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鑫
摘 要:為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優化與完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措施,從多個角度出發,提出具體的可行性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策略;問題與措施;閱讀教學
一、轉變傳統閱讀教學理念
以《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為例,過往的教學多是針對文章所呈現的內容來進行分析的。但是若想要更好地理解一篇文章,還是需要搞懂文章本身的前因后果。老舍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是離開倫敦后。同時,正處于工業時代的倫敦,到處都是蒸汽機的聲音,到處都是霧氣。這樣一種環境其實也在老舍的腦海中同濟南進行了對比。對此,通過這篇文章,除了能看到對故鄉的思念外,也能夠看到農耕文明和現代文明的對比,看到人類對自然的改變和破壞。由此可見,在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多做思考,要通過文章這一載體去發現更多的東西,去拓寬自己的思維廣度,以此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豐富閱讀教學方法
如果說教學觀念是教學工作的指導,那么教學方法便是教學工作的載體。在有了正確觀念的指導后,也需要教學方法這一關鍵載體進行配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關于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
例如,針對一些具有明顯角色分配的文章,教師便可以開展角色閱讀,讓學生沉浸在角色中完成文章的閱讀。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興趣,另外學生若想要更好地還原角色,也需要自身充分理解,也在客觀上達到了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目的。
此外,從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看,學生群體之間一定會存在差異。因此,也需要教師在認識到學生差異的基礎上,做好分層教學的工作。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一般認為,處于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生分組要秉承“組內存異,組間均衡”的原則。當教師提出問題時,可以由組內的優等生來組織討論,并形成結論。而中等生則負責后續的闡述,最后再由后進生進行總結。此外,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設置一些分層任務,按照由簡到難來排列。在教師設置完任務后,再由小組內部進行分工,不同學生完成不同的任務。
三、開展讀寫結合教學
在完成了一篇文章的閱讀教學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作業,讓學生根據這篇文章,或者去模仿文章的表達方式,或者去學習文章的修辭手法,或者去挖掘文章的故事情節,然后對文章進行后續寫作。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為了完成教師的任務,往往會再次對文章進行閱讀。而此時的閱讀不同于初次的閱讀,要更具目的性。學生會去分析文章的結構、故事、文風、用句用詞等,以及分析文章的巧妙。學生在今后的閱讀中也會從這幾個角度出發,對一篇文章進行分析、賞析,從而更好地體現文章的內容、主題,以及對自身有用的東西。此外,從讀寫結合教學來看,教師也要打破教材的限制,去鼓勵學生閱讀課外的優秀讀物,多去積累好書。
四、引入新技術,優化傳統教學手段
在新時代的教育中,尤其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優化。對此,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展開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閱讀文章中的場景,將學生的精力更好地帶入課堂中。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閱讀文章中的一些人物經歷來激勵學生。而在面對一些教學難點時,教師同樣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演示,著重分析過程中的關鍵點,之后再由教師進行講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除了課上教學,也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課后學習。基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制作與之相對應的微課教學視頻。與傳統的課后學習相比,微課視頻首先在時長上更短,通常能夠保證維持在10分鐘左右,進一步降低了學生的主動學習門檻。同時,微課視頻對焦單一知識點的方式,也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難點問題,既提高了學習的靈活性,又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此外,針對當前的互聯網發展局面,教師也要利用好新媒體、自媒體等平臺,可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校園網站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教學的靈活性。
綜上所述,在優化與完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轉變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方法、讀寫結合教學以及引入新技術等一系列方法來達到目的。從多個角度出發,針對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問題成因,找尋解決方法,制訂更為科學、合理的方案策略,從而不斷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春生.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 2016(97):29.
[2]侯平寧.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探析[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5(5):77.
[3]龔歡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和優化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16(14):60.
[4]蔡蓓蓓.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與實施[J].文教資料,2012(36):126-128.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