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祥超

摘要:我國鋼鐵企業在現代發展中不但覆蓋了國內市場,還成功與國際接軌,為行業帶來的巨大經濟收益,但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用戶需求,使鋼鐵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產量,且借助物流來運輸產品,以滿足國內外用戶需求。這時依靠普通物流平臺雖然可以滿足運輸需求,但會出現信息展示不透明的問題,即產品一旦進入物流狀態后,則企業與用戶都很難知道產品在物流中的現狀,這不利于企業與用戶之間的溝通,難以實現物流上下游整合,對此本文認為有必要建設鋼鐵企業物流信息化平臺,重點對該平臺的基本概念、建設方案、實際作用進行分析,并在方案建設完成后進行了模擬測試,確認平臺有效性。
關鍵詞:鋼鐵企業;物流信息化平臺;建設
Abstract: China's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not only cover the domestic market in the modern development, but also successfully integrat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ringing huge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industry, but also bringing a large number of user demand, so that th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must improve their own output, and transport products with the help of logistics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is time, although relying on ordinary logistics platforms can meet the transportation needs, there will be a problem of opaque information display, that is, once the product enters the logistics state,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enterprise and the user to know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product in the logistic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the user, and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logistics. In this regard,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latform's basic concepts, construction plans, and actual role, an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lan, a simulation test was conducted to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latform.
Key words: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construction
0? 引言
物流信息化平臺是普通物流平臺的“升級版”,其將信息技術與物流緊密聯合,形成物聯網,相關人員可以從物聯網中了解物流中運輸貨物的實際情況,便于開展后續工作,因此物流信息化平臺在鋼鐵企業物流需求上具有較高的適用性,應當得到關注。但現代很多鋼鐵企業雖然意識到了物流信息化平臺的重要性,卻苦于沒有深刻認知與技術支撐,導致平臺建設始終無法落實,很大程度上只能繼續依賴普通物流或自身資源來進行運輸,使企業發展受到了阻礙,因此對鋼鐵企業物流信息化平臺建設進行分析具有現實意義。
1? 鋼鐵企業物流信息化平臺的基本概念
關于鋼鐵企業物流信息化平臺的基本概念可以從兩方面來闡述,分別為物流運作與信息化模塊,下文將對此進行分析。
1.1 物流運作
鋼鐵企業物流信息化平臺在本質上是與物流相互對接的,其可以將物流過程中的所有信息記錄在系統內,供人工進行調度,因此該平臺覆蓋整個物流運作流程。大體上,鋼鐵企業物流運作流程可以分為三個板塊,即采購、加工生產、銷售運輸,在各板塊中采用信息平臺將內部信息記錄,再通過篩選、分析處理,可整合出清晰明確的信息報告,便于后續工作開展。
1.2 信息化模塊
鋼鐵企業物流信息化平臺中每個信息化模塊都代表了平臺的一項功能,如信息記錄模塊就是實現信息記錄功能的主要因素。在平臺中,信息化模塊的種類與數量是不固定的,具體由鋼鐵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決定,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實際情況如何,平臺的信息化模塊至少要包括:協同模塊、規范化管理模塊、信息共享模塊,這是保障平臺在鋼鐵企業物流運作中適用性達標的最基本要求。
2? 鋼鐵企業物流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方案
2.1 總體方案
在本文設計思路當中,鋼鐵企業物流信息化平臺應當由4個子系統組成,分別為物流綜合管理系統、公路管理系統、鐵路管理系統、物流信息系統。下文將對各系統的主要功能進行分析。
2.1.1 物流綜合管理系統
物流綜合管理系統主要由四個信息化模塊組成,分別為基本信息模塊、訂單模塊、倉庫模塊、運輸模塊。①基本信息模塊:基本信息模塊屬于共用模塊,它與其他所有模塊及物流綜合管理系統連接,可以顯示連接對象的一些表征信息,如訂單模塊中的訂單來源、訂單貨品種類、組織人員信息與貨主有關的供應商、客戶信息等,總體而言該模塊所顯示的信息均為其他模塊需參照的信息,說明模塊在整個系統中起到的是參照作用;②訂單模塊:訂單是指用戶與企業達成合作關系或交易關系后,將自身需求依照標準格式提交給企業的報表,代表了用戶所有需求,鋼鐵企業相關部門需要嚴格依照訂單指示來完成工作,因此必須對訂單保持重視,而訂單模塊的主要功能就是給相關部門提供用戶需求,指明工作方向,同時對企業相關部門的訂單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式記錄,此舉可將訂單執行情況反饋給用戶;③倉庫模塊:在物流運作中倉庫是重要的“中轉站”,所有物流產品都必須從倉庫中支出,以便于人工對物流信息的統計,而鋼鐵企業物流運輸中所涉及的產品數量極其龐大,要完全依靠人工進行記錄是不滿足工作需求的,而倉庫模塊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電子編碼技術來幫助人工完成記錄工作,同時便于查閱;④運輸模塊:運輸模塊是物流信息化平臺中最關鍵的模塊,即傳統物流運輸中我們是很難實時了解物流狀況的,但在物流信息化平臺中,通過運輸模塊可以對物流狀況進行實時檢測,了解物流當前位置、產品情況等,同時還可以反饋調度、車輛外協、裝車、短撥、費用處理、投訴受理等物流運輸時的需求信息,由此可保障信息共享與物流的高效穩定。
2.1.2 公路管理系統
公路管理系統的結構比較簡單,單純由GPS(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塊實現,主要功能是記錄物流狀態中的車輛信息,與物流綜合管理系統的運輸模塊類似,兩者可以作為參照。GPS技術是現代比較常見的地理定位技術,可以對指定目標進行坐標進行拍攝,能實現跟蹤式定位,因此GPS模塊在鋼鐵企業物流信息化平臺中有著巨大的作用,不但能夠幫助相關人員去了解車輛情況,還能應對車輛在公路行駛中的種種問題。
2.1.3 鐵路管理系統
鐵路管理系統與公路系統類似,均是對運輸過程進行跟蹤式定位的子系統,但區別在于因為我國鐵路管理特殊性,不能使用GPS技術來進行記錄,因此在設計上,鐵路管理系統不能與公路管理系統采用相同的方法,具體方法將在后續設計分析中進行分析。
2.1.4 物流信息系統
物流信息系統主要負責信息傳輸工作,能夠實現物流信息共享,以便于鋼鐵企業與用戶進行交流,面對問題時可以及時協商,這是整合物流上游、下游(分別代表企業與用戶)的關鍵系統。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需要考慮兩個重點問題,分別為信息安全問題與內外網切換的問題,前者一旦爆發會給企業與用戶都造成巨大損失,是該系統設計中必須解決的問題,而后者是在企業需求下所開發的一個模塊,該模塊能讓物流信息系統更加靈活,但如果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可以忽略該步驟。
2.2 方案設計
針對鋼鐵企業物流信息化平臺的4大子系統進行設計,設計方法見下文。
2.2.1 物流綜合管理系統設計
首先在整體上,本文對物流綜合管理系統的設計方式進行了篩選,結果顯示ERP(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更適合該系統設計,因此在整個系統中,將以ERP為框架進行設計,即根據ERP的對應單元建立模塊單元,各單元集成在ERP框架中,為該子系統的各個模塊提供設計環境。其次在ERP模塊單元基礎上,進行一系列模塊設計,即①基本信息模塊設計:先將該模塊放置在ERP模塊單元的最外層,采用邏輯設計將該模塊與綜合管理系統、其他子系統進行連接,連接的方式為交互式數據流;②訂單模塊:該模塊在本系統設計中并不能獨立運作,其受控于基本信息模塊,即在兩者連接下,只有當基本信息模塊接受到訂單信息后,才會生產訂單報表,隨后將進行物料征訂、訂單上傳、訂單確認運作,這些運作成果將以人機交互形式被人工接收,給相關工作提供幫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訂單系統的運作成果還將被倉庫模塊接收,以便于倉庫工作人員開展正確調度工作;③倉庫模塊:倉庫模塊主要采用電子編碼技術與信息技術進行設計,即對所有進入倉庫的產品打上獨有的電子編碼(電子編碼中應當具備某些特征識別的信息,如E開頭的編碼代表了產品來源、丨符號代表產品的等級,同時還要包含產品入庫時間),通過這些編碼可以直觀識別產品,并了解產品詳情,隨后采用信息技術與電子編碼技術對接,利用信息技術對所有入庫產品的電子編碼進行識別(識別邏輯來源于電子編碼技術系統),由此將識別信息錄入數據庫,人工可直接通過設備終端來查閱、調整相關信息;④運輸模塊:運輸模塊主要與公路管理系統、鐵路管理系統對接,根據這兩個系統所傳遞的信息,為人工提供信息查閱方式,隨后人工可以在該模塊中完成運輸方案調整、跟蹤運輸工具行車軌跡等一系列操作。運輸模塊的設計主要采用可視化模式進行設計,其車輛運輸時的所有信息都會以數據形式記錄在該模塊內,逐漸生產數據曲線,根據曲線可以做出準確判斷。
2.2.2 公路管理系統設計
公路管理系統主要由GPS技術實現,該項技術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即衛星系統、無線電導航、電子地圖、地面控制端,在運作中人工首先可以在運輸車輛上安裝無線電信號裝置,由此通過無線電導航可以知道車輛的大體位置,其次將車輛位置信息輸入電子地圖系統中可得車輛坐標范圍,這時將坐標范圍輸入地面控制端,再由地面控制端對衛星系統進行控制,使其對坐標范圍進行拍攝。最后衛星系統拍攝所得信息會反饋地面控制端,人工直接進行查閱即可,而如果拍攝信息中沒有對應車輛,則說明坐標范圍不夠精確,對此人工可以在地面控制端對衛星拍攝角度進行調試,直至拍攝范圍內包含車輛信息。此外,因為衛星系統拍攝得到的信息在處理前并不能被嗲面控制端讀取,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必須在兩者信息傳輸中設置數據轉換裝置。
2.2.3 鐵路管理系統設計
鐵路管理系統雖然在功能與作用上與公路管理系統相同,但受國家鐵路管理要求限制,不能使用GPS技術來設計鐵路管理系統,對此該系統設計只能尋求鐵路管理部門幫助。首先應當與鐵路管理部門取得聯系,在得到許可的條件下,利用信息技術在企業與鐵路部門之間建立一個信息傳輸渠道。其次通過該渠道即可獲取國家鐵路信息系統的數據,這時將相關數據轉移到系統內進行管理即可,可以幫助企業對產品運輸、到站情況進行追蹤。
2.2.4 物流信息系統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物流信息系統設計需要重視信息安全、內外網切換問題,因此在設計中為了能夠落實兩個重點,首先采用了JAVA進行系統程序開發工作,通過JAVA開發得出的程序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與拓展性,可以給重點落實提供良好的基礎,同時JAVA開發將生產SSH(Struts Spring Hibernate,安全外殼協議)集成框架,該框架的開發成本較低,值得采用。其次在JAVA-SSH框架基礎上進行內、外網設計,即以內網為主用網,在正常情況下所有業務、信息等都將在內網進行,而如果需要連接外網,則VPN來進行切換,同時考慮到信息安全問題,在內外網運作中,需要增設用戶認證功能、大數據病毒庫、殺毒程序等,尤其在外網運作時,這些信息安全防護手段必須得到重視。
3? 模擬測試與實際作用討論
3.1 模擬測試
首先構建模擬測試環境,環境構成與描述見表1。
其次在該環境中進行測試,測試分為三個步驟。
①步驟一:
將系統導入環境當中,在不考慮平臺各功能性能的前提下,對各功能在模擬環境中的運作狀態進行檢測,如果各功能運作流暢、能夠正常采集、處理、生成信息則說明平臺可以完美兼容于模擬環境中,在實際工作中能夠運作。
②步驟二:
對平臺各功能子系統的性能表現、成果進行測試,即針對物流綜合管理系統,檢測其信息生成速度、生成后信息的完整性與準確性;針對公路管理系統與鐵路管理系統,測試兩者信息采集速度、生成時差、生成質量(即衛星拍攝圖像是否清晰、是否能夠被地面控制端讀?。?針對物流信息系統,測試其信息傳輸情況(即信息是否能夠在較小時差的條件下被企業與用戶接收,且企業與用戶接收到的信息是否對稱)。
③步驟三:
對物流綜合管理系統的訂單模塊、倉庫模塊進行測試,即針對訂單模塊,測試其訂單生成是否完整、是否能快速傳遞給倉庫模塊與人工端;針對倉庫模塊,測試其是否能準確記錄及識別電子編碼、是否能實時將記錄及識別結果導入信息設備,供人工查閱。
最后測試結果為:
①本系統在模擬環境中各功能運作流暢,可以正常完成信息采集、處理、生成運作,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②在各功能子系統的性能、成果測試上,物流綜合管理系統信息生成速度為1至5s、生成后信息的完整性與準確性良好,滿足物流信息實時性要求;公路管理系統與鐵路管理系統的信息采集速度為2至3s、生成時差為10s、生成質量良好;物流信息系統的信息傳輸情況表現良好,企業與用戶接收信息的最大時差為6s,雙方信息對稱。
③物流綜合管理系統的訂單模塊訂單生成完整,能在12s以內將訂單傳遞給倉庫模塊與人工端;倉庫模塊在15次測試中,其記錄及識別電子編碼結果均準確,沒有出現不完整或誤差現象,同時能夠在5s以內將記錄及識別結果導入信息設備。
3.2 實際作用討論
本系統經過測試證實有效,能應用于鋼鐵企業物流運作中,主要可以起到四大作用:①系統能夠使鋼鐵企業內部信息全面連通,保障物流信息運作協同性良好;②系統能夠準確的獲得物流信息,實時性表現良好,保障內部物流信息可靠;③系統能夠在較小時差條件下將物流信息傳遞給企業與用戶,實現上、下游整合;④系統運作成果能夠給企業提供物流信息支撐,以便于企業對物流過程中的突發情況進行防控、調整。
4? 結語
綜上,物流信息化平臺對于現代鋼鐵企業物流運作而言意義重大,能夠突破普通物流的局限性,使此類企業物流工作更加穩定、可靠。同時系統的存在還將企業與用戶緊密的連接起來,通過自身信息傳輸性能,能在較小時差的情況下讓兩者了解到物流狀況,并對此進行調整,且企業與用戶的連接是相互的,用戶能通過系統的訂單模塊向企業提出訂單,而企業可以迅速做出反應,由此分配工作,使物流運作效率提升。另外,本文對物流信息化平臺的設計方案經測試證實有效,可以給鋼鐵企業物流系統優化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魯海濤.煤炭企業物流信息化管理的現狀和對策[J].煤炭經濟研究,2003(09).
[2]陳瀟怡,歐陽電平.基于現代物流管理理念的信息系統設計[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06).
[3]史小方.鋼鐵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策略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7).
[4]趙道致,蔣寧.中國鋼鐵物流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策略[J].未來與發展,2007(09).
[5]趙鶴.我國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設面臨的機遇及發展策略[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3).
[6]房欣桐.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現代交際,2019(18).
[7]曲愛蓓.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營銷界,2019(37).
[8]張芳.我國物流管理信息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品牌研究,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