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蘭琴

【摘要】? 古今詩詞匯編類圖書同其他匯編類圖書一樣,在編輯工作中既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來把握,也要根據其特殊性確定不同的編輯工作方法,即古代詩詞編輯工作要嚴謹細致,當代詩詞編輯工作要“管大放小”。
【關? 鍵? 詞】詩詞;匯編;工作方法
古今詩詞匯編類圖書通常圍繞某一主題、某一地域對古代至當代古體詩詞作品進行選編,其中不乏覆蓋地域廣、內容體量大的項目。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南寧分社編輯的《廣西詩詞選》收錄了清代至2018年廣西籍詩人和非廣西籍詩人所作的有關廣西的詩詞作品,按14個設區市來分冊,每冊又按清代、民國、當代來分卷,每分冊3卷(清代、民國、當代各一卷,部分分冊作品數量少的合為一卷或兩卷),共計24卷近2萬首詩詞,是一部大型的古今詩詞匯編類圖書。
同其他匯編類圖書一樣,古今詩詞匯編類圖書也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來把握整個項目的編輯工作,確保勞動成果最終轉化為優質出版物。對宏觀層面的把控,可稱為“大工作”;對微觀層面的編校,可稱為“小工作”。
一、宏觀層面的“大工作”
宏觀層面的“大工作”主要包括作品選錄標準核對、內容導向審讀和全書編排體例統一等。
1.作品選錄標準和內容核對
古今詩詞匯編類圖書的選錄標準一般由編纂者確定,包括時間、地域、主題和價值等,通常反映編纂者個人的審美趣味與價值取向,也反映時代審美情趣、社會文化精神面貌與主流價值。編纂者確定選錄標準后,編輯就要根據選錄標準對所選錄的詩詞進行一一核對,看詩人所屬時代、作品體裁和主題等是否符合選錄標準。
以《廣西詩詞選》為例,《廣西詩詞選》的作品選錄標準原則上確定為收錄清代至2018年,廣西籍詩人和非廣西籍詩人所作的有關廣西的,內容健康向上、藝術水平較高且具有保存流傳價值的詩詞作品。這些作品或充滿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如清代愛國將領蘇元春駐守鎮南關、建大小連城表達保衛國家之志的《新辟連城玉洞,為屯兵計》,抗日戰爭時期何香凝、柳亞子、茅盾、夏衍等文化名人旅居桂林時寫下的抗日詩篇;或表達堅貞不渝的革命精神,如廣西籍革命先烈高孤雁的《客中雜感寄稼琴》等;或贊美廣西奇麗的自然風光,如張大千的《題自畫〈興坪山水圖〉》等;或謳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西人民的新生活和取得的新成就,如郭沫若的《南寧見聞》《武鳴紀聞》等。但編輯也發現,部分分冊選錄了元明時期的詩詞作品,或收錄了“賦”這一非詩詞文體的作品,以及描寫煉丹修仙等作品,與選錄標準要求有偏差,因此做了刪減處理。
2.內容導向審讀
出版是意識形態的主陣地,是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編輯要把好出版物的政治導向關、價值取向關等,以社會效益為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同時,古今詩詞匯編類圖書的選錄標準也在深層次上反映了時代的審美情趣、社會文化精神面貌與主流價值觀,這就要求編輯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政治敏銳性,對所收錄的詩詞作品做好內容導向審讀,保證作品導向正確、內容健康、格調高雅。
3.全書編排體例統一
任何著述都要根據一定的結構形式進行編排,形成自己的體例。詩歌總集編排體例自《詩經》始,后人不斷繼承創新,形成了多種編排體例和編纂方法。但無論使用哪種編排體例都必須統一,? 一書體例不一,有如錦衣華而經緯亂。
《廣西詩詞選》各分冊由各設區市級詩詞學會進行選編,體例不一。如詩人排序有的按姓氏筆畫排,有的按生年先后排,有的在姓氏筆畫中按生年先后排;詩人時代歸屬標準也不一,同一作者,某市分冊按作品寫作時間歸入民國卷,另一市分冊則按作者卒年歸入當代卷,作者簡介在各分冊的寫法也不一樣。在呈現形式上,除了作者簡介、詩詞內容,有的分冊還對每一首詩詞都做了詳細的詩注,有的分冊則基本不作注,等等。各分冊如果獨立出版沒有問題,但作為一套叢書,分冊“各自為政”就大大消減了該書作為大型廣西古今詩詞總集的整體性,也影響其文化意義和出版價值。
根據書稿的實際情況,編輯認為該叢書卷帙浩繁,體量龐大,出版時間又緊迫,體例應該刪繁就簡,以保證作者排序、作者歸屬標準和呈現結構形式統一。
首先,在作者排序上按通行原則確定以姓氏筆畫排序。在作者時代歸屬上,根據作者主要生活年代分別歸入清代、民國、當代三個時期,跨時期且已去世的作者按卒年歸屬相關時期。這樣就避免了以作品寫作時間歸屬而造成作者在不同時代分卷重復出現的問題,也避免了部分作品特別是生活時代跨越兩個時期甚至三個時期的詩人作品因寫作時間不明需要考據,甚至無法考據而難以歸屬的問題。
其次,在呈現形式上分為作者簡介、詩詞內容和注釋三個部分。各分冊出現的同一作者需統一其簡介,注釋部分視其語義分為作者原注與編者注兩種,有作者原注的均予以保留,編者注是否保留則視需要而定。這有助于幫助讀者了解該詩寫作背景和文化內涵,無關緊要的注解如介紹風景、解讀成語等則刪除。
作品的選錄標準、內容的價值導向和全書的編纂體例,是決定古今詩詞匯編類圖書質量優劣的關鍵因素,雖然一般由作者來完成,但也是編輯工作的重要內容,需要編輯從出版角度進行宏觀把控,是編輯必須做好的“大工作”。
二、微觀層面的“小工作”
相對“大工作”而言,“小工作”就是微觀層面上針對書稿細節的編校工作。由于古代詩詞作品和當代詩詞作品各有其特殊性,因此編校原則和工作重點也有所不同。
1.古代詩詞作品的編校原則和工作重點
古代詩詞作品的編校原則是嚴謹細致。古代詩詞作品來源多為流傳下來的歷史文獻,如果時間資源充裕,運用古籍整理的方法對作品、作者、注釋等進行嚴謹細致的校錄、比勘、考訂無疑是最佳途徑,但如果時間資源有限,可以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核校原文。這里的原文指輯錄者選錄詩詞所采用的文獻,編輯根據輯錄者所提供的相關文獻對詩詞原文進行核對。核對原文不僅可以排查輯錄者在錄入時造成的訛誤,也可以了解輯錄者所用文獻的可靠程度。其實,當代所做的一般性質的古今詩詞匯編大多有本可依,其中不乏前人已做得較為完備的詩詞校注或輯本。如果輯錄者所選的本子質量較好,就可以為編輯節省大量精力。但對于一些來自轉引性文獻的詩詞作品,要注意其是否可靠。除了核校輯錄者提供的文獻,編輯還要利用可以找到的一切文獻對詩詞進行比勘,如果有出入,在無法確定正誤的情況下可以作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