的消化與吸收初中階段道德與法制課程的知識,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在初中思政課運用體驗式教學的教學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體驗式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開展高效的教學活動,就少不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多媒體設備教學與學生們的認知水平基本一致,容易引起學生們的共鳴,因此,可以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可以以多媒體設備為媒介實行體驗式教學。
例如,在進行《親情之愛》這一節的學習時,教師應該在備課時在互聯網上尋找有關親情的教學資源,可以尋找視頻、動畫小短片等等,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由此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并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中體會親情的美好,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該節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借助多媒體設備,可以提高學生的感受以及體驗,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多的是能夠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學習與吸收知識,教師可以更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
(二)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體驗式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感受以及體驗,讓學生們可以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同時應當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加強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可以彌補自身的不足。
例如,在《生命的思考》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自主的閱讀,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在閱讀結束后進行小組的討論,討論的內容可以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什么,在閱讀后的感受是什么,教師對學生提出這些要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更好的解決問題。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為學生設計有關的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探索問題,通過探索可以讓學生對課本知識印象更加深刻,還可根據一些案例,告誡學生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來之不易,讓學生重視生命。
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感,不僅可以學習知識,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貴,讓學生更加愛護自己與別人的生命。
三、通過開展組織活動,實行體驗式教學
在初中階段的學生,生活經驗以及情感體驗都是比較缺乏的,教師可以通過開展一些主題類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情感體驗,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以及情感感悟。
可以讓組織學生們去養老院獻愛心,通過幫助養老院的爺爺奶奶,讓學生認識到父母與長輩的生活不容易,不僅需要照顧好自己,還需要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情感的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活動結束后回家感謝父母的養育與對自己的付出,由此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活動中還能夠培養學生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基本素養。
通過開始主題類的活動,實行體驗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情感體驗。通過實踐提高動手能力,通過語言表達自身的情感,促進學生與家人之間的和睦關系形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思想以及人格。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堂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能夠高效地運用體驗式教學法。這樣可以將具有較強可操作性教學方法和說教性較強的課堂相結合,使之成為高效課堂。高效的道德與法制課堂不僅可以將枯燥的課本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產生情感碰撞,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在使用這一方法的同時,教師需要注意靈活,因材施教,在不同的課程內容下應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實現道德和法治教學的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應用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8.
[2]樊園園.新中國中學思想政治課程的演變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8.
[3]孫曉榮.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8,16:43-44.
[4]繆延芳.淺談素質教育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