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兵 張曉峰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風家訓承載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精神價值以及充沛的傳統文化資源。我國古代傳統家風涉及修身、養性、處世、勵志、勉學、立德、應務等諸多方面的內容,以深厚的內涵、獨特的藝術形式真實反映歷史各個時代的風貌與社會生活。其中也蘊含豐富的“廉政因素”,如崇儉戒奢、廉潔自守、遵紀守法、克勤慎密、戒貪拒賄等,這些廉政因子不僅是當代人努力學習和傳承的廉政財富,而且對治理黨員干部家風,推動黨風廉政文化建設,營造清正、廉潔、自律、無私的社會風氣具有重要的現代價值。
關鍵詞:家風家訓;黨風廉政;建設;借鑒
我國古代家風家訓作為傳統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在幾千年教育史、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家風家訓文化,對于推進優秀家風培育,弘揚社會正氣,推動黨風廉政文化建設,營造清正、廉潔、自律、無私的社會風氣具有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1 家風家訓的意義
家風也稱門風,最早出現在西晉時期,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家庭文化。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是一個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倫理理念、價值準則與行事方式。具體包括家教、家訓、家法、族規等多種形式,具有傳承性、社會性、時代性等明顯的特征。
2 傳統家風家訓對于黨風廉政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2.1 家風家訓是黨風廉政建設重要資源
傳統家風家規里有大量的廉政家訓、廉政故事,世代沿襲,垂訓后人,是黨風廉政建設巨大的資源寶庫。如北宋包拯的孝肅家風,包拯清廉一生,晚年曾寫下“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垢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并將這37字家訓刻于石碑上,可謂為后世子孫為官立下最嚴厲的家訓制度。在包氏家風熏陶影響下,包拯后代族人恪守祖訓,先后三代為官,均清正廉潔。又如晚清名臣曾國藩身處高位,嚴格家訓,為官數十年,但“不敢稍染官宦習氣,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他嚴謹自律,對幕僚、親屬子弟等亦如此。以史為鑒,古代傳統家風家訓是古人留給我們巨大的財富,深入挖掘這些優秀的廉政因子,對于深入推進從嚴治黨,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2 家風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領導黨員干部要重視家風建設,家風正,則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第八條提出黨員干部要“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黨員領導干部不重視家風建設,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因此,家風建設不再是黨員干部個人的“私事”,轉變成為從嚴治黨的“公事”。在從嚴治黨背景下,倡導建設優秀家風家訓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抓手。
2.3 抵御腐敗的堅固屏障和重要防線
近年來,從嚴治黨過程中,出現層出不窮的“家族式腐敗”“一窩式腐敗”現象。2015年,據網絡公開發布34個省部級及以上領導干部紀律處分通報中,涉及親屬共同違紀的占21例,數據顯示領導干部職務犯罪多半屬于為家親屬謀取不正當利益,損公肥私。“家族式腐敗”就是家風不正嚴,家庭教育出現問題。良好的家風家訓,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是筑牢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道屏障。
2.4 家風是培育廉政文化、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不竭動力
在當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家風、政風二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傳統儒家講究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已明確指出修身、齊家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而“齊家”和 “修身”,則需要良好家風的熏陶。良好的家風家訓能為培育廉政文化,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 當前黨員干部家風建設方面的問題分析
從部分落馬管員案例來看,部分黨員干部家庭中的不正之風,輕則影響家庭成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重則敗壞黨風政風、危害社會,是現階段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必須面對的挑戰。
3.1 黨員干部自身的廉潔意識淡薄
壞的家風是腐敗的助長劑。一些黨員干部的拒腐意識日益淡薄,人民公仆意識和為人民服務理念喪失,只顧小家不顧大家,常常為了一己之私而喪失理想信念和奉獻精神,把官當成生意來做。其行為上,自身不夠廉潔,還把自己的家庭成員帶入到腐敗的行列中來,鼓勵、縱容家人打著自己的招牌行事,最大限度利用職權,獲取不當利益。不僅敗壞自家門風,還嚴重玷污了黨風政風,對國家和社會造成了嚴重危害。
3.2 部分家庭成員利用黨員干部的權力尋租
有些領導干部對家屬放縱,平日缺少約束,淪為家庭成員牟利的通行證。部分領導干部家屬利用領導干部職務便利構造家庭利益共同體,進行權力尋租,逐步滋生了黨員干部的家庭為單元的貪污腐敗行為。對于此類行為,往往一開始黨員干部并不知情,知情后又經不住配偶、子女親屬的游說勸說,由此心理防線逐漸被瓦解而轉向默認和縱容,進而滋生出嚴重的腐敗問題,造成惡劣影響。
3.3 家庭監督機制缺失
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不斷推進,中央頒布了一系列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法規,有力地促進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開展。但除了領導干部財產申報制度外,關于黨員干部家庭監督方面的法規條例并不多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風建設的正面影響力。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風連著黨風民風。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不斷加強家庭監督,多省市嘗試“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工作”;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明確倡導領導干部注重家風建設問題,從制度上規范家風建設。新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明確規定向黨員干部發出警示,應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防止妻兒成為貪腐導火索,防止被身邊人“拉下水”。
4 黨風廉政建設中良好“家風”的構建設想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毫不動搖堅決從嚴治黨、從嚴管黨的重要時期,為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能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永葆執政地位不動搖,就必須重視黨員干部的“家風”建設,從家風著手,以家風促進黨風政風。
4.1 加強自律,以身作則樹家風
黨風廉政建設的首要對象是黨員干部,優良家風建設應從首要對象入手。家風的好壞,領導干部自身的修養是關鍵。領導干部,要不斷加強自身黨性修養,學好共產黨員的“心學”,以身作則,廉潔自律。領導干部一定要扛起從嚴管黨治黨責任,在守紀守規、工作學習、廉潔自律等方面當好表率。黨員干部要常懷敬畏之心,增強底線意識,時刻自警自省自律自勵,堅守清正廉潔的從政底線。
4.2 以史為鑒,創新方式化家風
需大力提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一是要多讀經典,將《曾國藩家書》《顏氏家訓》《孝友堂家規》等一批中華傳統文化列為必讀文獻,這些經典著作凝聚著古人先輩家風文化的精髓。二是大力挖掘老一輩革命家廣為傳頌的家教故事、值得學習的家訓。例如,周恩來總理明確家族的“十條家規”;河南蘭考縣原縣委書記焦裕祿對子女“絕不能搞特殊化”的要求。領導干部良好的家風、嚴格的家訓從源頭上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約束家庭成員和身邊人利用慎終如始、嚴格自律。總之,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挖掘和發揮傳統家風、家訓的教育價值,筑牢領導干部及家屬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新時期,黨員干部家風文化建設的涵養建設并非一味地繼承傳統文化,尤其要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風家教中,既注重文化傳承又要注重社會主價值觀的融入。
4.3 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守家風
良好家風的形成,既要有家庭內部成員儉以養德、嚴格自律,又要有切實可行的制度約束。習總書記指出“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抓緊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新修訂《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也提出了對黨員干部的家風具體要求,其他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規也要完善。首先,要繼續堅持和完善領導干部信息公開制度,堅持和完善黨員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擴大和嚴格對黨員干部及其親屬經商、移居國(境)外等行為的監督,增強領導干部家屬相關信息的透明度。其次,繼續堅持和完善監督制度,筑牢監督體系。如建立和完善黨員干部廉潔檔案、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報告制度、黨員干部家庭財產和個人收入申報制度等,推動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取得實效。堅持和完善群眾信訪舉報制度,提升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活動的監督力度,注重將領導干部家屬子女納入監督范圍,提高對領導干部家屬參與違紀違法行為追責和懲處力度。第三,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提高黨員干部自律性。領導干部工作考核內容和指標中要涵蓋家風建設,鼓勵黨員干部注重家風建設,增強黨員干部家風建設的內生動力。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治理單元,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黨員干部家風關乎著黨風,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家風關系黨員隊伍的作風建設,影響從嚴治黨的效果。因此黨員領導干部要切實注重家風建設,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宏.家風建設及其對官德的涵養[N].光明日報,2017-2-27.
[2]楊文佳.家風建設首次寫進條例[J].黨課,2018,(19):34
[3]盧瑩瑩.家風家訓廉潔基因對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現代價值及轉換路徑[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7,(3):42.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