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檢察機關 社區矯正 檢察監督
作者簡介:王中澤,河南省鄧州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
中圖分類號:D926.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74
2019年12月28日,《社區矯正法》獲得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標志著我國首部專門性的社區矯正法律正式出臺,也將開啟我國社區矯正工作法治化的新時代。該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社區矯正工作實行法律監督”,進一步確認了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工作實行法律監督的法定職責,也進一步明確了檢察機關對社區矯正開展檢察監督的法律依據,對檢察機關參與和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基層檢察機關圍繞社區矯正檢察監督,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為確保社區矯正工作依法、規范、有序做出了積極貢獻,也取得了較好效果,但在實踐中,社區矯正檢察監督還有許多職責職能沒有完全理順,檢察機關究竟應當怎樣開展社區矯正監督也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化,檢察機關開展社區矯正監督的方法措施仍有很大的優化提升空間。
檢察機關依法對社區矯正機關檢察監督,主要是通過向社區矯正機關發出糾正違法意見書和檢察建議書。因此,加強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必須要強化這兩類法律文書的法律地位,使意見建議具有一定的法律強制力。一是加強糾正違法意見的法律地位。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權不僅是具有程序意義,也應具有實體意義,給予法律監督手段的強制力,也是法律監督權得以落實的法定保障。檢察監督提出的糾正違法意見,應當具有一定的強制執行力來保障監督舉措的落實執行。糾正違法意見書發出的同時,應當明確一定的異議期,若受監督主體在異議期內未提出異議的,應當依法履行意見書內容,主動糾正執法、司法中的錯誤行為,否則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若認為糾正違法意見存在錯誤的,應當及時提出書面異議,并可以向檢察機關提出復議申請,經復議后認為仍然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檢察機關申請復核。二是完善檢察建議的相關規定。應當明確受監督主體在收到檢察建議書后,應當在規定期限或者檢察建議書所載明的期限內回復其糾正整改情況,當被監督對象不采納相關建議或者未及時整改、整改成效不明顯的,基層檢察機關可以通過上一級檢察機關,由上一級檢察機關向被監督對象的上級主管部門反映監督意見或者直接發出檢察建議書。同樣對檢察建議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跟進監督,直至被完全落實執行。三是依法使用《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十四項可以直接立案的偵查權力,對那些在社區矯正管理工作中嚴重不負責任,失職、瀆職或者濫用職權造成嚴重后果的司法工作人員,果斷予以立案,查明事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及時向紀委監委移送職務犯罪違法線索。
社區矯正作為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發展起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刑事執行制度,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節約國家的刑罰執行成本,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全面適用,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共識不斷深化,社區矯正在我國的刑事執行制度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應地,檢察機關在履行檢察監督職責過程中,可以多舉措來探索、加強監督力度,促進社區矯正效果最優化。
(一)加大社區矯正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
最高檢張軍檢察長說過要“在監督中辦案,在辦案中監督”。通過對社會矯正相關犯罪的統計發現,涉及職務犯罪的案件中,外出申請和審批過程中的行賄受賄等所占比重較高。因此,要發揮駐所檢察的優勢,多方面收集、分析信息,開展專項檢察或者巡回檢察,對檢察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跟進處理,通過對違法行為的查處查辦力度,對違反法律規定的社區矯正相關司法工作人員及時建議黨政紀處分,或者移送紀委監委處置,形成打擊社區矯正領域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
(二)提高科技應用的實效性
一是針對手機定位中的人機分離問題,探索智能手環、人臉識別等新技術手段的應用。在新技術手段能夠安全、穩定、有效地運行的基礎上,與技術部門或者相關的專業機構加強溝通,針對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改進功能設置,以完全解決人機分離等所造成的監管漏洞。二是完備新技術設備的統一適用標準和規范性操作規程。電子實時監管作為輔助手段,其操作、適用應當規范化,嚴防不當使用侵犯被矯正對象的合法權利。在使用過程中,還應當及時總結經驗,制定統一標準,來規范延長或者提前解除的條件,以最大化地保障被矯正對象的合法權益。
(三)嚴格監督收監工作,強化懲戒效果
對違反社區矯正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人員,及時監督司法行政機關向原作出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建議收監執行,在人民法院作出撤銷社區矯正的裁定后,積極協調督促公安派出所、司法行政機關實施抓捕、收監,并將該案例在轄區內進行宣傳,教育社區矯正人員引以為戒,以更好地完成矯正改造。2019年,鄧州市檢察院通過此項舉措,依法監督對吳某某等5名社區矯正人員采取收監。
(四)加大對同類問題的監督力度
及時對社區矯正檢察工作進行總結,分析查找一段周期內所具有的共性、普遍性問題,找出問題背后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并向社區矯正機關提出檢察建議,詳細說明問題,依法指出并監督糾正社區矯正工作中的不當執法行為,完善工作機制,彌補工作漏洞。
(五)加強社會公開監督
社區矯正是一項社會化和系統性工程,需要包括社會公眾在內的多群體的積極參與,對此《社區矯正法》第十一條至第十三條作了明確規定。檢察機關在開展監督過程中,要定期向社會公開工作情況,讓社會公眾知悉和支持檢察監督工作,同時接受新聞媒體、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在接受監督的同時,也要主動向當地的黨委、人大、政府等部門,定期報告社區矯正檢察監督開展情況,爭取領導和社會公眾的關心支持,更好地發揮監督成效和服務社會治理。
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在促進社區矯正刑事執行的法治化、規范化、有序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提升社區矯正工作實效和成果,在增強監督方式、監督手段的同時,也需要基層檢察機關轉變監督理念、增強隊伍素質、提高業務能力等策略來優化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
(一)轉變檢察監督理念
“理念一變天地寬”,在當前司法責任制改革背景下,轉變理念,對基層檢察機關社區矯正監督工作的提質增效,尤為重要。一是社區矯正檢察監督不同與捕訴部門的流水線式辦案,要主動走出去辦案監督,經常性地深入到社區矯正對象與鄉鎮司法所中去,通過與他們個別談心談話、到他們的勞動現場、查閱社區矯正檔案和案卷等方式,在交談和走訪中發現監督案件線索和制度規則漏洞。二是積極促進各方觀念轉變,解決好對于社區矯正的思想認識問題。應當認識到,做好社區矯正和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僅靠社區矯正機關或者檢察機關,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動員包括國家職能部門和社會公眾組織、個人等全社會的力量參與。檢察機關干警要及時解決好這個“獨立性”認識問題,要主動與其他部門溝通協調,形成監督合力。一方面積極對檢察干警進行業務知識拓展培訓和創新引導,改變以往的陳舊觀念,形成共商共管的思想認識;另一方面在社會公眾中大力普及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相關理念與知識,積極取得各方的理解與支持,營造良好的檢察監督環境。三是要樹立社區矯正教育人的理念。堅持和發揚“楓橋經驗”,樹立以人為本、重在教育的社區矯正理念,明確刑罰不是目的,把教育人改造人作為檢察監督的工作方向,注重人權司法保障,使被矯正對象充分感受到法律的嚴肅性和個人的尊嚴,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減少對立矛盾。
(二)提高社區矯正檢察隊伍素質
基層檢察機關應當將社區矯正檢察隊伍的專業化建設,作為該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配齊配強人員,推進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的專業化。一是調配高素能檢察人才。要將一些業務綜合素能強的檢察人員,吸納、充實到社區矯正檢察隊伍中來,增強隊伍力量配備。比如,可以在基層院配備一名專職的具有豐富社區矯正經驗的員額檢察官。二是增強業務技能水平。要有組織地培訓,通過業務專家授課、案例實操和走訪調研等途徑,增強干警對于社區矯正法律法規的熟知度,對社區矯正的工作方法、工作方向的熟練度,學會能夠獨立地開展各項檢察監督事務。三是要加強實務操作的規范性。檢察監督必須規范化,只有這樣才能夠挺直腰桿地去開展監督工作,才能夠實現監督目的。不規范的監督操作,不僅有可能偏離監督靶向,也勢必會損害檢察監督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四是要加強信息化應用。繼續加大信息化設備的投入和使用,充分保障開展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經費與物資裝備,提高工作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五是要發揮社會力量助力。《社區矯正法》已明確規定,社區矯正工作中積極吸納社會力量的參與。可以吸納社會力量來開展一些輔助性工作,這樣在解決人員力量薄弱問題的同時,也能夠提升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公眾關注度和參與度,營造良好的社區矯正改造社會公眾法治參與環境。
(三)完善檢察監督責任制
社區矯正檢察監督,是一項專業性、責任性極強的專門性工作,完善責任管理、責任追究也是優化提升工作實效的一種方式。基層檢察機關應根據司法工作需要,探索建立和完善檢察監督責任制。一是明確社區矯正檢察人員的職權職責,以制度化約束來督促干警依法正確履職,對不正確履職以致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追究相應責任,確保檢察監督權的高效行使。二是暢通控告、舉報渠道。通過檢察服務熱線、檢察長信箱等,依法受理司法工作人員、社區服刑人員等方面的控告和檢舉,對在檢察監督工作中不作為、濫作為、以權謀私或者侵犯社區服刑人員合法權益的行為,及時予以查處。三是檢察監督成效納入檢察官業績質效。不僅從案件的辦理來評價檢察官的工作業績,也要從社會效果、法律效果來綜合評價檢察官的工作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