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翱 李牧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企業在這種下行嚴重的經濟形勢下想要謀求增長和發展是很困難的,在種種壓力下企業為了尋求發展和獲取資源往往會采用并購的方式來讓并購方做大做強,同時也讓目標企業走出困境。然而并購并不一定給并購方帶來預期收益和效果,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財務風險,本文將從企業并購所采用的融資方式帶來的財務風險,企業并購所采用的支付方式產生的財務風險,并購目標企業定價帶來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給企業帶來相關的警示和參考。
關鍵詞:企業并購;財務風險;風險警示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1-000-01
一、企業并購融資方式的財務風險分析
1.內部融資財務風險分析
企業如果采用內部融資的方法進行融資那么融資的資金主要來源肯定是來自于企業多年經營的留存收益。采用自有資金進行融資與外部融資相比會使融資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但是如果完全采用自有資金進行融資可能會造成兩個風險,第一可能會由于自有資金的數額無法全額支付數額較大的所需要支付的并購資金而影響并購的進程。第二個風險是企業并購所需要的資金往往會比較的大,如果完全以自有資金全額支付以后可能會造成企業的流動資金在短期內迅速減少,這樣會影響到企業對一些金額較大的短期負債的正常支付,同樣可能會讓企業在短期內很難快速的再次融資。
2.外部融資財務風險分析
企業采用外部融資的渠道多采用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股權融資可以選擇優先股融資和普通股融資。大部分企業普遍采用普通股去融資,原因可能主要是因為普通股融資能夠籌集的資金金額會比較的大可以滿足企業在并購資金數額上的需求。而且采用普通股融資的話不用考慮向投資者定期分發股利與此同時還不用考慮本金的償還問題,因此大部分企業在采取股權融資的時候都會選擇普通股融資。而普通股融資所帶來的財務風險主要體現在股權的轉移上,眾所周知的是企業如果采用普通股融資的話會讓企業承受股權被轉移的風險,也會讓企業管理者承擔失去企業的控制權的風險。因為普通股的股東在非特殊情況下都享有重大事項變更的投票權利,如果一旦想要進行企業并購那么就會發行大量的新股,那么企業的一部分控制權自然而然地會轉移到新股東手里,可能會讓企業現有的股權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讓并購方承擔在市場上被別的持有本企業新股的大股東并購自己企業的風險。
企業如果采用債務融資去籌集并購所需要的的資金肯定會承擔一系列的財務風險,因為通常所說的債務融資最主要的就是通過向銀行貸款來取得資金。而假如企業因為需要并購向銀行借了大額度的資金,那么企業將背負高額的償還銀行利息的壓力,從而使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高,一旦企業出現經現金流缺口或者經營危機,那么企業就很有可能陷入債務危機造成資不抵債嚴重的可能會導致企業破產。于此同時企業的負債增加,企業的財務杠桿也同時增加,如果一旦企業的息稅前利潤處于下滑的時候,會讓投資者的每股收益發生下滑從而影響到了股東的權益。
二、企業并購支付方式的財務風險分析
企業并購的支付方式主要有股權支付、現金支付還有杠桿支付等。股權支付可能會有并購方企業股權被投機者為了達到套利的目的而稀釋的風險,如果一旦出現這種狀況那么并購雙方企業都會遭受嚴重的損失。現金支付的主要風險在于償債風險,原因在于企業采用現金支付的形式肯定會占用企業的流動資金,而一旦流動資金被大量的的占用,企業可能會出現主營業務業績下滑,反映到資產負債表上面就是主營利潤的下降等風險,很可能導致企業破產的風險。杠桿支付引起的財務風險主要是對并購企業償債能力的風險。通常企業并購采用杠桿支付的操作方式是把目標企業以后可能會產生的現金收入以及現有的資產在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抵押登記,然后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所需要的貸款,得到貸款過后再將貸款所得的資金用于支付并購所需。而采用這種方式的話在并購過程當中所支付的資金通過貸款取得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并購方會承擔相當大的償債負擔。如果并購企業一旦出現任何突發的行業危機或者是在經營狀況上出現狀況,則將面臨無法償債的財務危機。
三、并購目標企業定價帶來的財務風險分析
目前在進行企業并購的過程中企業價值評估的環節主要用到的方法是現金貼現法(收益現值法)、成本法、相對比率法(市場比較法)。
收益現值法是收購方利用目標企業被收購后預計未來的投資回報率和現金流量的數量的方法去對并收購企業的價值進行評估。假如被評估企業未來投資回報率過高的估計或者對于投資回報的期間過短的估計,就可能導致對被收購方做出一個虛高的估計值,從而盲目樂觀忽略掉整個企業并購整合的風險,這樣同樣會給企業造成隱患。以成本法來作為被并購方企業定價的模式其實質上就是估計被收購企業所擁有的企業凈資產的數量,而在實際操作當中,目標企業在財務報表上反映企業經營成果和業績的數據可能會被修改甚至是操縱的風險,如果這樣的話財務報表上的數據就并沒有真實的反映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因此如果單純的采用凈資產為定價基礎來定價,就有目標企業價值被高估的風險,從而導致并購成本過高的財務風險。而通常在企業并購定價過程當中所用到的相對比率法(市場比較法)都是并購方通過對被收購方企業并購前以及合并后的股價進行分析以及評價來給出相應的收購價格,但是由于受到證券市場天然所具有的局限性的影響,想要僅僅依靠股價來對收購價格進行評定還是存在著相當高的風險的,因為一旦并購方把被收購企業虛高的股價錯誤的估計成被收購企業有較高的投資回報率的時候,被收購企業的價值一定會被估計得虛高,做出過高的定價而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帶來財務風險。
四、總結
企業并購可能會給企業帶來一加一大于二的美麗結果,但在達到預期收益的同時也隱藏著許多財務風險,準備進行并購的企業必須防范好這些風險,才能夠達到所預期的投資回報。
參考文獻:
[1]楊柳.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財務風險研究[D].博士論文.同濟大學,2008:32-31.
[2]任芳慧.中國民營企業跨國并購財務風險研究[D].碩士論文,沈陽大學,2012.
作者簡介:
雷 翱(1991-),男,四川宜賓人,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會計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李 牧(1990-),男,遼寧省葫蘆島人,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會計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