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金融本質是金融業,不能消滅傳統金融業,它與傳統商業銀行既有互補的一方面,又有競爭性一面,互聯網金融增強了金融業活力,為普惠金融的發展創造更廣闊的平臺,也倒逼傳統銀行業的轉型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銀行業;轉型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1-000-01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包括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相繼出現。雖然當前互聯網金融魚龍混雜,借助互聯網金融非法吸收存款、詐騙跑路的事件時有發生,政府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持肯定態度,通過保護互聯網金融這一新事物的發展,為互聯互聯網創新留有余地,促進金融業活力,發展普惠金融,倒逼傳統金融的轉型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是金融,金融風險的特征同樣在互聯網金融上有充分的體現,甚至風險更加擴大。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既有互補性一面,又有競爭性一面,雖然互聯網金融在整個金融體系的比重仍較小,但對于推動傳統銀行業的轉型發展已經顯現。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對商業銀行的產品、服務和網點布局上產生巨大
影響。
一是互聯網理財產品推動銀行理財類產品的創新。自2013年6月余額寶產生以來,各種寶寶蜂擁而起,互聯網理財憑著門檻低,1元起步價,隨時存取的靈活性,收益率高,受到年輕人的追捧,至今年6月底,余額寶用戶數已經增至2.26億,成為全球客戶數最多的基金。隨著互聯網理財的發展,商業銀行的存款增長壓力加大,正在成為銀行存款流失的的主要原因。商業銀行吸收客戶的存款能力下降,促使商業銀行更加注重發行銀行理財產品吸收客戶資金。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更豐富,收益率也提高,某些商業銀行推出類似余額寶的開放式理財產品,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商業銀行必須不斷地適應利率市場化的趨勢,利差收益減少,要將存貸利差作為主要利潤來源的模式向中間業務收入轉型。
二是推動商業銀行的信貸類資產業務轉型。隨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P2P信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一類,對金融業產生重要影響。2015中國新增1800多家P2P平臺,為投資人獲得了比銀行存款更好的收益,中小企業也提高了融資效率,降低了融資成本,網貸公司也獲得不錯的收益。這些效果讓銀行看到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并且開始嘗試往這方面發展。早期傳統的大型商業銀行重視大企業,大項目貸款,并不重視小微企業的業務,因為小微企業貸款不僅風險相對高,而且貸款規模小,手續繁瑣成本高。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減緩,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增大,大企業利潤增長率降低。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不良率也在持續增加,根據銀監會日前發布的三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18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4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9%,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下,利差收益將逐步減少,必須重視發展中小業務貸款、個人小額貸款的普惠金融之路,打破“嫌貧愛富”的傳統
觀念。
三是推動商業銀行的物理網點向自助渠道布局轉型。商業銀行的的物理網點少有增加,今年上半年,“四大行”中的工行銀行和中國銀行的物理網點數量減少,工銀商行已經連續兩年在境內機構數量方面減少,2014年全年工商銀行減少了123家境內機,2015年工商銀行在境內減少11家物理網點。反之,商業銀行將網點投入的重心放在了自助渠道的增加上。例如中國銀行的自助終端就從去年年底的2.66萬臺增長到3.01萬臺,增幅高達12.90%。,隨著物理網點的重要性似乎正在減弱,商業銀行向輕資本渠道的轉型迫在眉睫。德勤此前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網點渠道變革的五大趨勢》指出,利率市場化改革將導致銀行業整體利潤水平在短時間內出現大幅下滑,行業競爭加劇。網點作為銀行最為“昂貴”的渠道資源,網點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硬件維護成本和設備更新投資需求也上升,進一步加大了網點的盈利壓力,因此,商業銀行為提升渠道整體投資回報率以及網點的經營效率必然將壓縮物理網點數量。各商業銀行應戰互聯網金融在轉賬支付的競爭,手機銀行和個人網銀渠道也在推出手續費優惠或全免,當前浙商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陸續推出“網銀轉賬全免”,未來各家商業電子銀行渠道轉賬匯款費用將會逐步減免。
馬云在發起余額寶時說: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會使商業銀行消亡的可能性不大,畢竟商業銀行的某些特定功能互聯網金融仍取代不了。但是,隨著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必將加快。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也在加快推進,2015年7月18日由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務院法制辦、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10部委于下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預示著互聯網金融進入有法可依的新時代。互聯網金融將按照“鼓勵創新、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與傳統金融業共同開創“普惠金融”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銀發〔2015〕221號)
[2]支寶才,洪夙.銀行網點渠道變革五大趨勢.銀行家,2015,1.
[3]李博,董亮.互聯網金融的模式與發展.中國金融,2013,10.
作者簡介:劉弘毅,曲阜師范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