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靜
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科學教學中,圖示記錄法相比文字記錄法更具優勢。圖示法有多種類型,考慮低年級學生畫圖能力還不純熟,因此再將圖示法進行細化,以此探討圖示法在小學低年級科學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圖示法;低年級教學;分類
在小學低年級科學教學過程中,圖示法是一種簡便、清晰、利于表達交流的方式,有助于展示學生的觀察、想法、實驗的結果。如果學生缺乏圖示法的有效指導,欠缺記錄真實想法的有效表達方式,知識和思維的建構過程就難以有效地體現,教師便難以及時把握學習動態,無法開展有效學習。
科學課圖示法有以下幾種類型:觀察圖、韋恩圖、折線圖、網狀圖、氣泡圖、思維導圖、柱狀圖等。可是在低年級科學課授課過程中會發現不一定都用得上這幾種類型,因此,本文著重將低年級科學課本中運用到的圖示法再分類細化,簡化學生記錄的方式,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一、綜合歸納圖示法在低年級科學課中的形式分類
(一)用簡筆畫畫物體的樣子
教師在課堂上開展觀察類的活動中運用簡筆畫,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觀察物體的構造和本質,吃透該知識點。例如一年級上冊的《觀察一棵植物》《觀察葉》,一年級下冊的《它們去哪里了》《我們知道的動物》《給動物建個“家”》《觀察魚》,這些課運用簡筆畫,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植物、葉片、固體的溶解現象、動物的特點、動物的家、魚等事物的特征。
(二)用貼關鍵字或畫圈選字的形式
一、二年級的孩子書寫速度較慢,遇到需要記錄文字字數較多的時候,可以把記錄的方式更改為:教師把學生可能想到的結果提前打印出來,學生在記錄的時候,只需要將自己選擇的結果貼在記錄單上,或者教師將可能的幾種結果都打印在記錄單上,學生將自己選擇的結果圈出來,這兩種方式省時省力,效率高。例如一年級上的《植物是“活”的嗎》《校園里的植物》,二年級上的《觀察月相》《不同的季節》。
(三)用“工具”代替文字記錄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會運用到一些“工具”,例如一年級上《起點和終點》要進行“紙蛙跳遠比賽”,學生在紙帶上標出紙蛙跳的距離后,可以直接將這部分紙帶剪下來,貼在實驗記錄單上,這樣就很直觀地看到不同小組的對比結果了。
(四)用符號代替文字記錄
當學生遇到需要記錄較復雜的情況時,可以用符號代替文字。例如一年級下《發現物體的特征》,里面需要描述木塊、水和空氣的顏色、形狀、大小、觸感、氣味等方面的特征,學生可以將里面的一些特征用符號表示,如可將形狀畫出來,木塊是正方形或長方形;顏色可用彩筆涂色表示;粗糙或光滑可用自己適用的有對比性的符號表示……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記錄的形式不一定非要用文字表示,可以多樣豐富,只要便于自己表達就行。
(五)用表格形式記錄
有的實驗可以用表格形式記錄主要項目,再用打“√”來記錄相應的內容,這樣記錄可以一目了然,內容清晰。例如二年級下《磁鐵能吸引什么》《磁鐵怎樣吸引物體》《磁極與方向》。
二、圖示法具有的實踐意義
(一)有助于教師有效教學
1.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前概念
教師在進行新授課時,學生對這個知識點也許不陌生,但并不等于認識清晰,不等于認識準確,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畫出該課要講授的內容,即可了解學生的前概念,以便了解學生情況,及時掌握教學方向。
2.幫助教師收集整理學生的想法
一節科學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布置任務后,如果采用原始的單獨匯報的方式,也許只能讓一部分學生匯報,還有很多學生的新思路和新想法來不及去了解,這時教師可通過收集學生畫好圖示的記錄單,快速瀏覽,以迅速、及時地把握學生動向,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優化教學內容。
(二)有助于學生高效學習
1.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
低年級學生寫字速度較慢,語言的表達及組織能力等方面都還較差,因此采用文字記錄的方式會拖慢教學進度。相比于文字記錄,圖示法的優勢則很明顯,圖示法和文字不同,它可以將抽象的、學生無法理解或難以理解的事物具體化、直觀化,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對該方法的科學利用,不僅能有效彌補由于文字記錄所帶來的不足,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2.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促進思維發展,但是圖示法對于小學階段低年級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是有效的手段。圖示法是觀察、表達、分析、歸納、內化等融合的復雜過程,不僅是一種形象思維的表達方式,也是能發現、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對學生科學概念的構建和科學素養的養成有極大的幫助。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選擇合適的圖示法,將更有利于開展教學,學生學習也更高效,對拓展思維也有極大的幫助。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