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檢察機關 補充偵查權 完善
作者簡介:宋瑞煜,三峽大學。
中圖分類號:D92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36
我國刑事訴訟法賦予了檢察機關自主偵查的權力,“提起公訴”一章中規定在公訴案件中,對于需進行補充偵查的,檢察機關可以退回給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由檢察機關主導,自行補充偵查。我國檢察機關的補充偵查權是依附于公訴權,是公訴權的組成部分。檢察機關在依法行使公訴權的時候,有權對偵查機關未查清的事實、證據,自行決定并組織補充偵查,以滿足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的要求。在監察體制改革已經全面鋪開,貪污腐敗案件、瀆職侵權等案件的偵查機構、人員轉隸已經全部到位的前提下,檢察機關需要對自己的職能坐標進行重新定位,認認真真地履行好法律賦予自己的主要職能,配合做好司法體制改革、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兩項重要改革內容。檢察機關內部高層為之發出了“聚焦主責主業,強化檢察監督”的呼聲。
在司法實踐中,由于基層檢察院缺乏刑事案件偵查力量,對補充偵查工作不重視等原因,絕大多數補充偵查是退回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完成,自行補充偵查數量很少。自行補充偵查權運行不充分,導致部分案件訴訟時間延長,造成司法資源極大的浪費。而且在司法實踐中,司法資源較為缺乏的地區在辦理重大、復雜案件時,公安機關因未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案件偵查,通過退回補充偵查向檢察機關“借時間”的情況也經常發生,導致本來的審查時間被偵查活動占用,檢察機關為了在期限內辦結,不得不將減少在事實、證據審查上所花的時間精力,放松對于程序正當的把關標準,使得檢察院未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法律監督職能。
(一)公安監察機關主導偵查權,檢察機關偵查權為補充
以四川省某縣院2014年-2016年的數據為例,該院2014年至2016年,共受理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案件528件,共退回補充偵查件71件,自行補充偵查案件16件,自行補充偵查數僅占全部補充偵查案件的18%。筆者所在院近年來,案件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占絕大多數,由承辦檢察官主導對犯罪嫌疑人供述、證人證言進行了補充偵查的為個別例外。隨著監察體制改革推進,全國人大表決通過監察法,監察機關從法律上擁有了對于職務違法與職務犯罪進行調查的權力。因此,對于監察機關調查后移送檢察機關辦理的職務犯罪案件,雖然監察機關對案件進行的是調查,但人民檢察院所進行的也是補充偵查職能。
(二)基層檢察機關缺乏自主偵查力量與機構
經過多年經營,公安機關的有相當強的偵查辦案組織機構與力量,有較為發達的偵查技術,相比之下,兩反轉隸后的檢察機關缺乏專門的偵查隊伍,也缺乏必要的技術人才與設備。在司法實踐中,作為公訴權的一部分,往往也是由公訴部門來行使補充偵查權,對案件進行偵查。而限于有限的偵查人員、尚未完成重新構建的偵查體系,公訴部門的補充偵查往往局限于對于犯罪嫌疑人供述、證人證言等言辭證據的補充,而對于檢驗鑒定、現場勘察等專業背景要求較強的工作,以及遺漏犯罪嫌疑人的追逃追捕,限于專業知識的不同精通領域,往往只能通過退回,由公安機關或者監察機關進行補充偵查、調查。
(三)重視程度不高,主動性不強
目前刑事訴訟法與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中對于自主偵查的規定不夠詳細,也并未劃出專門的期限讓檢察院開展偵查,檢察院開展自主偵查客觀上會占用其案件審查的期限,一般情況下,承辦檢察官碰到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案件有疑點的情況,更愿意對案件做退查處理。
(一) 突出主責主業,加強監督職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而總結過去的冤假錯案,在這些案件中,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往往處于缺位或者無力的狀態。偵查人員出于現實的辦案壓力,采取非法的取證手段,或者因為參差不齊的辦案能力,辦了錯案,檢察機關僅僅能夠使用不批捕、不起訴等被動的手段來防止錯誤結果進一步惡化,發出的檢察建議與糾正違法通知書也并無強制力保證其實施,其在法律監督中的地位屬于被動接受,也就是常說的“公安局做飯,檢察院端飯,法院吃飯”。通過開展自主偵查,對于部分重點案件辦理過程中,應該對自首立功等量刑材料、公安人員違法取證、關鍵證人證言等進行調查取證,通過有效行使自主偵查權促進法律監督質效,促進公安機關提高辦案規范性。
(二)提高辦案效率,保證案件質量
在退回補充偵查環節,檢察機關向公安機關發出補充偵查決定書與補充偵查提綱,對補充偵查內容進行了明確的要求。但因為種種原因,公安機關的補充偵查情況往往與庭審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而且頻繁的退回補充偵查、重報客觀上也延長了辦案周期。出于保證案件辦理質量、及時高效處理刑事案件的需要,檢察機關需要努力開展自主偵查工作。
(三)確保個案正義,促進司法公正
隨著我國網絡自媒體的發展,大眾對于司法公正關注的提高。個案正義的實現,對于司法公正的影響與日俱增。一件不公正的刑事司法案件,也可能會造成“破窗效應”。偵查人員因為其職能的限制,往往更加注重對有罪證據、罪重證據的收集,對于無罪證據、罪輕證據疏于采集。因此,在公安機關未能按照庭審要求調查事實證據,或者偵查違法的情況下,檢察機關主導的自行補充偵查是對公安機關偵查活動的有效補充與糾錯,是防止冤假錯案或逍遙法外的情況的第一道防線。
(一)加強訴訟監督職能原則
檢察機關開展補充偵查工作的總的原則,應當是通過補充偵查工作,有效地加強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職能:
一是要加強違法偵查活動的偵查,對公安機關存在的違法偵查行為進行及時指正,及時提出改正意見,促使公安機關依法辦案,提高辦案規范性。
二是要重點防范冤假錯案的發生,重點進行非法證據、瑕疵證據的偵查工作,對言詞證據要嚴格審查,注重客觀證據的整體把握,防止案件“帶病起訴”。
三是要深入審查漏罪漏犯情況,對案件是否查清全部犯罪嫌疑人及全部罪行,要開展重點核實調查。
(二)堅持權力“補充”屬性原則
我國刑事訴訟體系要求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之間的關系是相互配合、互相制約,既有分工合作,也有監督制約。盡管法律賦予了檢察機關一定的補充偵查權,但是總的分工需要符合當前刑事訴訟體系對于偵查機關與公訴機關之間關系的要求。要完善補充偵查權,并不能跨越基本的分工鴻溝,在實踐中要防止出現檢察機關越俎代庖,代為行使偵查權的情況,兩個機關的偵查權不存在互相取代的問題。檢察機關行使補充偵查權,需要在“補充”的范疇內。
一是完善關于自主偵查權偵查期限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法律法規尚屬空白狀態,檢察機關開展自主偵查客觀上會占用檢察人員審查案件的期限,導致檢察人員自主開展補充偵查的積極性不高,而且從案件審查到案件偵查的角色轉變,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因此,應對自主偵查的期限進行明確的規定,解放檢察人員適時適用自主偵查權的思想束縛,使自主偵查權得以規范化運行。
二是厘清自主偵查權適用的情況與范圍。刑事訴訟分工中,公安機關為偵查機關,檢察機關為公訴機關,應在堅持這一基本的分工理念的基礎上,在與公安機關對案件定性、處理上有較大分歧的案件,可以納入到自主偵查的范圍,防止公安機關違法辦案,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自主偵查權應立足于查清事實、證據,立足于便于檢察機關開展訴訟監督,如對偵查行為是否合法合規進行監督,對于具有“可操作性”的立功、自首等量刑情節的真實性進行核實,對是否漏罪漏犯進行核實。
三是改進公訴案件依賴于書面審查方法,破解法律監督的被動局面,對有爭議、疑點的案件,不能僅僅滿足于對書面案件材料的審查,以及對案件當事人程序性的訊(詢)問。司法實踐中,存在著部分對于經過了兩次退回補充偵查后,依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不起訴處理了事的情況。非強制性的補充偵查建議和提綱并未對偵查行為、偵查人員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只有對此類案件認真開展自主偵查,使案件達到公訴案件要求。才能為提高偵查監督實現預期效果提供有效抓手,充分發揮檢察職能。
四是為自主偵查權運行提供必要投入。加大資金政策投入,對于基層院缺乏相應的技術、設備、專業人員的,要通過專業服務購買、完善專業技術隊伍、技術裝備購買來實現。必要時,協同公安機關來提供技術保障,從而解決基層檢察機關行使自主偵查權“欲查而不能”的問題。
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第一線的基層檢察院承擔著繁重的辦案任務,直接面對著廣大的人民群眾,處在司法的前線。作為國家司法機關,要求法無明文不可為,但對于法律明確規定賦予職權,檢察機關理當主動作為,利用好自主偵查權,扭轉目前法律監督工作中的被動局面,主動尋找訴訟活動違法違規線索,切實尊重和保障好人權,杜絕冤假錯案。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厘清權力適用條件與范圍,加大司法投入,做好權力運行保障這一系列的舉措,用好自主偵查權,強化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
注釋:
習近平于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提出。
參考文獻:
[1]卞剛.完善檢察機關自行補充偵查權[N].江蘇法制報,2019-08-19(00C).
[2]鄭永生,周紅亞,魏韌思.改革背景下檢察機關補充偵查權的行使與完善[J].犯罪研究,2019(3):82-89.
[3]司雅坤.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檢察機關偵查權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9.
[4]王小光,米卿.完善檢察機關自行補充偵查制度的思考[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33(6):132-140.
[5]黃定海,鄢斌,姚怡.公訴環節自行補充偵查制度的運行障礙與完善——以W市J區檢察機關實踐情況為視角[J].人民檢察,2018(5):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