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偉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線上外賣下單的群體極具增多,隨之產生的外賣垃圾大大增加了垃圾分類工作的難度。高校作為開展城市垃圾分類的一個主戰場 ,高校校園外賣垃圾能否正確分類,關系到一個城市垃圾分類工作能否順利開展。文章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性學院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方式,分析校園外賣垃圾分類的實際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可行性改進措施。
關鍵詞:高校校園;外賣垃圾;垃圾分類;對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number of orders for online takeaways has increased greatly. The accompanying takeaway garbage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waste classifi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main battlefield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waste, can't classify the takeaway garbage on campus correctly,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urban waste classification. Taking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ampus takeaway waste classifica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field surveys, and proposes feasible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a targeted manner.
Key words: college campus;takeaway garbage;garbage classification;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9年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全國網上外賣用戶數高達4.21億,較2018年底增長1516萬,占全部網民數量的49.3%。手機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17億,較2018年底增長2037萬,占手機網民數的49.3%(2018年底為48.6%)[1]?,F如今,外賣品臺逐漸增多,外賣行業的市場相對穩定,外賣的群體主要集中在高校大學生和上班族。外賣垃圾主要是包括包裝及餐盒,涉及到紙盒、塑料盒、泡沫盒、錫紙盒、一次性筷子等;其次就是剩飯菜湯等[2]。2019年10月《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垃圾分類最大的難題就是將外賣垃圾正確分類。面對外賣群體比較集中高校,如何正確做到垃圾分類,培養新時代大學生自覺進行垃圾分類的意識,成為有效開展垃圾分類的關鍵。
1? 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線上問卷進行調查,全校作答人數達2100人,調查問卷都是選擇題,有效作答率達100%。
1.1 外賣垃圾分類處理的現狀
文章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現在通過手機上點外賣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①工作日學生上課趕時間,下課后手機上下單,當走到生活社區后,外賣已經點好,回到宿舍就可以直接用餐,節省時間,用餐方便;
②下課后的暫時“擁擠”會讓學生排斥,不愿意排隊餐廳用餐;
③選擇空間大,長時間的食堂飯菜會,會產生短暫性的厭惡感;
④目前眾多外賣平臺,如餓了么、美團、口碑、大眾點評等點餐優惠幅度大。
筆者通過組建學?!熬G園公益”志愿服務隊,實地調查發現:學校平均每天外賣數量大約3120份,約占全校總學生數的34.7%,每份外賣大約有2-3個餐盒,1雙一次性筷子,至少1個塑料袋等垃圾。大部分學生點完外賣都是在生活社區用餐,餐后外賣盒整包丟進垃圾桶,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處理外賣垃圾時,大部分同學認為外賣垃圾都是廚余垃圾,忽視了其中的餐盒、餐具、包裝盒等垃圾;還有部分同學認為外賣大部分都是污染的塑料盒等屬于不可回收垃圾,但又會忽視其中的剩飯菜湯等廚余垃圾。面對全校這么多餐廚垃圾,保潔工作人員來不及逐一分類,或者按照自己的回收需求進行分類,最終導致垃圾分類不夠徹底[3]。
1.2 外賣垃圾進行分類存在的問題
1.2.1 大學生個人垃圾分類意識不強
調查中發現,學生網上外賣下單時間有51.3%是在晚上9點至凌晨2點期間。這個時間段如果直接處理外賣垃圾,會心存僥幸心理,不分類或者簡單分類;如果是計劃第二天處理外賣垃圾,在第二天上課前由于時間原因,大部分就是整包進行處理,來不及進行正確分類。有63.4%的同學對分類垃圾的用途和產生新的能源、資源的種類并不了解,這讓本就不習慣分類的同學難以理解垃圾分類本質的重要性,所以很難改垃圾混合處理的壞習慣。
1.2.2 校內個人垃圾分類知識缺乏
校園在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時,大部分同學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授,很難變成主動地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有部分同學逐漸形式主動開展垃圾分類意識時,但又不知道該如何分類。此外,校園保潔工作人員對垃圾分類標準熟悉度不夠,尤其是針對外賣垃圾分類時含糊其辭。
1.2.3 學校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相關制度不完善
學校目前沒有將垃圾分類與學生的第二課堂成績單相結合,對于不進行外賣垃圾分類的同學都只是口頭教育,很多同學對外賣垃圾分類仍不以為然,自認為保潔工作人員會去分類,自己可以打包扔掉。同樣,在此過程中,有部分同學會嚴格按照垃圾分類標準將外賣垃圾進行重新趕緊再分類,即使投入了時間和精力,也沒有得到相應的獎勵,嚴重影響學生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1.2.4 校園垃圾分類硬件設施不齊全
按照《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相關要求,外賣垃圾應該將包裝盒、餐盒餐具、剩飯菜湯逐一分開,尤其是餐盒餐具、奶茶杯等要清洗后,再按相關標準進行分類。目前,校園生活區的垃圾亭也只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廚余、有害四種垃圾桶,且數量有限,遇到高峰期時,垃圾會因桶滿外溢。垃圾亭周邊也沒有餐盒清洗處,沒有提前進行餐盒的清洗的同學現場就無法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外賣垃圾的分類。
2? 外賣垃圾分類處理的建議
2.1 增強大學生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的意識
垃圾分類工作開展過程中,大家環保意識不強,加上原本的不良習慣,成為分類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在高校育人過程中,應該將垃圾分類貫穿教學育人全過程,加強提升大學生垃圾分類的意識,認清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將外賣垃圾正確分類作為每位同學義不容辭的責任。
2.2 加大學生和環保工作人員的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力度
定期舉辦各種有關垃圾分類的培訓和知識講座,開展垃圾分類相關趣味活動,吸引同學們積極主動參與。大力扶持校園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隊,如“綠園公益”、“節小二”等志愿服務隊,志愿到生活區進行垃圾分類督導,主動開展外賣垃圾上門回收活動,上門指導同學正確分類,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發揮團委、學生組織、社團等媒介的作用,鼓勵創新外賣垃圾分類的有關活動,通過活動增強大家對分類知識的掌握,寓教于樂。
2.3 減少外賣垃圾產出量
外賣垃圾作為垃圾分類中最難分的一類,要想做好處理,應該呼吁大學生群體減少外賣產出量,盡量降低一次性餐具、餐盒的使用率,引導大學生形成一種合理的餐廳用餐的習慣。加強對食堂的管理,要求賣家不主動、有償提供一次性餐盒、餐具,力爭從源頭上減少外賣垃圾的產出,從而降低外賣垃圾的處理量[4]。
2.4 完善學校相關獎懲機制
逐步完善校園垃圾分類相關機制,量化相關獎懲細則,將垃圾分類與學生第二課堂成績單相關聯,與二級學院考核相聯系,與環保工作人員績效相掛鉤,尤其加強對外賣垃圾處理的監管力度,不定期、不定時到社區宿舍、垃圾亭檢查外賣垃圾情況,根據分類處理情況,落實到個人,給予相應的獎懲,全面聯動,層層考核,共同聚力,切實加強外賣垃圾分類工作的有效開展。
2.5 增加校園垃圾分類設施投入
垃圾分類設施的投入量直接關系到外賣垃圾分類的效果,面對龐大數量的外賣垃圾,回收處理自然是垃圾分類工作的重中之重,外賣垃圾桶的數量應該根據生活區外賣垃圾的測算適當進行增減調配。針對外賣垃圾還有特殊的處理就是要進行清洗,垃圾分類意識稍微差點的學生不會在寢室進行分類,到垃圾亭便直接整包處理,所以針對此類現象,應該在垃圾亭處加裝水龍頭,方便學生在分類時對餐盒、餐具進行清洗后處理。此外,引進外賣垃圾智能分類箱,將餐廚垃圾和餐盒包裝等有效分離。
3? 結語
雖然垃圾分類我國目前仍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垃圾分類勢在必行,面對高校大學生外賣垃圾分類難這一絆腳石,我們必須全員參與,齊心協力,從校園人員的意識、學校管理的機制、校園設施設備等方面,不斷改進和完善,爭取早日解決外賣垃圾分類難的問題,共同推進校園外賣垃圾有效分類工作有序開展,為建設“綠色校園”、“文明城市”、“生態中國”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于朝暉.CNNIC發布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J].網信軍民融合,2019(09):30-31.
[2]劉瑤,鄭修運,王輝坡.大學生校園外賣調查與對策分析[J].現代商業,2019(26):14-15.
[3]劉瑞文.高校垃圾分類工作現狀與管理體系構建[J/OL].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5[2020-03-27].https://doi.org/10.13358/j.issn.1008-813x.2019.1225.02.
[4]張小玲,魏瑩,吳亞婷.贛州市垃圾分類處理現狀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05):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