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常榮
摘要:國家公共事務管理機構中事業單位是比較關鍵的部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國家經濟發展帶來一定輔助作用。而部門預算和會計核算針對事業單位可以科學分配支出、可以提升資金應用的標準性、安全性、高效性和資金應用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怎樣強化事業機關部門預算和會計核算之間的協調性,目的在于為從業者提供借鑒依據。
關鍵詞:事業機關;部門預算;會計核算;協調性
預測管理是科學分配工作單位資產的基本方法。在國家財政制度改革的持續推進下,國內預算管理體系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作為事業機關財務管理的常規性業務,制定與執行財務預算,既表現出財務經費的收付變化與國有資產的增刪變化狀況,而且還是規范與約束政府會計行為的重要手段。為提升事業機關預算管理質量,提升財政經費應用效率,國家財政部門頒布了新的事業機關會計準則,頒發了新的《預算法》,增添了會計核算的有關內容,這表示我國行政機關部門預算和會計核算的連接,促進的會計核算對于部門預算制定及執行的規范與約束,令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協調。但就具體操作狀況來說,部門預算和會計核算有明顯的脫節現象,財政經費應用效率較低,地區政府財政赤字、反復舉債情況依舊比較明顯,這表示部門預算和會計核算之間的協調性與一致性尚待增強。
一、事業機關部門預算和會計核算之間協調性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編制不徹底、不清楚,預算執行率不高
當前,事業單位員工盡管公開招聘,事業機關員工的業務能力也在逐漸提高,部門管理水平也得到明顯變化,但編制能力依舊較低。事業機關部門預算編制應量入為出,結合各事業機關的具體狀況,且把單位的所有收入預算、基礎支付預算、項目預算都引入預算編制。專項支付項目預算應從技術、財務、資金費用、組織結構、社會價值等層面展開分析,集中安排,保證量力而行,收付均衡。
但是,部分事業單位進行預算編制時,并沒有意識到預算對本單位以后業務的導向性,部門預算編制比較隨意,造成缺乏全面性。因此在執行預算時,大都只考慮當下規章制度標準,沒有仔細思考單位具體狀況,造成預算項目難以實行,
給是否出現預算狀況造成了較大的風險及隱患。
(二)采取會計核算科目和部門預算經濟類科目名稱并不協調、監管不善
為了貫徹實行部門預算,部分事業機關在會計核算時,針對支付的明細科目分類路徑不一致,行業會計采用科目設定混亂情況,會計制度科目設計比較簡便。因為事業機關在會計體系科目上設定的簡單,造成原來預算科目無法實現預算控制目標,會計科目問題逐漸體現,經費呈多元化,使得對應科目慢慢凸顯。如此就要求內審人員進行事前監控、事中管控、事后審查。立即找出科目設置上與會計核算方面的錯誤及漏洞,較為容易采用針對性的方法從多方面、多環節找出問題及風險,提出解決意見及建議,管理成本,降低損失,實現預算執行的統一協調。
(三)會計核算者整體素養偏低,職業道德思想及觀念薄弱
有些事業機關會計工作者缺少職業道德及敬業精神,對于國家法律法規似懂非懂。缺少職業責任心與職業榮譽感,會計工作勝任能力不高。比如,有的會計工作者服務態度散漫,無法做到對出現的經濟項目及時展開賬務處置,而堆積到月末處理,財務數據失真。還有部分事業機關會計核算僅設總賬,明細賬就不設或隨便設,導致資產無明細、債權債務模糊;很多經濟事件沒有合同、沒有協議,只憑發票報銷,沒有原始清單等。另外,會計工作者不注重專業培訓及專業能力學習,業務能力、會計理論知識、操作水平及電算化知識很差。這些會計工作者對新政策的理解不夠,接受能力很差,職業判斷水平較低,無法適應持續改變的新形勢及新狀況。
二、提高事業機關部門預算和會計核算協調性的有效路徑
(一)強化對部門預算的控制,加強預算剛性約束,實施預算績效考評
事業機關要根據政府收付分類科目、預算開支定額標準及要求,及其績效目標控制等預算制定標準,按照其依法履行職能及事業發展要求及其存量資產狀況,能細分預算編制任務,保證權責清晰,延長預算制定準備工作,采取比較科學的預算方法展開分析,然后根據部門具體情況,及時測算改正與反饋預算,提高事業機關預算執行水平。經過分析,會計核算應采用相關的行業會計體系核算,根據要求設立科目,針對部門預算方面比較本質的類、款、項開支分類明細和科目明細均要了解,把資金來源弄明白,方可更好設定科目與合理調節會計核算。實施預算績效控制,主要目的在于完善預算支出控制、科學的優化資金分配,系統設置預算績效目標,起到真正作用。基于發現的問題,優化預算編制控制與財務核算控制的相關內控體系[1]。提高會計處置的標準性、科學性與集中性,促使會計核算和預算控制及資產控制相融合,加大預算約束力度。
(二)促進部門預算和會計核算經濟科目充分連接
事業機關會計核算要嚴格根據支付經濟分類設定科目,會計核算采取部門預算經濟劃分科目記賬核算,應與部門預算支付經濟劃分科目形成對應關系。部門決算制定采用部門預算經濟劃分科目,會計核算信息以經濟劃分科目為前提形成,最后精準體現支出數據,保證部門預算經濟劃分科目數據相連接。事業機關采取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聯合的會計計量宗旨,兩種機制促進了同步執行,互為基礎,開展會計核算,根據國庫直接支出系統,根據預算指標支出方向核算形成的資金科目[2]。依靠國庫支出動態監控平臺監管支出狀況,也保證財政性經費的安全性與經費的運行公開性?;趪鴰旃芾眢w系的持續規范,為進一步實現部門預算與會計核算經濟科目相協調打好基礎。
(三)協調收付會計核算和統一收支的控制
事業單位要把各種收支都納進部門預算控制,要由財政機關掌控統一管控、集中調度,資金控制根據收付兩條線。要根據本身部門預算國庫支出指標來制定用款方案,強化預算執行事前計劃,應先有預算、再有開支,禁止無預算支付項目,經費應用預計狀況出現改變時要立即上報,修改用款方案。全面突出資金應用價值,將經費用活用好,保證預算編制與決算完整性及真實性[3]。通過國家、審計部門傳遞的單位直接實行的專項項目,都編進部門預算,確定支付方向,集中申報審批流程,完善項目資金預算細分標準指標,管理專項資金的支出進程,制定健全的資金應用績效追蹤反饋機制,對項目資金應用的從開始至結算的全過程進行追蹤監督,防止與項目無關的支出產生,令項目資金根據既定預算支付。
(四)突出財政和審計融合監督功能
事業單位需要及早制定一套完善的監督制度,將審計監督實現制度化與標準化。對大額專項業務預算、與社會民眾關注的核心項目,把財政專項經費的日常核算和專項監督檢測相融合,展開全面詳細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審查監督,設置專項經費年度績效目標,加強動態監控。另外,完善事業機關內控制度,且令審計監督進一步開展,從本質上保證數據質量,定時檢測內部財務預算和會計核算,不斷提高財務數據的準確性,進而提高預算會計的精準率,提高預算執行水平。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部門預算和會計核算的協調性,是關乎行政事業機關財務運營的關鍵問題。財務工作人員要持續加強針對新《預算法》、會計核算體系的法律法規的學習,根據自身業務,仔細研究預算管理和會計核算之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現存的預算管理核算方式等,方可提升二者所體現內容的統一性。提高工作的協調程度,進而促使事業機關資金的高效使用,促使政府財政良性運轉。
參考文獻:
[1]張常艷.對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協調問題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9(27):96+107.
[2]于同英.關于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的協調探討[J].商訊,2019(24):53+55.
[3]丁麗.淺談如何加強事業單位部門預算與會計核算的相互協調[J].財會學習,2019(19):111-112.
[4]刁月華.簡述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協調[J].財經界(學術版),2018(2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