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玲
摘 要:從實踐應用來看,加強學生口語及書面表達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之一。教師想要加深學生對閱讀知識的記憶,應不斷培養學生語言積累的好習慣。基于此,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并提出閱讀教學語言積累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語言積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基礎,需要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并且能夠積累課程知識,尤其是對語言的積累。小學高段學生已形成一定認知,但依舊處于成長階段,對語言把握不到位。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為后續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語言積累現狀
1.區分不明
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對基礎的語言知識有一定掌握,但仍舊無法清晰地區分語言。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區分相對明顯的詞句,但對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區分語言積累依舊存在一定難度,影響了學生的語言水平。
2.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
教師的引導力不足也是影響學生語言積累的重要因素。一些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過于重視課文內容,忽略了課文中的優秀詞句。長期發展下去,學生的語言積累會相對缺失,也不利于教師完成語言積累的教學任務,進而影響相關目標的有效推進。
二、加強語文閱讀教學語言積累的策略
上文提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兩點問題,對學生的語言積累造成一定影響,不利于學生提升對語言知識的運用。對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針對問題制訂解決策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為學生后續學習發展提供重要幫助。
1.加強句子仿寫
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鍛煉學生對課文詞句仿寫的能力,進而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語言積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皆有助于學生健康發展,課文的文筆也十分優美。因此,教師應善于挖掘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開展仿寫訓練,進而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例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課文《草原》,教師在講解時,應為學生介紹草原人民團結的情感,進而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與民族情感。在講解課文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對好句開展重點講解,引導學生對相關句子進行深入分析與仿寫。如,“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在此句子中,作者借助比喻的修辭手法對草原美景進行描繪,教師在講解此句子時,可引導學生進行仿寫,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
2.訓練學生進行續寫
續寫,是指學生完成課文學習后,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課文結尾留白處進行續寫,以自己的想象力描寫接下來的故事情節。通過此種方式,不僅能夠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對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強化語言運用有重要作用。例如,人教版六年級課文《北京的春節》,在學習完此篇課文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寫作題目“我們家的春節”,讓學生在作文中描寫自己家里過春節的習俗,在過春節時都會做哪些事,自己最喜歡過春節的理由有哪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進行自由創作,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強化對語言的運用,可謂一舉兩得。在學生寫作結束后,教師可鼓勵學生上臺講述自己的小作文,讓學生之間相互借鑒,為提升語言積累奠定良好的基礎。
3.引導學生養成建立小詞庫的習慣
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建立小詞庫,借此養成良好的語言積累習慣。對于學生而言,單純地憑借記憶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想要加強語言積累就必須學會記錄,而通過小詞庫,學生可將遇到的重點詞語或句子記錄到小詞庫中。例如,課文《草蟲的村落》中有“全神貫注”“傲然”“熙熙攘攘”等詞匯,還有“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斕的小圓蟲,披著俏麗的彩衣”等優秀句子。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讓學生記錄相關詞匯與句子,以此幫助學生形成語言積累。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學生采用小詞庫記錄優秀詞句,但應養成勤復習、勤訓練的習慣,不斷強化對相關詞句的運用,鞏固對優秀詞句的記憶。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想要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應首要分析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同時應注意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免學生無法應付大量的語言知識,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積累水平,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陳靜.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語言積累的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3).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