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要】? 國家出版基金是引導主題出版創新發展、品牌構建的強效保障,主題出版是衡量國家出版基金社會效益的最佳標準。近年來,兩者的融合趨勢不斷加強。文章以2012-2020年國家出版基金年度資助項目為研究對象,整合歸納了其項目數量、區域分布及主題類別等數據信息,深入分析了國家出版基金對主題出版項目的資助方向,并從中總結了我國主題出版的發展動向。
【關? 鍵? 詞】國家出版基金;主題出版;資助方向;發展動向
國家出版基金設立于2007年,旨在彰顯國家意志,傳承與發展優秀文化,創新文化傳播與出版模式,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國家出版基金自成立以后,發揮了強大的政策導向、文化引領和多元創新作用。作為新聞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題出版工程在經歷了倡導與指引、支持與強調兩大階段后,自2013年進入拓展與延伸階段,從十八大至今,更在數量、質量與效益方面飛速發展。在出版融合的當下,主題出版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書寫好故事和滿足人民多元文化需求等方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本文以2011—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年度資助項目(注:國家委托項目、主題項目部分暫無全面公開的數據資源)為研究對象,對其中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主題出版項目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總結我國主題出版的發展動向,以期為業界提供參考。
一、國家出版基金與主題出版之聯系
1.國家出版基金是引導主題出版創新發展、品牌構建的強效保障
國家出版基金在促進主題出版縱深發展、保障出版物質量水平、加速出版單位品牌構建等方面有強大引導作用。近年來,國家出版基金在政府主導、力推精品著作的基礎上,不僅逐漸加大資助服務黨、國家工作大局的主題出版項目,還擴大主題出版的內涵與外延,以國家發展、時代變遷、文明演進等新視角挖掘主題出版選題,多元化地彰顯新時期國家出版基金與時俱進的靈活特色[2]。國家出版基金以全面而廣泛的扶持政策引導主題出版工作的創新發展,對提升出版社品牌影響力起到積極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出版基金近年來除持續保障大型綜合出版社、傳統黨政讀物出版社的主題出版工作外,還逐漸增強對地方出版社、專業出版社和中小出版社的扶持力度,引導其充分結合區域優勢,深入開發特色資源,不斷優化出版品牌構建。
2.主題出版是衡量國家出版基金社會效益的最佳標準
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以來,出版單位的社會效益考核被具體量化,主題出版成為重要指標。結合《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管理辦法》,社會效益考量是國家出版基金的首要原則,這與主題出版工作的內容高度契合。一方面,國家出版基金主題出版項目對接國家戰略,緊密圍繞黨和政府工作重點展開,肩負宣傳黨政精神、傳播價值觀念的政治使命;另一方面,作為市場主體的出版社機構,只有堅持以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高度統一的發展理念,才能在當下的圖書市場中獲得長足發展動力[3]。以桂林貝貝特電子音像出版社的主題出版物《賬本里的中國:一個農民家庭的改革開放40年》為例,作為國家出版基金2019年度主題出版項目代表,其通過紀錄片的小敘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變革,不僅獲得了業界與市場的好評,而且成為國際社會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途徑,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的目標。
二、近十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總體情況分析
結合圖1的數據統計情況看,近十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總體呈現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從申報狀況看,國家出版基金申報數量總體呈逐年遞增趨勢。在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論斷后,從2018年起,國家出版基金的年申報項目數量均超過1500項,2020年甚至達到了2003項,為歷年新高。其次,從資助狀況看,自2012年十八大提出“文化強國”戰略后,整體上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力度呈逐年遞增趨勢,到2016年達到了5.8億元,是2008年的6倍[4],但2018—2020年出現了小幅下降的情況。這是因為一方面近兩年國家出版基金強化審核力度,著力于“優中選精”遴選原則,致使整體資助數量有所降低;另一方面自2018年起,國家出版基金的項目類別有所整合,從20類降低為12類,直至9類,因而資助項目數量有所減少。總之,近十年國家出版基金的發展變化充分體現了國家出版活動服務黨政、服務社會發展、服務人民需求的大政方針,國家出版基金促進了我國出版業更快、更穩地發展。
從地區分布層面看,作為首都的北京穩居近十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第一,盡管2019—2020年有所下降,但依舊以絕對優勢位居榜首;上海作為經濟發展中心,位居第二名,剩下分別為江蘇省、陜西省、遼寧省、廣東省。就分布現狀看,北京、上海以其政治、經濟、文化優勢獲得了國家出版基金的大力資助。當然,在區域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陜西省、遼寧省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出版資源,以接地氣的精品出版物獲得市場的認可與國家機構的肯定。這也表明國家出版基金對特色出版資源的支持。不可忽視的是,近十年國家出版基金總項目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大多為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程度較好的東部區域、沿海地區,對中西部地區的扶持力度盡管有所提升,但仍顯不足,這也容易導致各區域出版業發展不平衡,未來仍需不斷調整與優化[4]。
三、我國主題出版動向的總結分析
筆者以文獻分析和人工讀審的方法將2012—2020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主題予以分類歸納,得到如圖3數據。從圖3可知,近十年國家出版基金的主題出版動向既延續了重點關注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弘揚時代主旋律的一貫方針,又與時俱進地拓展出版視野,向多元、融合和創新的方向發展。
1.緊扣時代主題,以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為核心
緊扣時代主題是我國主題出版最基本的原則,也是近十年國家出版基金的基本動向,具體包含政治、法律、經濟、社會、黨史、國史、軍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時政等主題類型,占比達到43.9%(見圖3)。就歷年來的國家出版基金申報指南看,每一年度的申報指南都以重大黨政方針為核心。以《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申報指南》為例,其在2019年度指南的基礎上再次強調了“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開辟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內容”。每一年度的申報指南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價值觀的弘揚也有明確強調,這與我國主題出版的發展趨向高度契合。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出版物為例,《中國共產黨歷史大辭典(1921—2011)》《中國釣魚島主權文獻集》《鄧小平晚年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傳播與發展的百年歷史》《中國夢與中國價值》《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叢書等,既充分彰顯了我國主題出版在不同發展階段對時代主題脈絡的延續,又凸顯了國家出版基金始終如一的出版動向——以主題出版刻畫時代印記,與黨、國家保持高度統一的發展動向。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出版融合趨勢的強化,國家出版基金立足優中選精,通過不斷創新形式、內容提升出版物的可讀性,在緊扣時代主題的基礎上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服務。比如,2019年的《賬本里的中國:一個農民家庭的改革開放40年》以紀錄片的形式展現了中國的發展巨變,體現了當下主題出版的時代創新特色。
2.弘揚主旋律,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十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對弘揚主旋律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更在2018年后加大對主題出版的投入力度,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此類項目所占百分比約為19.88%(見圖3),具體包含歷史、地理、哲學、民族和教育等主題類型。從近十年來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看,很多出版單位充分結合特色優勢,從國家發展、時代變遷、文明發展等不同視角進行選題策劃,并有機結合社會現實問題與傳統文化傳播,以主題出版強化品牌建設,比如,《大國教育戰略研究》《中華民族文化大系(第一輯)》《文明的互鑒與包含——“一帶一路”沿線伊斯蘭智庫、文化與媒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家談(第一輯)》等。國家出版基金是彰顯國家意志、傳承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公益性項目,其通過弘揚主旋律將主題出版與社會需求有效結合,引導各出版單位既要不斷汲取傳統優秀文化精華,創作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出版物,又要不斷捕捉新時期的各類新事物、新元素,促進我國出版業與時代主旋律緊密融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也是當代出版業的重要職責與使命。
3.傳播多樣化的先進文化
隨著出版融合趨勢的不斷強化,近十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載體形式、內容結構也更為豐富。傳播多樣化的先進文化成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另一發展動向,這類項目所占百分比約為24.51%,主要包含文學、文化、語言、藝術(音樂、舞蹈、美術、體育)等類別。從形式上看,自2013年后,國家出版基金的音樂類項目顯著增加,甚至出現了“圖書+音像”的載體形式,體現了國家出版基金的創新性、導向性與廣泛性。具體來看,《元畫全集》《中國少數民族文物圖典》《中國民間文學發展史(10卷本)》《故宮藏四王繪畫全集》《調腔傳統戲本的搶救整理與研究》等各類文藝資助項目不僅體現了國家出版基金對傳播社會先進文化的重要引導作用,還彰顯了現階段我國主題出版的形式多樣性與內容豐富性特征。主題出版肩負著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歷史使命,其必須要深入挖掘時代主題,以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為方向。對傳統文化資源的發掘既能有效傳承傳統文化,防止文化斷層,又能不斷融合新思路、新主題,提升我國先進文化的質量。因此,這類題材也受到國家出版基金的青睞。
4.以技術創新構建社會知識體系
近十年國家出版基金逐漸加大對技術創新、學科創新、知識創新以及社會知識體系構建等項目的扶持力度。這些類別題材所占比例約為9.82%,主要包含科學技術、工業、農業以及醫藥衛生等類別。創新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國家出版基金近年來借助主題出版的特殊性與強大優勢不斷加大對社會各領域實踐工作成果展示項目的支持,比如,《現代防空導彈制導控制技術》《海洋強國出版工程》《紅壤侵蝕區水土保持——循環農業耦合技術模式與應用》“5G關鍵技術與應用”叢書等。以“新昆蟲記:基于AR技術的青少年科普融媒體出版項目”為例,其以AR技術為導向的科普著作不僅將傳統知識變得鮮活生動,而且彰顯了當前融合出版的卓越成果。近年來,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立足中國實踐,不斷以全局視野建構大局,對創新類項目愈發青睞[5]。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今天,技術賦能為主題出版的未來提供了新的方向,諸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和5G等媒介技術的融合應用既延伸了主題出版的范疇,又積極響應了國家出版基金的要求。在國家出版基金的引導下,以技術創新構建社會知識體系是新時期的發展動向,也是當前出版業融合發展、優化讀者服務的關鍵所在。
5.呈現多視角、多模態的發展動向
當前,國家出版基金對記錄性項目也有一定扶持,如低語態、小切口反映人民生活和客觀社會發展的圖書項目,體現了當前主題出版的多模態發展動向。從微觀層面看,這類主題出版項目既有時代特色,又充分融入群眾視角,以個人的生活、工作反映大時代的發展變化,在增強出版物可讀性的同時,往往能拉近圖書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產生共鳴。比如,《穿越百年中國夢(共20冊)》《這就是中國:中國日常文化》等,都以個性化的視角和真情實感向國際友人介紹中國人的生活、工作,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從宏觀層面看,主題出版能高度體現國家意志,是當下出版業發展的風向標,能及時、精準地反映國家、社會發展需求,以精品出版物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1] 武叢偉. 主題出版的回顧與展望[J]. 出版廣角,2020(3):16-18.
[2] 徐義雄. 加強項目實施與管理 力爭打造精品力作——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為例[J]. 中國編輯,2019(6):65-69.
[3] 李建紅. 2013—2017年主題出版的選題特點、矛盾及對策[J]. 出版科學,2018(1):33-37.
[4]汪凡云,李寅. 國家出版基金成立十年(2008—2018)資助項目分析[J]. 出版發行研究,2019(1):69-74+68.
[5] 琚穎. 近十年來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數據分析[J]. 出版廣角,2018(1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