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鑫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工智能已逐滲透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為了更深層次地了解我國經濟并促進其穩定發展,可以以人工智能為背景,并利用宏觀經濟展開了具體分析。然而,由于實際的經濟統計過程會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會干擾對我國經濟數據的真實性。本文以宏觀經濟統計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研究指標和診斷模型,并鉆研了經濟統計的影響因素,從而最終預測出經濟統計的發展狀況。
關鍵詞:經濟統計;人工智能;發展;影響因素
1 簡述宏觀經濟研究
1.1 宏觀經濟研究指標的選擇
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來源越來越多樣化。對此,要想一定程度地全方位了解我國經濟狀況,并分析宏觀經濟統計數據的真實性,相關機關部門可選定宏觀經濟研究的7個關鍵指標來進行診斷,其分別為: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數、地區電力平均消耗水平、社會商品零售收入以及固定資產投資。
其中,地區生產總值體現了不同地區宏觀經濟的整體水平,能綜合性、代表性地反映出該地區的實際宏觀經濟發展狀況;財政收入能體現出該地區的經濟水平,財政收入一般和地區的經濟水平呈正比例關系;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充分反映了地區人民的消費水平,同時可以了解地區人們的物質文化和生活特征,間接性地體現了地區的經濟水平;人口數可代表地區的認可規模特征;地區電力平均消耗水平可準確反映出電力能源能否為宏觀經濟的發展提供幫助;社會商品零售收入主要針對的是地區社會產品,以觀察該社會產品是否對地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固定資產投資則體現了地區經濟的整體狀況。
1.2 宏觀經濟指標診斷模式的構建
基于以上對宏觀經濟指標的研究,可發現7個指標對統計地區宏觀經濟具有代表性作用。因此,可充分利用這7個指標來研究人工智能背景下各地區的經濟運營狀況和對應構建經濟指標診斷模式,具體如圖1所示。
2 宏觀經濟數據統計預測
由上可知,人工智能時代下的經濟狀況,可借助宏觀經濟來進行預測分析。一般來說,有兩種主要預測形式:一是借助先行指標;二是借助時間順序以及對應構建計量模型。
2.1 基于先行指標的宏觀經濟統計預測
通過深層分析我國的統計數據體系可知,我國統計局進行參考的先行指標方式有三種:參考傳統統計指標、多種指標合作參考、調查相關企業或者消費者進行參考。同時,還需從總供給層面、總需求層面以及價格層面進行參考預測,具體如表1所示。
總供給層面總需求層面價格層面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消費投資出口價格水平氣候變化、庫存周期PMI指數、PMI新訂單指數、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產能利用率、社會融資規模居民收入、消費傾向、商品房新、土地購置面積以及銀行信貸投放就業、居民收入、消費者信心銀行信貸、開工項目、土地購置面積、投資政策主要貿易國消費者信心和零售增速、出口退稅政策國內經濟、貨幣信貸和投資增速;
2.2 基于構建計量模型的宏觀經濟統計預測
當前,很多政府單位、學術研究人員和統計單位都會通過測量并構建科學化的計量模型來這一模式來進行宏觀經濟預測。常用的計量模型有:時間順序模型、面板數據模型、多元回歸模型以及一般模型。
而基于計量技術的進步,部分學者將季度經濟數據和月度經濟數據作為參考,構建出了更高頻度的預測模型。其中,Ghysels提出的混頻數據模型,以其對宏觀經濟數據高頻信息的高效利用、減少使用低頻數據概率、加強了宏觀預測準確度、提升了數據真實性等特點,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3 經濟統計數據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在我國快速發展的大節奏下,自動化、智能化科技手段的不斷產生,逐步優化了我國的經濟統計,并創新了我國的經濟統計體系,從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對應的經濟統計數據質量。然而在經濟統計的過程中,經濟統計數據往往會因某些內因和外因而缺乏真實性和準確性。
3.1 內因
(1)體制不完善。部分地區的統計單位體系尚存在不規范現象,如統計經濟時忽視法律法規、常規性誤報或漏報數據信息等。此外,部分統計隊伍工作人員由于職業素養較低,導致了換崗、曠工發生頻率較高,從而顯著地干擾了經濟統計工作。
(2)不合理的經濟統計技術。在宏觀經濟統計時,通常會由于統計方案設計不佳,調查體制不恰當,統計指標不確定等,計量部門操作出現抽樣誤差、范圍誤差以及方式誤差等問題,導致數據收集和統計的不準確,因此無法真實反映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
(3)潛在因素。主要包括潛在虧損、潛在輸入和地下經濟等。該類型因素由于未能及時被錄入于經濟統計,致使地區經濟情況無法被全面認識,造成了經濟統計質量的不合格。
3.2 外因
(1)利益誘惑。人工智能時代在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誘惑。這主要體現在,某些地區領導為了完成上級規定任務,會在經濟統計過程中更改實際經濟數據或瞞報個別不符合要求數據,最終影響了經濟統計數據的質量,干擾了地區利益。
(2)調查人員工作不嚴謹。由于地區經濟調查普遍派遣的都是缺乏一定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員,其處理數據不靈敏且缺乏足夠的權威性,導致被調查對象往往態度敷衍且亂報現象明顯。
(3)經濟新事業的創建。在智能時代發展的新潮流下,各類新型事業不斷問世。然而,我國當前的經濟統計體制尚未涉及到新事業,且對其的經濟統計沒有規定標準,不僅增加了地區調查統計工作的難度,還導致數據統計結果的不精確。
4 加強經濟統計在人工智能時代發展的對應措施
4.1 建立完善數據統計體系
對于經濟統計來說,統計數據既是基礎操作,也是核心要素,其真實性和全面性可以保障經濟統計的科學性。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存在統計體系不夠完善、統計范圍不廣泛、統計技術不科學、統計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增加了統計工作的難度。基于此,我國要建立并完善數據統計體系,以保障其全面性;同時,還要加大數據統計的范圍,并規定統計標準的統一性。不僅如此,針對我國各類新興事業的出現,政府和統計單位應聯手合作,深入研究其經濟運行體制,以創建更科學化的數據統計體系。
4.2 加大基層數據統計培訓力度
地區條件艱苦、統計方式過于簡單隨性,進一部加劇了數據統計的謊報和虛報情況。為了保障數據統計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政府和相關單位應該積極配合,加強對基層統計人員的教育工作。可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兩點:
(1)配合人工智能科技,使其樹立正確的數據統計理念。
(2)制定對應獎懲措施,并以定期培訓考核的方式來強化統計人員的職業素養,以確保統計工作的規范性。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我國重視對宏觀經濟統計方式的運用,以更正確、更全面、更客觀地了解我國的實際經濟狀況,從而確定經濟發展的趨勢,以進一步確保經濟的高效穩定發展,為國家繁榮、社會穩定和人民富強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袁廣蘭,王昌盛.對新常態下統計原始數據質量控制的思考[J].統計與決策,2015,(10):52-53.
[2]鄒蕾,張先鋒.人工智能及其發展應用[J].信息網絡安全,2012,(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