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


摘要:十九大以來,國家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將節約資源寫入基本國策,同時,國家的戰略部署和政策激勵對高校的能源監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監管模式的變革和創新已經成為我國高校能源管理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以高校的能源監管評價績效為主體,采用灰色綜合評判方法對能源監管績效評價各項指標的權重進行更科學的確定,從而實現高校能源監管績效符合現實情況的真實評價,為高校能源監管績效評價體系的科學構建提出合理性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灰色綜合評價;高校能源監管;績效評價
Abstract: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untry has fully implemented the "13th Five-Year Plan", and has written resource conservation into its basic national policy. Reform and innovation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energ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energy regulation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uses a gra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more scientifically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of energy regul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o as to achieve a true evaluation of the energy regulation performan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provide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energy monitor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gre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college energy supervis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
1? 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善生態環境,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是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十分重要的內在要求。社會發展離不開綠色生態,只有深刻認知并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的理念,這種社會發展才是有高質量的和長遠性的。社會的發展也是為了更好地打造整個社會的綠色生態環境。高度重視并切實處理好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它不僅僅體現了綠色生態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它也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知的進一步深化。作全社會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重要內容之一的能源管理則是指對能源生產開發過程的管理和能源消費利用過程的管理。作為社會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能源監管則更偏向于后者即能源消費利用的管理,它是指對校內部水、電、天然氣、集中供熱、蒸汽和熱水等能源消費利用過程的計劃立項、過程組織控制和全流程監管。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高校的在校生總人數和校園總規模呈階梯式擴張,增加了高校的能源消耗,并且成為社會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據統計全國高校校園能耗已占全社會能源總消耗的30%。十九大以來,國家全面實施“十三五”戰略規劃,將打造綠色生態社會、節能降耗寫入了基本國策。可見,國家的總體戰略部署和政策激勵對高校的能源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監管模式的變革和創新已經逐漸成為我國高校能源監管的核心問題之一。
科學、高效、可持續的能源監控管理體系構建是高校實現高質量發展、有效契合區域社會、城市綠色生態發展目標的重要基礎。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政府能源監管行業、學校和社會能源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進行探索研究,并將已經形成的具備實施推廣價值的科研成果逐步轉化為綠色發展現實生產力,最終實現高校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另一層含義是高校為了適應服務區域社會、城市綠色生態發展的總體目標要求,依托“互聯網+”技術,充分發揮高校高層次人才聚集、科研開發、成果轉化能力強的優勢來切實增強學校自身的能源監管管理水平,與政府能源監管行業、社會能源研究院所深度合作,研究開發出適合綠色校園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監管體系。這是學校與政府能源監管行業、社會能源科研院所等共同合作的過程。對這種聯合合作進行績效評價以此判斷其是否產生了預期的效果。然而,這種績效評價與一般的績效評價不盡相同,有必要進一步深度研究高校在能源監管體系構建和節能降耗方面績效的科學評價問題。
2? 問題的成因分析
高校綠色校園建設和能源監管體系產學研合作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國家、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研究院所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國家、省、市各級住建部門每年都會通過節能項目引導、開發等方式向部分高校下發大量的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為了確保這些節能專項引導資金的高效應用,同時每年都會組織相關能源管理行業的專家對這些高校能源監管和校園綠色建設成效進行績效評價和驗收,而其中能源監管體系構建的產學研合作評價績效則是衡量高校綠色節能發展水平的一個關鍵性指標。這種節能降耗產學研合作績效的評價也是近年來諸多行業研究的熱點課題。在評價高校能源監管體系構建的產學研合作績效時,由于高校特殊環境,其影響績效的評價因素非常多,各指標所占的權重系數往往不能夠確定,對評價結果也很難用比較合適的數學解析。這種不確定因素,不能使用傳統的慣用的評價方法,而要進一步研究出更為科學、客觀的高校高校能源監管體系,構建更適合產學研合作本質特點的績效評價方法,得到的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可靠。同時,這個評價結果不僅僅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出高校能源監管體系構建的產學研合作真正效果,而且使各高校能夠看到差距,在能源監管過程中找出存在的短板,增強主動改進意識。由于衡量高校能源監管體系構建的產學研合作績效程度難以量化,因此評價標準又是相對模糊的。鑒于此,我們經過廣泛調研,科學論證,最終決定采用灰色綜合評價法來評價高校能源監管體系構建的產學研合作績效。
3? 評價模型的建立
3.1 評價指標體系建立
由于影響高校能源監管體系構建的產學研合作績效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因此,在遵循科學性、目標性、系統性與實用性的原則基礎上,通過選取便于度量的主導性評價指標,建立以下評價指標體系結構。
高校能源監管體系產學研合作績效評價U:社會層面U1。包括以下子指標:能源監管體系構建產學研合作政策保障措施U11;參與能源監管體系產學研合作的行業研究院所數量(家)U12;橫向課題經費投入占科研經費的比重(%)U13;合作單位投入研發經費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U14。
學校層面U2。包括以下子指標:橫向課題數量(個)U21;科研成果(論文,調查報告,專著等)數量(篇)U22;研究成果轉化率(%)U23;參與課題的能源管理人員比例(%)U24;成果技術轉讓收入金額(萬元)U25;成果專利出售收入金額(萬元)U26。
監管部門層面U3。包括以下子指標:能源監管部門參與工作人員占學校管理人員的比例(%)U31;合作行業、企業和研究院所對于學校能源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的認可程度U32;參與相關課題的管理人員比例(%)U33;能源管理人員的實踐能力(考核的平均成績)U34。
3.2 評價指標權重確定
由于評價指標之間常常存在相互包含,或者相互矛盾等復雜關系,對于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確定不可能用一個全部符合要求的框架模型來決定。對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可以借鑒Delphi法與AHP法相結合,這樣既能夠避免整體評價時主觀因素的重大影響,彌補個人知識的欠缺,有可以滿足對評價指標權重確定的科學性,準確性要求。其步驟如下:
①對第一層指標間的相對權重進行確立,再用同樣的方法確定指標的分層體系。
②確定專家的范圍和專家人數。通常根據本領域的專家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質情況,組成不同小組,通常以10-15人一組。
③根據調研的內容和實現的目標,整理資料,歸類,向所有專家發放問卷并明確提出決策的問題和相關要達到的要求。
④收到專家反饋的材料后,依據1-9階標度(見表1)進行排列并對比較矩陣進行正規化和歸一化處理,得出同一層次每個指標的相對權重后要把結果告知專家,并作出及時的答復。
3.3 灰色關聯度分析步驟
由于能源監管體系產學研合作績效的影響因素大都是不確定的,因此采用灰色綜合評價法,提高結果的可信度和減少隨意性。灰色關聯度分析步驟如下:
①確定最優指標集F*。假定F*=[m1*,m2*,…mk*,…,mn*] ,其中mk*(k=1,2,…,n)為第k個指標的最優值。對于M個指標中,如果某一個指標取極大值好,那么這個指標在研究方案中取最大值,如果某一指標取極小值好,那么這個指標在方案中就取最小值。當然,指標的最優值也可以根據現實情況,既不可過于太高,難以實現,不符合可行性,也不可過于太低,不符合先進性。
②指標值的規范化處理。由于在統計過程中,有些指標數據量剛或者單位都不盡相同,常常無法直接進行比較,就需要將原始矩陣中的原始數值轉化為無綱量值。有一點要注意,對于效益類型的指標,越大越好;對于成本或費用類型的指標越小越好。
③計算關聯度系數。將規范處理后的最優指標集當作參考數據列,同時將處理后的規范化指標值當作被比較數據列,再利用公式計算灰色關聯系數。
其中,δi(k)是第i個研究對象中第k個指標與F*中第k個最優指標的關聯系數,表示分辨系數,通常取值為0.5。
④指標處理最終結果。在實際調研的基礎上,得到各評價指標的原始數據以后,用灰色綜合評價法進行計算,得到綜合關聯系數R,并可以分為高、中、低三個程度:即R≤0.6(60%)則表示高校能源監管體系產學研合作績效處在較低檔次;(60%)0.6
4? 評價結果與可行性建議
灰色系統理論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樣本” 、“貧信息”不確定系統為研究對象,屬于不確定性系統研究的重要成果。主要通過對“部分”信息開發,提取比較有價值作用的信息,對系統運行規律進行比較正確描述與測定。這一日趨成熟的新理論近年來稱為國際和國內學術界的重點關注。雖然基于灰色系統理論應用研究的文章涉及的范圍很廣,但將其應用在高校能源監管體系產學研合作績效評價研究的還不多見。本文是在對灰色系統理論有了一定理解和認識,并運用該理論解決過相關問題的基礎上,來對該理論進行研究,對該理論有一定的創新(如三角白化權函數的區間延拓采取一種新的方法等),同時運用該理論處理問題時建立一套公式化的方法,使之在運用上更加簡便。
因此,將灰色系統理論應用于高校能源監管體系產學研合作績效評價體系中,克服了通過建立復雜的數學模型或者數學解析表達式的傳統評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解決了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關于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的相關問題,同時還有效規避了主觀因素對評價結果產生的影響。通過應用灰色系統理論對高校能源監管體系產學研合作績效進行評價,找出影響高校能源監管體系產學研合作績效的因子,從而為高校在提高能源監管體系產學研合作績效方面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劉思峰,郭天榜,黨耀國.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00-103.
[2]曹旭,唐瑞明,郭小龍.高校圖書館能源管理與能源監管系統設計[J].電子世界,2020(04):112-113.
[3]曹旭.物聯網、云服務技術下高校能源監管平臺設計方案的研究——以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新校區為例[J].電子世界,2020(02):29-30,33.
[4]宋建強,趙讓,張明亮.感知能耗? 智慧監管——江南大學數字化能源監管平臺建設探索及實踐[J].高校后勤研究,2018(06):50-54.
[5]蔣宏,費偉民,孫仲良.高校能源監管平臺建設現狀與提升建議[J].上海節能,2018(04):211-214.
[6]張俊,劉明慧,朱峰.節約型校園節能監管體系的建設及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8(03):47-50.
[7]胡志強.高校能源監管平臺設計與應用[J].管理觀察,2017(33):173-174.
[8]黃海平.高校能源智能監管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34(05):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