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順
摘 要:思維能力是指在遇到問題時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來解決問題,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人若缺乏思維能力也談不上學習能力了。而創新能力,顧名思義是指在現有的思維模式下創作有別于別人的見解或事物,創新能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可見農村教育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他們以后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這其中,小學數學對培養小學生這兩種能力有比較直觀明顯的作用,所以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更應該發揮學科特點,系統培養農村小學生的這兩方面的能力。本文是根據我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培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
數學是一門極其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邏輯思考的學科,數學的這種學科特殊性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小學是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初級階段,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處于初級階段和關鍵時期。但是農村教育資源的不足和農村教學方式的落后對發揮小學數學在培養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有所限制。所以,以下內容是我對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來培養農村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幾點建議。
一、破除學生的思維定勢
所謂思維定勢,是由以前的活動或經驗造成的一種固定化思維或解題思想。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采用新的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枷鎖。所以,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要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必須要在教學中破除學生的思維定勢,必須要引導學生在解題和思考問題時多向發散思考,思考多種可能性,多種解題思路。例如,老師在講解小學六年級下冊《比例》這一章的習題中,不會為了方便就教學生固定用什么樣的解題思路去做題,而是讓學生自己充分思考不同的解題方法。老師還會經常挑選能激發學生思考的練習題來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而且老師對一個問題,總是會讓學生從多方面思考不同的解題思路,至少要有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做具體的習題的時候,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解題方法來解決同一道問題,注意引導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創新性,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更加的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
二、鼓勵學生勇于挑戰權威
數學教學永遠不能讓學生只會接受教師或者是教科書等對學生來說屬于權威的思想,要能夠鼓勵學生勇于挑戰權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因為,只會接受卻不會思考的學生并不是現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背景下希望看到的學生,也不會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所以,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敢于質疑,積極思考,而不是一味的不加辯駁地接受。學會思考,敢于質疑,這背后并非只是培養學生無所畏懼,不知所謂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學會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一種理性思考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在充分了解教師所教知識的基礎上,對這些知識進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的理解,雖然哪怕小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有限,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在學生還小的年齡階段就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引導和培養,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知識會真正內化為他們自己的知識,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理性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比例尺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多多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用到比例尺的地方。引導學生思考地圖中是否存在比例尺,學校的平面圖是否運用到這些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這個知識點。
要想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能力,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就要在教學中格外重視這一點,既要引導學生朝這一方面發展,又要對學生的質疑提出表揚,哪怕是學生錯誤的質疑,也不要急于否定學生。要讓學生認清自己錯誤的同時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給他們樹立足夠的信心。例如,老師在講解數學題目的時候,先給學生展示老師的解題方法,然后由學生向老師提問或者質疑,鼓勵學生指出老師的錯誤,并且展示自己的解題方法。當學生的解題方法存在問題的時候,老師可以逐步的幫助學生準確的分析,讓學生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并且自己完成改正的過程,幫助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如果學生的問題回答的十分的優秀,老師可以給學生適當的鼓勵,也可以給學生一些小獎勵或者小獎品。在講解乘法的分配率的知識點的時候,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解法,去計算同一道題,讓學生們相互比較一樣,結果是否相同。計算的過程,哪種方法更加的簡便。通過不同學生的不同計算,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乘法分配率的應用及其在運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幫助學生在以后的計算中,更好的避免進入解題的誤區,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結合農村實際,設置有農村特色的教學活動
數學本質上是可以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教師要在教學中拉進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利用數學給生活帶來便利,才真正實現了學以致用,實現了學與用的高度統一。農村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結合農村生活實際,給學生提供一些創新思維的機會,這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將會是很好的鍛煉。例如,我在教導學生學完五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之后,就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利用所學知識制作一份自己家的一周家庭收支折線統計圖表。在學生學完“烙餅問題”后,我也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觀察家人在一天中的活動有沒有體現優化利用時間,如果沒有能否幫助家人提點小建議。數學是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數學中的許多知識點都跟實際生活聯系的比較緊密。對于折線圖的繪制,需要畫出坐標,然后尋找其變化性。通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可以更好的讓學生明白折線統計圖的應用情況,學生在以后相同的類似的生活場景中,可以將所學的知識與實踐更好的結合起來。
總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做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國家基于我國國情和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而對小學數學教學和數學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國家要想在國際競爭中力爭上游是離不開民族創新的,而對于農村學生來說要想走出農村,在更廣闊的天地遨游也必須具備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多對身處劣勢的農村學生要以更大的耐心和更多的恒心來培養學生的這兩項能力,關注學生的成長和能力發展。所以,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擔起責任,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為培養學生這兩種寶貴的能力,努力研究并且實踐適用于農村小學生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潘建軍.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2):59.
[2]谷兆森.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44-46.
[3]陳亞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8(34):33-34.
[4]韓順貴.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8(12):46.
[5]丁路超.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 創新思維能力的方法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2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