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
摘 要:新課標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要求,以及各種教學理念的不斷傳入,使教育工作向著現代化發展。小學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基礎時期,也是總體教學中的重要時期。在小學教育中,培養同學們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創新能力、總結能力,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素質。因此,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他們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中段;數學;新課改;教學思考
引言:
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重視當前年齡段學生的價值觀念,設計符合他們未來發展的課堂內容,這樣才能適應同學們的文化需求。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根據現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采用趣味化的教學手法,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教育的質量,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學手法在教育實踐中的認識和思考
(一)情景創設
情景創設是當代教育中使用最為頻繁的教學方式,主要以“問題與主題”的方式引發同學們思考,具體表現在“案例法、觀察法、體驗法”等。但是,在問題創設的過程中,需要將教材知識緊密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讓枯燥的、死板的文化知識以生活化的形式表現出來。
許多教師在進行情景創設時,不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問題設置較淺,不能讓學生產生發散思維。或出現“不能與教材知識緊密結合”等問題,使情景創設變得形式化,導致情景創設的方法產生“褒貶不一”的評價。
生活化是將教材知識在生活中進行實際應用,通過一個主題,讓同學們對事物進行多角度的探究,從而達到啟迪智慧的目的。以教學中 “三角形”為例,教師在進行知識點講解時,可以布置“在生活中發現三角形的存在”等任務,并在課堂中進行提問。在學生進行表述時,教師要對同學們的“發現”進行分類,“建筑類(工程建筑)、美術類(環境美化)、”,進而分析“三角形”的藝術價值、生產生活價值、學習價值,分析三角形的結構,繼而認識到“由三條邊組成,具有穩定性”等特點。
(二)游戲教學
在游戲過程滲透數學知識,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不但能提升同學們的實踐能力和知識理解能力,還能促進他們團隊合作意識的產生和發展,在游戲規則下對自身行為進行約束,提升自身的自控能力。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在游戲教學中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也沒有明確的游戲目的,導致他們不能在游戲時產生思考、獲得知識。或者在設計游戲時,沒有準確地把握到同學們的體力,產生游戲疲勞,影響了他們后續的學習進展。
興趣是小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學習的有力保障,也是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基礎。優秀的游戲設計能夠有效激發同學們的參與積極性,而不符合同學們價值觀念和行為特點的游戲內容,也打消了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在游戲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當前學生的主要特點,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在游戲過程中積極探索,才能保證游戲教學的有效性。
二、學習模式在學生實踐過程中的思考和認識
(一)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能夠讓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身的學習伙伴,發揮同學之間互敬互愛、互相幫助的基本職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同學們的共同發展和進步,是小學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目標。在分組原則上,“以強帶弱”的學習方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掌握知識點,但是也讓學習成績較低的同學產生自卑感,不利于他們的發展。因此,平等和尊重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在合作分組時,教師要合理規劃、分配組員,幫助同學們找到自身的團隊位置。
同時,合作學習不僅局限于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成為同學們的“學習伙伴”,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幫助他們獲得文化知識,使教學時間和方式更加靈活,突破教育資源的限制。
例如,在學習“條形統計圖”時,教師要讓同學們自己尋找學習伙伴,進行分組,同時“一組統計同學所帶鋼筆,二組學生統計粉筆數量”等分散布置任務,在活動安排上,要幫助同學們進行分工,以“誰畫圖、誰統計、誰收集”為基本原則,保障同學們的成員地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課后作業
作業是小學課堂教育的延伸,也是同學們對數學知識運用和練習的主要方式,深化數學知識認識的重要渠道。在學生進行作業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作業的質量來判斷他們知識掌握的情況,從而布置出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內容。在作業布置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任務量,保證他們能夠按時完成,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作息時間,在題型選擇上,始終遵循“少且優”的原則,確保同學們的知識水平能夠有效提升。
在作業批改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同學們的作業情況進行獎勵和鼓勵,使他們保持完成作業的熱情,形成公平公正的批改意見。公平合理的批改意見,是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而進行改正的重要方式,是教師獲得學生尊重的保障,也是教師與同學們進行溝通的重要方法。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教育觀念和教學手法種類繁多、層出不窮。但是,教師在實踐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同學們的生活實際,選擇適合他們發展的方式。在教學時,始終以同學發展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這樣才能制定出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和行為特點的教學計劃,才能有效提升教學的效率和水平,繼而達成教育的任務和目標。
參考文獻:
[1]汪毅.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6,16:124.
[2]張仕強.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70+72.
[3]胡飛.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景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3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