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鎖榮,黃小國
(1.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嘉澤鎮畜牧獸醫站,江蘇常州 213153;2.江蘇康樂農牧有限公司,江蘇常州 213148)
飼養密度即畜欄數量,是決定畜欄設計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理想試驗環境中,單獨飼養的豬生長性能通常高于商業群體飼養的豬。以往在傳統保育設施和育成設施基礎上的研究主要是確定載畜率與動物生長性能之間的關系,從而確定最大個體動物生長性能和設施所需的最佳占地面積(李建慧等,2015)。大多數關于豬飼養密度影響的研究均認為,豬的最佳飼養密度為0.56 ~ 0.78 m2/頭。但這種密度明顯低于典型的實驗和小型養殖場。Cho等(2010)發現,飼養密度對豬生長性能有顯著影響,其認為與低密度飼養的豬相比,高密度飼養的豬體重增加,采食量下降。在較高飼養密度下,日采食量的降低將導致每日營養素攝入量降低,包括維生素,日糧中補充維生素已被證明可以減輕動物應激,如經歷運輸刺激和較高的環境溫度(Peeters等,2005)。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不同日糧維生素水平和不同飼養密度對生長豬生長性能、營養物質消化率和血液特征的影響。
1.1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2×3因子設計(2個維生素水平,3個飼養密度:0.38、0.48和0.65 m2/頭)的方法,對720頭平均體重為(23.16±0.92)kg的生長豬進行為期36 d的飼養試驗?;A日糧組維生素水平為正常水平,高水平維生素組維生素水平是正常日糧的2倍。不同維生素水平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1.2 樣品采集與分析 分別在試驗1、18和36 d測定體重和采食量,以確定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增重/采食量(飼料報酬)。日糧添加0.2%氧化鉻作為第28~36天的試驗日糧難消化標記物。在第36天從每個圍欄收集飼料和新鮮糞便樣本。分析飼料和糞便樣品的干物質和氮消化率,間接法計算干物質和氮的表觀消化率。在第18和36天分別在每個重復選取2頭豬頸靜脈采血,分別注入抗凝真空管(收集全血)和促凝血真空管(收集血清)。全血白細胞、淋巴細胞數量,血清IgG、皮質醇、尿素氮、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采用試劑盒法測定。
1.3 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完全隨機試驗設計,采用2×3的階乘排列處理,SAS軟件一般線性程序分析數據。此外,利用多項式回歸進行正交比較,以確定飼養密度的線性和二次效應。P<0.05表示差異顯著。

表1 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2.1 日糧維生素水平和飼養密度對生長豬生長性能及養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 由表2可知,1~18 d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表現為顯著線性降低(P<0.05),而飼養密度對飼料報酬的影響呈顯著二次效應(P<0.05)。飼養密度為0.48 m2/頭組豬的飼料報酬較其他兩組顯著提高(P<0.05)。從第19~36天,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和飼料報酬也表現為顯著線性降低(P<0.05)。在整個試驗過程中(1~36 d),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豬的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呈線性下降(P<0.05)。日糧維生素水平對生長豬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無顯著影響(P>0.05)。但在整個試驗期,與對照組相比,高維生素組豬的飼料報酬顯著降低了5%(P<0.05)。高維生素水平處理組干物質和氮表觀消化率顯著降低(P<0.05),且隨著飼養密度的升高,氮表觀消化率表現為顯著線性降低(P<0.05)。

表2 飼養密度和維生素水平對豬生長性能及養分消化率的影響
2.2 日糧維生素水平和飼養密度對生長豬生長性能及養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 由表3可知,試驗當天檢測的血液指標均無顯著差異(P>0.05)。在第18和36天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皮質醇濃度表現為顯著線性增加(P<0.05),同時高維生素日糧組皮質醇濃度顯著降低(P<0.05)。隨著飼養密度的升高,36 d生長豬血液尿素氮含量和白細胞數量表現為顯著線性降低(P<0.05)。此外,高維生素水平日糧較對照組顯著降低了18和36 d血液皮質醇濃度(P<0.05)。飼養密度和維生素水平對血液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P> 0.05)。

表3 飼養密度和維生素水平對豬血液指標的影響
Krohn等(2000)報道,飼養密度(0.27、0.44、0.52 m2/頭)對小豬生長性能無顯著影響。在本研究中,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隨飼養密度的增加而減少,作者認為,體重增加的減少是采食量減少的結果。在試驗第一階段(1~18 d),飼養密度為0.48 m2/頭組豬的飼料報酬較其他兩種飼養密度組顯著提高。但在19~36 d和整個試驗期(1~36 d),飼養密度為0.65 m2/頭處理組的飼料報酬最高。結果表明,飼養密度越低,飼料轉化率越高。Peeters等(2005)發現,在21 d內,陰性對照組和維生素E補充組的采食特性無顯著差異。本研究使用的復合維生素在每種維生素中的含量都是正常水平的2倍,因此,高水平的維生素造成的影響可能不僅是單一某種維生素造成的,需進一步研究來確定每種維生素的作用。
群體交往對垂體腎上腺皮質和交感腎上腺髓質素系統有深遠的影響,垂體腎上腺皮質和交感腎上腺髓質素系統的長期超激活與不可逆損傷甚至死亡的病因學相關(Henry,1982)。皮質醇是豬在應激時釋放的主要糖皮質激素,由于與運輸、群體交往和母體分離相關的應激,皮質醇濃度增加(Cooper等,2009)。在本研究中,飼養密度為0.38 m2/頭組豬的皮質醇濃度增加,表明其應激水平高于0.65 m2/頭組。此外,皮質醇濃度隨著飼養密度的升高而線性增加,其對免疫相關血細胞(白細胞計數)也產生負面影響。但IgG和淋巴細胞與免疫相關的指標并沒有受到皮質醇濃度增加的影響。
在本研究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不受飼養密度或日糧維生素水平的影響。從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水平變化和皮質醇濃度的線性增加我們推測,更大的飼養密度可以刺激垂體,但對交感神經活動無顯著影響。人類和嚙齒類動物的研究表明,心理應激是更大的應激源(Dantzer和Mormede,1983)。為每頭豬提供0.38 m2的飼養空間可以認為是豬的應激環境,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本試驗中,在最擁擠的處理組中發現了最高的皮質醇濃度。
綜上所述,飼養密度過高會降低生長豬日增重和采食量,額外補充維生素并沒有改善高飼養密度對日增重的負面效應,而高水平的維生素日糧可改善血液皮質醇水平,但降低了氮消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