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簡 陳夢瑤
關鍵詞 勝任力 專業社團 育人模式
基金項目:2017年廣東省教育廳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人文社科)“‘微時代視閾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2017GWQN CX011);2018年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院級重點項目“立德樹人維度下的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研究”;2016年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社會科學類研究項目“勝任力模型為導向的學生專業社團輔助育人模式研究——以我院學生會計協會為例”(2016-S-01)。
作者簡介:謝簡,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輔導員,講師,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陳夢瑤,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講師,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95
學生社團是有著共同興趣的學生自發形成的團體,與班級和各級團學組織相比,學生社團“官方”背景較弱,活動自由度更高。因此,大學生在參加社團活動時往往有很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社團也成為大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要陣地,社團活動則成為大學生第二課堂教育實踐的重要載體。
(一)大學生專業社團輔助育人模式的概念及意義
大學生專業社團屬于學術科技類社團的一種,一般由對某一專業、學科的學習、研究感興趣的學生所組成。專業社團往往會和高校開設的某個專業掛鉤,因此先天上對該專業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這類社團的活動也可被視為專業實踐教學過程在第二課堂的延伸。
傳統的第一課堂育人模式中,教育主體即學生相對處于被動地位,當師生比例、校區地理位置等客觀條件受限時,此類育人模式受到的限制就較為凸顯了。在當前高校“提毛”,高職院校大量擴招的大背景下,如何打造和運作專業社團使其更好發揮輔助育人作用成為高校教育管理者熱衷于探討的話題。
(二)勝任力模型在大學專業社團輔助育人模式中的作用
哈佛大學的麥克利蘭(David C. McClelland)在上世紀70年代,將影響個人工作績效的素質和特質稱為“勝任力”,首次提出了這一概念。在教育領域,以學生能勝任崗位為目的的勝任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CBE)比傳統片面強調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方式更能體現教育的全面性和對崗位的針對性。
勝任力模型是通過對企業高績效員工的多維度特征進行概括和描述,歸納出某個(類)崗位所需要具備的能力素質。以此為導向進行教育對于高職院校培養企業“準員工”具有很強的實效性,因此在探索專業社團輔助育人模式時,選擇以職業勝任力模型為導向,可以多個維度研究提升社團建設水平的方法。
(三)適用于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初級財務人員勝任力模型的構建
目前常見的勝任力模型,多以“冰山模型”為基礎,將勝任力分解為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和個人品質等三類因素,其中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是顯性因素,比較容易被發現察覺且可以較方便的進行針對性訓練,決定著一個人能否快速適應崗位;而職業價值觀和個人品質則潛在的影響著工作者的工作態度和職業愿景,屬于隱性因素,真正決定了一個人能否在其工作崗位上取得成功。
本文以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的會計協會為例,借鑒陳玨瑩在《財務人才專業勝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需求的文本分析》中采用的文本分析方法,對招聘信息進行分析,構建出適用于大專畢業生的初級財務人員的勝任力模型大致框架如下:

表1:初級財務人員的勝任力模型框架
根據勝任力模型框架,以會計協會為例,專業社團當前的輔助育人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翻轉課堂”鞏固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的培養是高校學生專業社團建設的主要目標和工作主線。以會計協會為例,其主要活動緊緊圍繞目前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內容開展進行,包括:(1)高年級學生給低年級學生進行學習輔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輔導活動除了能“翻轉課堂”幫助低年級學生鞏固第一課堂學習成果,在專業知識和技能上查缺補漏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費曼學習法鍛煉了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2)協助專業教師開展職業技能競賽。職業技能競賽的開展結合了生產和經營工作實際,對第一課堂的教學成果進行檢驗,反映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專業社團協助開展技能競賽,在鍛煉了學生的職業技能的同時,賽事的籌備工作也提升了學生的組織能力。
(二)攜手企業提升職業技能
通過專業教師的牽線搭橋,會計協會與校外企業合作開展了一些實習項目,如與中國建設銀行合作開展“金蜜蜂培訓營”項目等。這些由社團負責推進的合作項目比學校行政部門直接負責的校企合作項目更加靈活,使高職學生有機會了解大型企業的組織架構、運營模式,體驗部分崗位的工作內容和職責,接觸相關行業的前沿管理技術和先進企業文化。學生通過這類項目能較好把握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及真實的崗位需求,鍛煉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下的團隊協作能力、操作能力、執行能力、職業判斷能力等各項職業技能,幫助學生正確設置自己的職業目標規劃職業生涯發展道路;同時,社團的干部通過開展項目本身也鍛煉了溝通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三)開展活動培養價值觀與品質
由于銜接專業本身的規模,會計協會在實際開展活動時覆蓋和對接的學生人數很多,由于社團的運營沒有報酬且教師的參與程度目前并不高,社團的干部除了需要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更需要很強的責任心并在工作中認真細致,這些都是財會類崗位的“準員工”所必須具備的職業價值觀。
會計協會當前的輔助育人模式在勝任力模型的三個因素層面都有所涉及,能夠在提升相關專業學生的勝任力上有所幫助,但主要集中在部分顯性因素的培養上。
以會計協會為例,專業社團的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對提升學生崗位勝任力的助力還不明顯。
(一)社團經費不足,活動場所受限
會計協會作為學生自發建立的組織,其活動往往需要通過組織各類培訓、比賽、實踐活動等來滿足成員在專業知識技能提升、職業崗位認知、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需求。然而專業社團的活動經費主要通過社團自籌的形式解決,如會員繳納的會費、校外組織的小額贊助等。這些經費的數量較少,僅能用于日常的活動開銷,無法聘請更高層次的專家進行專業性較強的培訓或舉辦規模較大的活動。另外,會計協會能夠使用的場地有限,一般只限于普通多媒體教室的借用,無法使用安裝了專業設備和軟件的實訓室或機房,難以鍛煉實操能力。這些情況限制了協會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專業教師指導缺乏,社團結構不合理
由于在教學工作量計算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指導教師對于專業社團建設的參與度無法和科研、授課或指導競賽相比,社團成員僅靠互助式自學很難突破專業知識上的各種難點,導致社團的吸引力下降。同時,會計協會的成員占比最大的是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會計專業的大專學生,大三學生因為外出實習等原因,大多無法繼續留在社團參與活動。社團成員在構成上不合理,開展活動時經驗不足,常會導致活動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三)引入“外援”缺乏監管,不合理
目前對于專業社團與校外企業的合作,雖然存在的一定的監管機制,但由于社團本身結構松散等原因,監管面面俱到,而作為自我管理者的大學生,由于經驗缺乏,在選擇聯系的企業時難以分辨良莠,導致部分外聯的質量不高,社會實踐崗位的實際效果缺乏有效的評估和反饋。此外,不同的專業社團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無法形成專業社團之間的集聚效應,難以形成足夠的社會影響力,阻礙了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職業技能的進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各類問題并非孤立存在,如經費不足導致無法聘請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而經費和缺乏教師指導的雙重問題進一步使得社團活動缺乏吸引力,結構失衡,同時在借助校外力量時更加容易受到經濟因素影響。
(一)聚焦“立德樹人”,提升勝任力隱性因素
從勝任力模型的角度看,現有大學生專業社團輔助育人模式最大的不足在于職業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的培養的缺失。因此,專業社團建設的重要突破點可以放在對學生的勝任力隱性因素的培養上。以會計協會為例,在開展社團日常活動和組織重要項目時,應更加強調對于細節的把握,做到精益求精,培養認真細致的工匠精神;在開展專業知識技能學習的同時,應特別重視社團成員在生活和學術中的誠信行為,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同時開展誠信教育特色專題活動等。同時,社團作為校團委“一體兩翼”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借助團委在意識形態教育方面的優勢,對社團成員多進行正向引導,提升學生的使命感和奮斗熱情。
(二)依托專業建設,升級知識技能錘煉
切實提高專業社團建設在專業學科建設中的重要性,將第一、第二課堂融為一個整體,是專業社團輔助育人模式建設的發展方向。可采用的方式包括:(1)在體制建設和資源配置上向專業社團建設作適當傾斜,如將專業建設經費用于專業社團的打造,將專業機房、設備開放給專業社團管理和使用;把社團指導提高到科研和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機制鼓勵專任教師參與指導社團建設;把學生參與專業社團活動納入學業考評體系,給予一定的學分,提高學生對專業社團活動參與的積極性。(2)創新專業社團活動的形式與提升活動的質量,如將職業技能競賽的要求和標準融入社團成員的日常學習中,做到以賽代練,并從參與者中選拔參賽選手;從學校-二級學院-專業群三個層次入手,搭建專業社團之間的交流平臺,促使專業社團開展有效互動,優化資源配置;加強社團外聯的監管,幫助專業社團獲得優質的企業資源,同時鼓勵專業社團利用本專業的優勢和特點,開展社會服務,參與創新創業孵化,在實踐中鍛煉專業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陳玨瑩.財務人才專業勝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需求的文本分析[D].南京郵電大學,2018.
[2]尹清,尹靖.高職院校學生專業社團建設的創新與實踐——以物流管理專業群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2019(1):58-59,65.
[3]郭兆紅.基于“崗位勝任力”的醫學院校學生社團活動實踐研究——以新鄉醫學院為例[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10):74-76.
[4]曾玥蓉,于波.大學生專業社團建設納入應用型大學實踐教學的探索——以重慶科技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3):180-182.
[5]張瑜.雇主視角下的會計人員勝任能力需求分析[J].商業會計,2019(1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