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 要: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只靠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也起很大的作用。很多家長在培養幼兒良好習慣上的理念和意識較差,家和園時而配合,時而不配合,教師對家長不能采用正確的指導策略,致使家園工作失去實效性,造成幼兒在思想上混亂而無所適從。所以運用園所與家庭、家庭與家庭合作模式的策略,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統一、支持與強化,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關鍵詞:家園互助模式;小班幼兒;洗手習慣;策略
一、家園培養小班幼兒良好洗手習慣的重要性
3~6歲的兒童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通常被人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是幼兒行為塑造最重要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幼兒的行為養成是很重要的。良好的習慣是指幼兒在長期的學習生活、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處世態度,是不斷重復的思想行為,是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它包括道德習慣、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和學習習慣。幼兒時期很多不良習慣一旦形成,很難再改變。據專家研究表明,學前教育是建立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學前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個人終身發展的起步階段,對兒童的成長起著奠基作用。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反之,則終身受其害。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對于幼兒的身心和諧、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尤為重要。幼兒園的盥洗活動一般包括洗手、漱口、刷牙、洗臉等,一日生活中發生頻率最高的是洗手環節。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重要的責任。”所以,家長教育行為直接影響著幼兒行為習慣的形成。而小班幼兒剛剛離開家長進入集體生活,在規范的教育行為約束下,各種問題凸顯出來。洗手是一日生活中最基本、最頻繁的動作,而洗手習慣直接關系到身體疾病的發生幾率,影響幼兒身體健康發展,所以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洗手習慣是教師每學期初都要面對的問題。
二、小班幼兒洗手習慣和家庭教育、園所教育環境現狀
通過采用調查問卷、家長座談和平時觀察的方法,就幼兒洗手習慣的問題對幼兒自身、家庭教育、園所教育進行調查。
(一)小班幼兒洗手習慣現狀
小班幼兒認識水平較低,自控能力弱,堅持性差,還不能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隨便沖沖完事,有玩水、不打肥皂等現象;不能堅持飯前、便后洗手,在老師的要求和提醒下才去洗手,并且不能堅持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二)小班幼兒洗手問題的家庭教育現狀
我園屬鄉鎮農村幼兒園,位于市遠郊區,而在現代的京郊農村,對幼兒洗手的家庭教育質量呈現出不同。
1.大多數家長自身文化素質不足,缺乏教育環境及知識濡染,自身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尚未養成,育兒理念保持在原有的多年來已經成型的固定水平,或因為原有的生活模式,忙碌于家務活、農活,對幼兒洗手習慣沒有過多關注,而形成有意無意的忽略,對園所組織的活動處于被動、應付狀態。
2.部分家長雖然自身有足夠的衛生知識和意識,但缺少教育能力,在洗手環節上過于依從幼兒,聽之任之,不能給予幼兒正確的教育方法。
3.小部分家庭中,家長文化素質較高,教育理念較為先進,具備培養幼兒良好洗手習慣的意識和教育能力,并能夠給予正確的教育方法。
所以,大多數小班幼兒的家庭教育基本處在無意識、無能力,或溺愛,或無奈的狀況,教育效果遠未體現,而整體來看,小班幼兒洗手問題的家庭教育質量良莠不齊。
(三)小班幼兒洗手問題的園所教育現狀
教師指導方法欠缺,以往開展的培養幼兒良好洗手習慣的家園共育活動效果不明顯。
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只靠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在生活習慣培養方面家庭教育將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家長教育行為直接影響著幼兒盥洗習慣的形成,很多家長在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理念和意識較差,家和園時而配合,時而不配合,教師對家長不能采用正確的指導策略,致使家園工作失去實效性,造成幼兒在思想上混亂而無所適從。如果家園能夠有效合作,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統一、支持與強化,那么就會有力促進幼兒良好洗手習慣的養成。
三、問題的提出
通過調研觀察分析,發現園所小班幼兒還存在諸多盥洗習慣的實際問題。主要表現在幼兒洗手和漱口這兩方面。
(一)幼兒方面問題
1.洗手問題
(1)不知道洗手的正確方法,沒有掌握正確的洗手技能。
(2)沒有意識到正確洗手的重要性,會有隨便沖沖完事、不打肥皂、擦手時不摘毛巾等現象。
(3)不能堅持飯前、便后洗手,不能堅持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2.餐后漱口問題
(1)不知道漱口的正確方法,沒有掌握正確漱口的技能。
(2)對漱口的作用認識不清,漱口時不能認真完成,水剛到嘴里就會吐出來。
(3)堅持性不夠,不能保證每次都餐后漱口,經常會忘記。
(二)家園合作方面的問題
1.教師對家長問題認知不清,指導方法欠缺,沒有指導家庭有效培養幼兒盥洗習慣。
2.家長參加家園合作活動常處于被動、應付狀態。
3.家園合作的方式針對性不強,實效性差。
四、開展家園互助模式培養小班幼兒良好洗手習慣
針對以上問題,我園申請確立課題,保健部門和保教部門結合,分別抽取成員組成課題小組,對如何以有效的合作方式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進行研究。
(一)家園合作: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
1.園內開展的家園合作
(1)專家引領入園講座:請鎮衛生院和區婦幼保健院的專業兒童保健人員到園做講座,邀請小班幼兒家長參加,向家長傳遞衛生健康知識,介紹有效洗手的重要性,現場示范規范的洗手六步法。這種形式使家長更準確地掌握了與洗手相關的健康知識,增強了他們對這些知識的信任度。講座之后,保健教師和班級教師結合幼兒在實際中的問題,定期組織進行家園反饋研討和指導,使家長對專家所講知識有更徹底、清楚的了解。
(2)家長半日開放活動:班級內結合開展的主題,創建“干凈的小手”“小手變變變”主題墻,洗手池上方粘貼卡通形洗手六步法流程的墻飾提示,教師設計“臟泡泡快走開”“大戰小黑人”等生動形象的集體教育活動,讓幼兒在教育游戲中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并了解小手洗不干凈的危害。為了讓園內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銜接,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活動,讓家長走進班級,走進幼兒園教育,看教師的教育活動,領悟幼兒園的教育方法策略。組織家委會成員與教師和保健人員檢查幼兒的洗手環節,評出做得好的幼兒,給予表彰和獎勵。家長感受到了幼兒園的教育氛圍,領會了幼兒園的教育方法,也親眼看到幼兒在園內取得的點滴進步,推動了在幼兒洗手習慣培養中的家園協同并進。
(3)多種形式效果傳遞:教師自編故事、兒歌、童話劇,制作動畫等,把童話劇《哭泣的肥皂》、動畫《蘋蘋生病了》、兒歌《我的小手》等發給家長,讓家長在節假日與幼兒一起講述、說唱和觀看,傳遞并鞏固教育效果。
2.家庭內開展的家園合作
(1)假期追蹤,家長監督:節假日時,教師給家長布置任務,家長監督幼兒,把幼兒每天洗手的小視頻上傳給教師,教師統計上傳次數,并根據視頻情況評選出洗手小明星和明星家庭,在全班公示,并進行適當的物質獎勵。
(2)體驗式開展,反向監督:開展“我是小小衛生監督員”活動,教師給幼兒布置任務,讓幼兒體驗充當家庭衛生監督員,讓幼兒的行為反作用于家長,發放記錄表格,讓幼兒自己動手,把每天的檢查情況用貼小笑臉的方法記錄下來,帶回幼兒園,在“班級活動板塊”內進行公示。教師布置任務、幼兒監督、全班公示的系列方法有效地使家長在被動或主動中大大改變了洗手行為,家長的洗手習慣有了初步改觀。
(二)家家合作:家庭與家庭的合作
1.家長對家長的優勢
(1)在家長印象里,教師的語言往往更多的是教育成分,而家長與家長在站位上更統一,認識上更具有認同性。尤其在年齡上,我園幼兒教師大多是20出頭的年輕女教師,獨生女居多,單單從理論上出發,缺少足夠的實踐經驗,部分農村家長在育兒理念和知識掌握上長期固步自封,對教師語言的可信度有些許質疑,而家長與家長之間年齡相仿,所處生活環境相似,在照料孩子的事情上更具實踐經驗,更容易溝通和信任,所以,家長對家長之間的影響更合理,更具實效性。
(2)由于農村幼兒園性質,幼兒家庭地址都在附近村落,幼兒居住更具集中性,并且熟識度和交流頻率相對城區要高很多,尤其村里有接送班車,每天早晚都有固定的時間見面交流,并且有的是村里的鄰居,時有碰面和串門的機會,這些為家庭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更具優勢的空間。
2.成立家長互助小組
由一名教師組織,一名文化素質較高、理念較為先進的家長帶領,作為組長,和其他3~4名家長作為組員組成互助小組,通過小組座談通知此次活動啟動,基本以村莊為單位,以居住地址的距離進行分組,并由教師建立每組成員的微信群,隨時交流,分配每組家庭的具體任務。
(1)“一帶一引”帶動家長:在教師的引領下、組長的帶領下,開展每月一主題的學習討論活動,主題有“在我們的一日生活中什么時候應該洗手”“洗手不干凈會有什么影響”等,一起探討當前幼兒在洗手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如:“如何避免幼兒洗手時玩肥皂”“如何教幼兒學會洗手六步法”等。周六、日的時間,同村的家長聚在一起,有了新的話題,不同村的家長也在隨時利用微信群交流,家長在此過程中充分理解了洗手的要求、意義,提高了對幼兒的教育能力。
(2)定期集中反饋展示:每個月定期組織集中展示活動,園內給家庭小組提供展示平臺,每組選出一名成員,談談一個月來的成果,并談談在此過程中的感受及收獲,一起探討在此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并確定下一主題,如:“如何培養幼兒洗手的自覺性”“是不是每一次洗手都必須要遵守洗手六步法”等等,這種模式由以往的老師說家長聽改變為家長說老師聽,把家長會的舞臺交給家長,讓家長成為家長會的主人,激勵和促進家長對洗手知識的學習和培養幼兒良好洗手習慣意識的建立。
五、開展家園互助模式初步成效
家園互助模式提升了培養小班幼兒良好洗手習慣的針對性、實效性,我們看到了之前家長會上從不發言的家長積極發言,很多家長還展示了他們錄制的小視頻;看到小班幼兒入園后能自覺去洗手再入班;互助小組的組長反映家長在班車里、串門時由之前的聊家長里短變成了交流這幾天孩子的表現,討論如“一天中什么時候應該洗手”“洗手六步法是不是每次必須用”等和洗手相關的話題。相信隨著我園課題的階段深入,多方合作模式的繼續開展,小班幼兒家長能夠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掌握充分的洗手衛生常識,提高培養小班幼兒洗手習慣的能力;使教師獲得有效的家園合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指導家長的能力,以推進小班幼兒洗手習慣的培養。在多方合作形成的教育合力下,小班幼兒能夠很快習得良好的洗手習慣。
參考文獻:
[1]關鴻羽.教育就是培養習慣[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2]趙振杰.幼兒養成教育的幾點思考[J].幼兒教育,2005(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