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我國各界的關注,學校美術社團是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指引下,開展美術創作和美術鑒賞為主的社團活動,引導高中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美術社團;高中生;心理健康;美術創作;美術鑒賞
近年來,高中校園中的各項社團活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數量種類多,制度也在逐步完善。社團活動對高中生自主成長、提升綜合素養有促進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社團活動對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亦有積極作用,在此我們以美術社團為例展開探討。
一、當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如今,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令人擔憂。眾所周知,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高中生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證他們今后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及生活愉快和充實的一個重要因素。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頻現,究其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一)社會、家庭環境的影響
社會上對學習成績的片面推崇、學校激烈的升學競爭給高中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以及家長對子女的過高期望、過多干涉或過度溺愛,這些因素的交叉作用,使近年來高中生出現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呈上升趨勢。
(二)大眾視覺傳媒的影響
互聯網作為信息技術的產物進入千家萬戶,為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的同時,就如同一把“雙刃劍”也帶來了令人困擾的問題,一些不良網站發布的偽科學甚至是有害的信息均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各類媒體也頻繁報道了學生上網存在的“網絡成癮”以及網絡中不良信息對他們身心健康的不利影響。
(三)自身因素的影響
高中生處在人生發展的特殊階段,他們的生理發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發展卻相對落后于生理的發展,其理智、情感、道德等方面,都還未達到成熟的指標,還處在人格化的過程中;尤其是思維的批判性尚需成熟,容易造成主觀、片面并且兩極性情緒嚴重、自控性差,出現逆反、對抗心理。
上述問題已引起廣泛關注,人們意識到若是不進行及早干預,有相當一部分會延續至成年期。因此,如何消除高中生的“心病”,使他們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二、社團活動是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
高中生課業繁重,由于他們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所以緩解學生心理壓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還是應當在學校得以實施和體現。對學生發展直接起教育作用的學校空間,從其活動范圍來說,又可分為課堂空間與課外空間。課堂空間以促進高中生智育發展的課程學習為主,如何通過課外空間來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呢?高中生社團是學校課外空間的重要組織形式,在此,將從心理健康的概念與指標、高中生社團活動的功能方面來探討、論證社團活動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可能性。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與指標
《教育大辭典》中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如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疏導內心的情緒力量,經得起適量的打擊與壓力及善于接納自己等。常采用9項指標:(1)幸福感;(2)協調程度,含個人內心及個人與所處環境之間的協調;(3)自尊感;(4)個體潛能發展;(5)個性成熟;(6)人格整合;(7)與環境保持良好接觸;(8)有效適應環境;(9)環境中必要的自我獨立。促進心理健康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增加自我強度,以便主動克服各種障礙;二是調整所受的內外綜合壓力,使之與自我強度相當。
(二)高中生社團的功能
高中生社團是高中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愿結成的,按照一定規范章程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目前的高中生社團是校園生機與活力的體現,對繁榮校園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社團活動尊重差異化和多樣化。當下高中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拓寬,相應地,他們的興趣愛好愈加廣泛,以理想興趣為動機、紐帶的學生社團也日漸多樣。社團能夠為發展學生的興趣提供適當的時間、空間保障,在社團中還能接觸到志趣相投的同伴,獲得包括幸福感在內的積極體驗(指標1),提升高中生的精神生活質量。學生對社團的選擇、參與、退出,一般是源于自身興趣和自我發展,或是不喜歡某社團的活動與氛圍,或是找到新的興趣希望參與別的社團,伴隨著不斷的體驗、自我省察,高中生的自我認知逐漸清晰(指標6)。社團活動的成果是多樣的,其評價標準亦是綜合化考量,易于促進生動、多樣的個體潛能發展(指標4),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自尊和滿足(指標3)。
其次,社團是一種學生自主管理、開展活動的民主性組織,社團的章程、活動的策劃與實施、反思社團活動成效并探索改進之道,是由全體成員共同商議決定,社團干部與社員間類似一種責任制的平等合作關系,易于形成融洽、和諧的內部環境。“越是關系平等的人際關系,對人的社會能力發展的促進作用越大。因為只有在這種人際關系中,個人才會獲得模仿、展現、質疑、溝通、競爭、調解及合作的充分機會。”在一種放松的情境下開展的集體活動,能有效消除個體在集體中的緊張情緒,調動個體參與的積極性,發展表達、展示自我的能力(指標4),讓個體更好地融入集體,參與良性的人際交往(指標2、8)。
再則,社團的宗旨是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能力,實現教育價值。社團的組織、運作和管理為高中生提供了實際鍛煉的平臺,這跟課堂學習不同,他們需要面對各種復雜、多變的情境,這些情境要求各項智能的協同作用,能夠發掘并鍛煉每位學生的不同潛力,提升他們的自信心、綜合能力、協作精神等素質(指標3、4、5)。社團活動一般是分工合作、權責明確,讓成員認識到自身是責權的主體,主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保持必要的自我獨立(指標9);同時,社團生活的組織形式要求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和周圍同學以及嘗試對自己的未來角色進行選擇,這種表現為多種角色的人際交往、為高中生認識與調整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提供了機會(指標6)。
綜上所述,通過社團活動,心理健康的各項指標均有可能達到。高中生通過參與社團活動所產生的各種積極的內在體驗、獲得個體潛能的發展、個性的成熟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對形成健康心理品質具有促進作用。
三、以美術社團活動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
有關心理健康的多項研究表明,美術具備實現“調節心理狀態、促進身心健康”的價值。美術社團活動根據其內容的組織形式,可分為美術創作活動和美術鑒賞活動,這兩種類型的社團活動均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在美術創作活動中,鼓勵學生嘗試運用各式各樣的材料、工具、技法,在創作的過程獲得內在的豐富體驗。除手繪外,可以綜合運用剪、折、撕、染、粘貼、堆塑等方法進行創作;材料的運用上,可以沿用傳統的筆、水粉、丙烯顏料,也可以嘗試更廣泛的材料,像我們身邊的廢舊材料,如泡塑材料、一次性紙杯、易拉罐、塑料瓶等均可以用于造型活動,提倡學生搜集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意思維和實踐能力,制作成小裝飾品或實用工藝品,體驗創造的喜悅和自我實現的愉悅,裝點自己的學習、生活空間或是贈送友人。還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團體美術創作,學生自由組隊或是根據成績水平、能力傾向、工作態度、性格、性別等混編成各小組共同完成任務,利于小組內成員協作互助、成員之間不同智能優勢的發揮,促進人際交流的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和成就動機。
美術創作成果是多樣的,其評價標準也應該具有開放性,不能一成不變,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個性、潛能,并促使其發展;并且高中美術新課標強調要注重表現性評價,對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價,既重視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建立自尊感和自信心,獲得高峰體驗,形成較高的自我效能感。
(二)美術作品由線條、色彩、空間、材質、肌理等視覺元素與對稱、均衡、節奏、比例、統一和變化等形式原理構成。它們需要遵循審美規律,當我們在欣賞經典作品時,能夠獲得精神享受,滿足審美需求,這是美術鑒賞活動的獨特功能。與此同時,美術作品通過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傳遞出藝術家的審美情感,觀者在對作品進行聯想、想象和情感體驗的過程中,通過審美理解與作品共鳴,可對其精神產生凈化和陶冶作用。鑒賞優秀的美術作品所帶來的陶醉感能夠替代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挫折感以及失意感,帶給觀賞者的正是一種轉移、代替和升華,避免不良情緒的蔓延和加重,收到消除精神障礙、恢復心理健康的效果。
美術鑒賞能力的養成是循環上升過程,每次鑒賞活動都可能是誘發新體驗的契機。并且美術鑒賞活動的組織形式需要多樣化,這有利于喚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只有學生完成對作品的理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通過多樣化的美術鑒賞活動,高中生的感知、評價、判斷等審美能力得到提高,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審美趣味。在與視覺文化環境接觸時,高中生能夠以自身健康的審美趣味和逐步提高的審美判斷能力自覺抵御大眾傳媒中不良因素的影響,有效地適應文化環境,并激發創造美好文化的愿望,促進全面發展。
四、結語
美術社團不僅具備社團的一般功能,還具備美術學科的特殊功能,高中生通過參與社團的美術創作活動與美術鑒賞活動所產生的各種積極的內在體驗、獲得個體潛能的發展、個性的成熟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對形成健康心理品質具有促進作用。因此,美術社團是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指引下,開展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美術社團活動,旨在以健康的文化活動凝聚高中生,在實踐中引導高中生提高自我認知、培養個性潛能,獲得幸福感,達到個體內心及個體與所處環境之間的協調,得到全面發展,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莊志強.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及其對策[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2]錢初熹.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美術教育[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
[3]劉雯.促進學生自主成長的中學生社團[J].新課程,2018(2).
[4]顧明遠.教育大辭典(增訂合訂本)(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注:本文是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高中美術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編號:18PTZD027)的成果。
作者簡介:劉雯(1984—),女,江西省鷹潭市第一中學教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教育學。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