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世永
摘 要:隨著經濟和文化的全面發展,我國教育的發展趨勢逐步偏向于素質教育。要推動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勞動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作為素質教育中的一員,勞動教育對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尤其是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心智都不成熟的階段,加強小學生的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
關鍵詞:小學;勞動教育;有效策略
新課改的背景下,國家對教育提出了全面發展的方針。但在優生優育的思想理念下,現在的小學生基本是獨生子女,在文化氛圍濃郁的教育環境中,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忽略了學生的勞動教育,將教學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學生的文化教學上。本文主要以小學為背景,分析了開展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給小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議,也希望為小學的教育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方向。
一、小學勞動教育的現狀
1.忽略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在經濟全面進步的形勢下,教育不斷改革和發展,教育的模式也開始變得多樣化,但是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還是應試教育。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會下意識將教學的重點放到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很多學校的教學宗旨就是提升升學率,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有著嚴重的影響。開展文化教學的時候,學生的勞動教育也不能忽略,這是學生培養綜合素養的重要基礎。
2.缺乏正確的引導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都處于一個發展的階段,對于書本的理論知識,學生是很難理解的。所以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引導為主。一味地從書本知識出發,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可能會出現厭學的心理。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初期,一旦學生出現厭學的心理,后期就很難改變了,所以在小學時期,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正確的引導。
3.教學理念過于傳統
小學勞動教育的課本是《勞動與技術》,顧名思義,對于小學生的勞動教育是全面的,其中科技與學生的動手能力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小學勞動教育中,教師的教學活動還是以自己的思維為主要方向,這就讓教學模式變得過于單一,教學理念過于傳統。時代在變化,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教學理念也要與時俱進。
二、勞動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
1.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自主獨立是一個人生存的根本。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條件也不斷提升,但是小學生的獨立能力卻不斷下降。以“上學”事件為例,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所有的學生上學都是自己主動去學校。反觀現在,小學姑且不說,很多中學生都是家長接送。除此之外,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家長過度溺愛,導致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對于學生的獨立性培養有著嚴重的影響。小學生本身是一張白紙,接收的色彩是什么,才會在思想的白紙上繪畫什么。所以對于小學生一定要注重勞動教育,一是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二是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不管是教師還是父母,都是生活中作出貢獻的人,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都應該有一種感恩的思想[1]。
2.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經濟全面發展的背景下,城市化的步伐也不斷加快,但我國還是有很多經濟落后的偏遠山區。從視頻和新聞上經常能看見山區的學生具有非常熟練的動手能力,做飯或是洗衣,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同樣的年齡階段,再看城市的小學生,別說做飯洗衣,吃飯的時候甚至還會有挑食的現象。勞動教育不僅僅是宣傳勞動的口號,對于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時期,學校就有教幼兒吃飯的環節,在小學階段,學生更應該有根本的動手能力。從基本出發,吃飯穿衣是常識,整理房間,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不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也是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體現[2]。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思想觀和價值觀是一個人的根本,文化素養也不僅僅只是包括學生的文化水平,還有學生的整體素質。加強小學生的勞動教育,可以讓學生在動手的時候正確認識勞動,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以“職業”為例,雖然“人人平等,職業平等”“職業無貴賤”的理念大家都知道,但是現實生活中,還是有人將職業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其實所有的職業都是勞動的一個過程,所以小學勞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勞動,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對于學生中的勞動者,都給予充分的尊重。就像是路邊的環衛工人,如果沒有他們的勞動,整個城市不會變得這么干凈,所以作為城市的生活者,對于這些綠色使者,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
三、提升小學勞動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興趣對于學生的影響更是十分重要。要加強小學生的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十分重要。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生活進行教學。以“小木工”為例,小木工是小學五年級的課程,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首先可以問問學生“木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將學生的思維引到生活中常見的用具,最常見的便是黑板了。雖然電子時代的來臨使電子白板逐步取代傳統的黑板,但早期的黑板都是木頭做的,還有學生用的書桌、凳子都是木頭做成的。這是學校的用具,家里的家具、床、沙發、餐桌等也是由木頭做成的。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想用木頭做什么?”在得到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再將材料分發給學生。使用木頭的時候,會用到鋸子和小刀等工具,所以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安全。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動手能力,也能讓學生知道勞動的不易。所以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一定要懂得愛護桌椅,保護環境[3]。
2.在勞動中滲透文化教育
勞動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在勞動的過程中開展文化教育,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將文化教育滲透到勞動的過程中。在五年級的勞動課程教學中有關于“中國結”的知識。作為中國人,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結是我國的吉祥結,具有美好的寓意和象征。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我國傳統的文化知識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傳統的中國結采用的顏色通常是大紅色,一方面是因為大紅色在我國象征著喜慶,另一方面是因為紅色是我國的代表顏色,所以才有“中國紅”一說。在編織中國結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告訴學生,編織是我國傳統的工藝,不只是繩藝,還有竹子、稻草、金屬等,這都屬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勞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全面滲透傳統文化。最后,中國結的象征寓意一定要告訴學生,中國結代表吉祥、美好還有團圓。通過中國結的編織,讓學生對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對我們國家有一個了解。學生是祖國發展的未來,更是祖國的希望,所以在勞動教育中讓小學生全面認識我們的祖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勞動教學的重要意義[4]。
3.創新教學模式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要想加強小學生的勞動教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網絡逐步滲透到教育中,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如“小木工”的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制造的過程。除了常見的家具之外,教師還可以找到相關的木質工藝品,讓學生全面了解。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勞動教育的有效性,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文化有一個更深的認識。多媒體教學是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也能提升教師教學的效率[5]。
四、結語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對于小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學教育中必須要加強勞動教育,為小學生的成長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許桂香.提高小學勞動技術教育效率的實踐探索[J].新校園(中旬刊),2016(11).
[2]司金英.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5(7):278.
[3]茹宗志,王新祺.新時代加強小學生勞動教育的對策[J].廣西教育(小教版),2019(8):7-9.
[4]陳琰.淺談新時期小學勞動教育的改進措施[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20(1):20-21.
[5]程誠.優化小學勞動技術教育,提高學生勞動能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三四年級版),2018(10):94.
注:本文系2020年甘肅省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核心素養培育下的小學生勞動教育現狀調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BY[2020]G16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