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俠
摘要:目前,我國正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行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這項改革工作直接關系到了我國財政改革的成敗。在我國構建和補充公共財政體制的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部門的預算改革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預算的編制、監督、執行全過程也隨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跟上改革節奏,行政事業單位很有必要適時地調整現行的會計核算辦法,這也是其順利開展各種業務活動的重要保證,更是改善財務管理水平的路徑之一。鑒于此,本文將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部門預算管理現狀進行介紹,揭示其在預算改革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使之盡快適應財政改革。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預算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1-000-02
一、完善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的重要性
根據我國公共財政的基本框架和要求來看,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財務管理手段,行政事業單位的部門預算管理在反映事業單位支出和收入方面具有其他財務管理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近兩年來,我國財政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改革重心也漸漸轉移到了預算管理領域,為達到預期的改革目標,我國政府先后頒布了若干配套的支持政策,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現狀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二、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存在的問題
1.預算編制尚不規范
據了解,我國尚未成立預算制度的事業單位數不勝數,制度上的缺失,導致其預算操作和管理水平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還有一些行政事業單位雖然構建了預算體系,但是大都流于形式,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還有一些行政事業單位根本沒有意識到構建預算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些現象都十分不利于我國財政改革工作的開展。對廣大行政事業單位而言,要真正做到“專款專用”,就必須樹立經費預算的意識,并構建配套的預算體系。現階段,我國不少行政事業單位依舊是以歷史數據和資料作為依據來開展預算工作,引入先進預算方式,如“績效考核預算”、“零基礎預算”的事業單位少之又少,所以其預算水平常年得不到提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與此同時,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預算工作中還存在資料不齊、預算結果不精確的問題,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我國財務改革的深化發展。
2.部門預算管理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國不少行政事業單位認為財務預算并非自己的職責范圍,自己只負責將資金用于提供公共服務即可,這種片面的認識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平時根本不重視預算編制工作,更不用說委派專員對財政預算進行編制了。久而久之,預算編制在日常工作中的地位便會越來越低,導致其在提供公共服務時偶有資金不足的現象。個別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預算工作的過程中過于重視筆款和程序,沒有好好規劃款項的用途,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
3.部門預算執行缺乏約束力
行政事業單位通常不會設置過多的會計科目,部門預算不合規的現象比較嚴重。為了深化財政改革,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應該根據財政部門的具體部署和要求,對會計科目體系重新進行設計。這樣才能一改現行會計科目過于單一,原有預算科目體系與財務改革實際相脫節的局面。隨著財政改革的深化發展,行政事業單位應該適當的增加會計科目,以提升自己管理多元化資金渠道的能力,比如進一步細化明細科目,按照二級明細科目的相關要求和標準對撥入經費和財政補助收入進行細化與管理。
4.缺少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
目前,不少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預算管理工作時沒有意識到構建配套監督機制的重要性,這十分不利于財政預算的管理。尤其是支出預算的管理,還在沿用過去落后、守舊的管理方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行政事業單位與一般企業不同,其財政上有許多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這大大增加了監管其財政預算的難度,因此要通過構建外部評價監控機制的方式來對其預算全過程進行監督與管理,以免出現暗箱操作的行為。(2)很多行政事業管理單位尚未樹立起預算管理監督意識,通常都是遇到預算問題之后才臨時制定對應方案,整體監管工作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3)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缺乏配套的預算考核監督體系,導致其總是無法深入了解具體資金的使用情況,也沒有記錄資金流向的習慣,導致財政預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管理的對策
1.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建設,實現權責發生制
為跟上國家財政管理改革的步伐,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配套的法律法規,為其開展預算工作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比如盡快填補《預算法》的空白之處,并出臺《預算法實施條例》等。對現行會計核算制度進行優化與調整也很有必要,這有利于明確行政事業單位各部門在開展預算工作中的職責,以免遇到問題時各部門相互推諉責任。另外,要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水平,還需引入權責發生制,當然該制度的引入和完善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還需各行政事業單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把握好引入的時機。同時,國家還要針對權責制的運行出臺配套的法律,以便有關單位根據立法統一管理各行政事業單位的權責機制。
2.夯實預算編制的基礎,推進預算管理科學化
首先,要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各項財政資金的流出和流入構建配套的績效考核機制,實現資金資源的優化分配,防止個別組織成員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另外,要對現行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勵考核機制,充分調動事業單位各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之本著誠實守信的原則開展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應該面向廣大百姓公布財政預算結果,主動接受公眾的監督。
3.協調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分析表與會計核算信息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將預算執行情況分析表納入預算會計報表中,以明確落實預算的具體實踐和內容。為了充分發揮報表在反映行政事業預算單位的真實財務狀況,要制定相關的會計報表。同時要對基本支出明細表進行細化,以便預算管這里對單位各部門的預算和資金支出、收入狀況進行了解與把握;科學地劃分各類報表的種類,使報表內容真實、客觀地反映行政事業預算單位的整體財務狀況;細化會計人員情況表,確保人員的實際情況已被詳細的記錄在了決算報表中。對于已經成功實現管理信息化的行政事業單位,需將會計報表的數據和信息錄入數據庫內,以實現預算編制的信息化。
4.強化預算執行的監督能力
加大監督與管理預算執行的力度。改善預算管理水平的關鍵在于落實好預算執行監督工作。在預算未通過審批之前,行政事業單位不得擅自執行預算計劃,否則將承擔相應的處罰。同時,在執行預算的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要自覺接受上級的監督和檢查。(1)要構建配套的內部監控制度,確保預算執行全過程處于行政事業單位各部門的監督之下,這樣才能形成監管合力,使之在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真正做到“專款專用”。(2)針對資金的流向構建配套的考核機制,以免出現“小金庫”等不良預算執行行為。(3)對于使用了以撥代支預算管理手段的項目而言,更是要加大監管實施主管部門的力度。在評估過程中,要以動態、發展的眼光去開展評估工作,不能有所遺漏,同時落實好事前考察、規劃,事中監督、反饋、評估,事后控制等各項管理工作,這樣才能切實改善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水平。
四、結束語
部門預算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其預算工作的效率不但關系到了公共服務的水平,同時也關系了到國民經濟的穩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國財政部門的預算改革和我國機構體制的改革幾乎是同時進行的,這足以說明預算改革的重要性之大,而且經過我國各個部門的不懈努力,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我們也不能盲目的樂觀,改革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本文通過研究,找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路徑和對策,這對于健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體系,強化部門預算管理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甄彩.淺議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和會計核算的協調[J].財經界,2014(05).
[2]許潔.關于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思考[J].經濟期刊,2015(04).
[3]陳敏.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思考[J].經營者,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