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 朱成建
關鍵詞 民商法 誠實信用原則 內涵 完善路徑
作者簡介:方麗,浙江商祺律師事務所,四級律師,研究方向:民商事;朱成建,浙江商祺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15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是深化改革,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在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的過程中,規范市場中的不誠信原則,完善民商法和公共合法權益的維護機制,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誠信原則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誠信原則是民商法中的重要原則,其價值的實施基礎在于民商法不斷完善是因為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誠實信用原則,更加符合民商法的訴求,針對這條原則法律領域內的研究是非常廣泛的。
(一)起源于善意原則的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商法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最早起源于羅馬法系中的善意原則,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后,誠實信用的原則被應用到了社會各界。誠實信用原則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能夠被應用于企業之間的交往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社會環境中不斷被報道一些社會性的失信現象,很多人為了謀求私利,往往違背了誠實信用的原則,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基本原則被納入到了民商法之中,通過司法途徑來保證人們在市場經濟中的合法權益。在我國民商法的社會實踐之中,我國民商法的社會實踐約定了誠實信用原則在當事人的民事活動和行為規范中被廣泛的應用,由于這種信用的原則可以權衡各種利益和矛盾的糾紛,因此能夠極好的補充司法漏洞,在法律的司法實踐中,如果遇到一些具體的個例,那么誠實信用原則的引入,就可以起到民事行為調整的實現作用。誠實信用原則有一定的道德約束力,在法律規范的效力之中一直被看好。如何結合民商法的細化原則來加強誠實信用原則的法律效力,是有關研究學者所需要討論的問題[1]。
(二)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需要道德標準和規范
我國民商法搭建更加公平和諧的誠信環境,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市場環境日益繁榮,市場活動也日益頻繁,在進行所有的經濟活動之中,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作為經濟活動的約束性標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的民商法建設過程中,誠實信用原則是經濟法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原則,在實際的法律制度和約束作用的引導之下,民商法的發展與經濟發展更為契合,但是卻與實際的法律條例之間有一定的脫節。在目前中國政府已經花費很多精力來加大力度,專門針對于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一些失信行為或者欺騙行為進行整治,但是由于在立法過程中民生法誠實信用原則雖然被約定,但是卻沒有貫徹和落實,因此,我國市場主體的行為沒有受到有效的規范。而在市場經濟環境之下,如果違背了誠實信用的原則,那么就不可能使市場活動的主體權益得到有效的約束和保護。市場經濟中的民商法誠實信用原則要求交易雙方必須嚴格遵守合同上的約定,杜絕違背誠信原則的各類惡劣行為,也不能隨意的違背合同精神,這樣就必須要求過錯方承擔法律責任。我國民商法不斷成熟、不斷完善,學術界對于誠實信用原則的研究日益深入,而且誕生了很多對這一原則進行內涵解析的學說。誠實信用原則廣泛的應用于約束經濟活動中的各方行為,以誠實信用作為各方的形式標準,并且在這一基礎之上加快解決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各類問題。
(一)內涵的理解過于狹隘
我國現行的民商法中,對于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規定的不夠明確,雖然這些研究正在不斷的深入,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標準的概念化體系形成。有的學者認為應該本著語義說的原則,認為在民商法中誠實信用的原則,所有的經濟活動為了獲得最終的利益,都應該尊重主體的誠信基礎,不管什么形式的欺詐都是違背公平正義規則的。而有的學者則堅持條款說認為誠實信用的原則本身就是一個法律條款,這種法律條款或條例可能會給予人們一定的衡量標準,從而可以解釋民商法存在的經濟基礎,從而能夠為人們社會行為提供比較公正的裁決依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目前這幾類重要的學說都存在著一定的司法漏洞和矛盾,僅以一條原則來解釋民商法的刑事標準過于狹隘[2]。
(二)民商法中誠實信用的序位較低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商法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之外還有并列的其他原則,比如說自愿原則以及公平原則,同時還穿插著等價值原則等等,這些原則從理論上出發,使得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事立法中的最高準則。但是縱觀我國民商法的司法實踐,由于完全針對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解釋,并不是非常完善,因此雖然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最高的準則,但是在具體執行的時候其序位較低,這并不符合我國現代社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于誠實和信用的需求現狀。如果一個最高準則在日常實踐的時候并不能夠很好的履行職責,那么這一準則就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夠被實際的應用到司法實踐之中,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就是處于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很多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主題,甚至寧可以道德層面的約束來解決問題,也不一定使用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來擺脫困境。
(三)缺乏合理的民商法原則保障制度
如果沒有合理的保障制度,那么在現行的法典之中,全面的司法執行路徑就形同虛設。民商法需要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但是所有的應用規定都應該符合司法規定的下位原則,我國目前的誠實守信原則的執行路徑非常模糊,在司法實踐中不能適應現實社會的不斷發展,在深入研究誠實信用原則的過程中,貫穿并落實很多法律制度,并且在事實上以誠實信用原則來支撐。誠實信用原則在民商法中的貫穿和指導意義成為空談,在結合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認定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作用,在市場環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法律法規的下位原則必須要跟緊市場經濟體制的變化現狀。在誠實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所有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事件都應該被積極重視,消費者不應該因為怕麻煩就拒絕舉報,而服務提供的商家也不能夠因為個人利益而欺騙消費者。民商法要求消費者和商家之間本著誠實守信的原則完成經濟業務,在各類交易的過程中,如果交易雙方違背了誠實信用的原則,那么可能會使得交易雙方中的一方利益受損,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導致交易無法進行。由于缺乏合理的民商法原則保障制度,民商法的實際履行效果令人堪憂,及時遏制鉆法律漏洞的行為,本著誠實守信的保障制度,為一些不法分子的不法行為提供制裁的依據,及時的彌補司法漏洞[3]。
(一) 加強對于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視度
加強對于民商法體系中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視程度,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是司法實踐和執法過程不可忽略的依據,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是指導實際司法實踐解決相關問題的基礎。因此應該使得執法者的執法事件更為精確,對于一些邊界比較模糊的概念和原則內涵應該予以細化,規定明確民商法體系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加強對于誠實信用原則的認知,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法律概念在司法實踐中結合具體案例而變得更為具體化。從立法層面以及行政規定層面入手,豐富誠實守信的基本內涵,對于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概念進行詳盡的解釋,并且在實際法律研究中以更為重要的積極態度促使執法者知法懂法,促使全社會范圍內加強對于誠實信用原則的認可度。立法和執法層面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加強全社會范圍內,尤其是執法者的誠實信用意識,才能夠更加公正公平的分析經濟活動,并且科學而快速的判斷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是否已經違背了誠實信用的原則,這就使得我國市場秩序的穩定走向更加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 通過立法體系的優化,改變并提高誠實信用原則的序位
眾所周知,自我國建國以來,法律體系不斷的完善和優化,以適應市場經濟快速變化的周期性發展,經濟的發展速度日益加快,而法律體系也在不斷的完善之中。但是在我國誠實信用原則仍然沒有被放在比較高的執行序位之中,這樣就使得誠實信用原則的地位和趣味不高,使得我國民商法中被賦予誠實信用原則的一些司法實踐內容和司法案例不能夠保證很好的履行原始初衷。如果愿意完善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執行路徑,就必須要給其完整的理論保障,構建立法及司法體系,只有通過優化誠實信用原則的執行法案,才能夠通過誠實信用法案集體的合力,不斷的創設誠實信用發展的新動力。
(三)完善我國民商法誠實信用體系的保障內容
如前文所述,不斷的完善保障體系,并且把誠實信用原則落到實處,才能夠真正解決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矛盾。誠實信用原則是需要約束的,這種約束并不是完全能夠靠人內心的自覺性所達成的,如果想要建設良好的市場信用體系,就必須要對于市場信用進行定期的排查,記錄其信用指數,并且以完善和有力度的懲戒制度作為保障。換句話說,對于違背民商法,誠實信用原則的人群和團體,需要給予嚴厲的處罰,并且形成非常嚴格的約束力,只有這樣才能夠越來越好的優化我國的市場環境,這與誠實信用原則的執行力度是息息相關的。沒有明確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概念,就不可能加強城市信用原則的執行力度,執法力度必須要有非常完善的標準和條例作為依據,同時又要結合執法者豐富的經驗進行,單純從概念出發并不實用[4]。
加大對于法律約束力的發揮,在法律中以市場主體責任的明確作為入手點,通過約束和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利用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市場主體可以非常明確的認識到自己所作所為是否科學合理,而且在做了哪些事情之后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與后果。約束、懲戒和震懾力量是民商法中嚴用和執行誠實信用原則的王道原則,只有遵循市場信用原則的市場主體才能有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祝偉業.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完善路徑[J].法制博覽,2019(29):109- 110.
[2]賈蕊.新時期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商論,2019(16):241-242.
[3]宋旭紅.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完善路徑探索[J].法制博覽,2019(24):227+229.
[4]史玉濤.試析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完善路徑[J].法制博覽,2019(1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