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舉,張慧玉,李 娟,李 佳
(唐山市婦幼保健院 小兒呼吸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根據國內資料顯示,支原體肺炎在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高發期占30%以上,非高發期占10%~30%[1]。支原體肺炎發病率占社區獲得性肺炎發病率的一半左右,并且發病率正在逐年增加[2]。以往支原體肺炎被認為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其臨床特點為:持續發熱,劇烈咳嗽,肺部體征輕微以及預后良好。但近年來,臨床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難治性肺炎,不僅表現為呼吸道癥狀,還伴有多種肺外并發癥,嚴重威脅兒童的健康[3]。本研究觀察丙種球蛋白治療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病例選擇 選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唐山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呼吸科收治的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80例。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5.93±2.54)歲,入院前平均病程(6.12±1.73)天;胸部CT改變為雙側肺炎12例,單側肺炎28例,胸腔積液22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26±2.34)歲,入院前平均病程(6.23±1.82)天,胸部CT改變為雙側肺炎13例,單側肺炎27例,胸腔積液2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2~12歲;臨床資料完整。在診斷支原體肺炎后,如果發現有以下前3個標準中的2個和(或)后兩個標準中的1個,則可診斷為重癥支原體肺炎[4]:①呼吸短促或心動過速,伴有或不伴有血壓下降、口周發紺和三凹征陽性等;②有效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超過l周,體溫仍持續>38.5 ℃,或肺部影像學無改善或進展,或是發熱時間>10天;③肺部影像學檢查顯示高密度病變,累及一個肺段和多個肺葉;④發生肺壞死、肺膿腫、肺不張或者胸腔積液等胸腔內合并癥;⑤低氧血癥:在吸入空氣條件下,動脈氧分壓<60 mmHg(1 mmHg=0.133 kPa);或出現其他系統嚴重合并癥。排除標準:伴有心臟,肝臟,腎臟等重要臟器基礎疾病的患兒;伴有肺間質疾病、支氣管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兒;伴有先天性免疫疾病或正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兒。
1.3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靜脈注射用阿奇霉素(山東羅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H20066405,規格:0.125 g) 10 mg/kg靜脈滴注,1次/d,連用5天后停用3天,甲基強的松龍(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284,規格:40 mg)1 mg/(kg·次),2次/d;同時對患兒進行降溫、祛痰和止咳等對癥治療;觀察組除常規治療方案外給予丙種球蛋白400 mg/(kg·d),連用3天,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上海萊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80061,規格:50 ml:2.5 g)。
1.4評價指標 ①評價兩組患兒治療7天治療的臨床療效[5],顯效: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消失。胸部CT上的肺部炎癥面積減少了50%以上;有效: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得到緩解。胸部CT顯示肺炎吸收得到改善,但炎癥面積減少程度未達原來50%;無效:臨床癥狀未見緩解,胸部CT未見好轉或出現進展。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肺炎臨床好轉的情況,如發熱完全消退時間、咳嗽完全緩解時間、復查肺部CT顯示肺部炎癥吸收情況等。③用免疫熒光雙抗體夾心法定量檢測CRP、膠體金免疫滲透試驗法檢測D-二聚體、采用Olympus 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LDH恢復情況。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7天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Z=-2.674,P=0.007
2.2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熱退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和胸部CT炎癥吸收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2.3兩組CRP、D-二聚體及LDH比較 兩組治療前CRP、D-二聚體、LDH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周后,兩組CRP、D-二聚體、LDH均下降,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CRP、D-二聚體及LDH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支原體肺炎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肺炎支原體首先在呼吸上皮上滑動黏附,反復的滑動運動使肺炎支原體能夠結合并從附著上皮釋放出來,最終增加了感染面積[6]。肺炎支原體通過TLR介導的免疫反應產生細胞因子釋放和自由基過氧化氫和超氧自由基,在肺部導致了活性氧(ROS)的產生,由于ROS介導的上皮鈉通道損傷,引起纖毛停滯和胞漿空泡化,然后聚集細胞內空泡導致細胞質變形和細胞損傷,導致肺泡液清除率降低。另外自由基產生的毒性作用使宿主細胞中RNA和蛋白質合成的抑制以及代謝底物的吸收減少,產生多種有害物質,造成組織各種病理損傷[7]。
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機體發生炎癥反應,引起一系列炎癥介質的形成和釋放;肺炎支原體能刺激多種細胞因子的產生,破壞血管壁,導致局部血管阻塞或炎癥,刺激內源性凝血系統的開放,刺激補體并調節纖維蛋白原,導致D-二聚體濃度增加,甚至血栓形成[8]。其次,重癥支原體肺炎由于呼吸加速和發燒等因素,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脫水,加重血液的高凝狀態[9]。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D-二聚體濃度明顯升高,有利于對病情進展的評估。
據Aparicio等[10]報道,肺炎支原體膜抗原與紅細胞膜I抗原類似,并且與肺炎鏈球菌和生殖器支原體共享某些抗原成分。與幾種植物和細菌一樣,肺炎支原體的膜糖脂在腦和肺組織中共享一個共同的抗原,這會引起交叉反應。由于這種交叉免疫反應,會在心肌細胞中出現自身抗體,這些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并放大自身免疫反應,從而導致心肌免疫損傷,從而導致心肌酶的釋放增加。另外,肺炎支原體還通過其代謝產物—外毒素和外毒素樣有毒物質、脂質、脂多糖和膜脂蛋白發揮其毒素樣作用,破壞心肌細胞,誘導心肌酶釋放,增加心肌酶指標[11]。重癥支原體肺炎具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礙,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從而造成心肌損傷,引起心肌酶如乳酸脫氫酶、同工酶及肌鈣蛋白釋放入血[12]。因此,LDH的濃度可以客觀地反映支原體肺炎心肌損傷的嚴重程度,有助于判斷病情。
CRP做為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急性期蛋白,近年來已廣泛應用于致病性細菌感染和炎癥的診斷,并能反映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防御反應。其濃度不受妊娠、貧血、性別、年齡、藥物等因素的影響[13]。當發生外傷和感染時,濃度可在短時間內急劇上升,并在2~3天內達到峰值。炎癥減輕后,CRP濃度可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濃度水平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很好的相關性[14]。本研究表明,支原體肺炎的嚴重程度與CRP濃度升高密切相關,可做為兒童支原體肺炎炎癥的敏感標志物。
Al Busaidi等[15]報道認為肺炎支原體感染可引起機體免疫抑制,并引起T細胞亞群適應不良。在肺炎支原體患者中,CD4+T細胞計數降低,CD8+T細胞計數顯著增加,CD4+T/CD8+的比例降低,這些變化在重癥患者中更為明顯。實驗表明,肺炎支原體感染會嚴重破壞B細胞和T細胞。在支原體肺炎的患者中,血清IgG水平下降,合并有低球蛋白血癥。支原體肺炎的兒童嗜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力降低,對包括肺炎鏈球菌在內的其他病原體的合并感染的抵抗力降低[16]。這些變化表明肺炎支原體感染可能誘導免疫抑制。因此,改善兒童自身免疫性有利于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
本研究表明,觀察組應用丙種球蛋白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兒童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胸部CT炎癥吸收時間短于對照組,CRP、D-二聚體、LDH改善水平均優于對照組,提示丙種球蛋白聯合常規治療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可提高臨床療效,促進臨床癥狀的恢復,減輕炎癥,提高免疫功能。丙種球蛋白治療重癥支原體肺炎的可能機制如下[17]:①丙種球蛋白所含有的IgG亞類組成接近正常成人生理狀態,能起著免疫替代作用;②用抗體阻斷補體受體;通過反饋抑制抗體產生來調節免疫功能。丙種球蛋白具有易吸收,作用快,利用率高,無明顯不良反應的優點。它可以減少炎癥的復發并改善肺部的病理變化。
綜上所述,對于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在常規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丙種球蛋白可抑制炎癥反應,提高臨床療效,縮短病程,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