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曄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研究生教育蓬勃發展,為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構建文化建設體系貢獻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為國家更好地發展奠定基礎。近年來,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研究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與211重點高校不同,普通高校培養的研究生在就業方面面臨的困難比較多,所以,普通高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研究生的就業情況。受新時代背景的影響,普通高校如何指導研究生就業方向,突破就業困難問題成為現階段高校共同面臨的問題。
由于我國區域差異性較大,許多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大多數學科的教學體系不完善,許多專業無法與當下的社會發展相適應。很多高校所處的地區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就業資源不充足,畢業生畢業后紛紛前往發達城市就業,導致就業區域過于集中。除了就業區域集中的原因以外,還有研究生自身問題,研究生普遍是具有較強的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的人才,他們對于自身價值的定位很高,對于社會地位和勞動報酬擁有很高的期待,所以,在選擇就業時,往往會優先選擇高收入,高回報的行業或是具有社會地位的機關事業單位,導致行業發展嚴重不均衡。
研究生導師對于自身角色的定位不明確,對于研究生思想引導不到位,缺乏對于研究生心理健康和就業指導等方面的重視,認為這些工作都是督導員的事情,但是,在研究生學習階段,導師和研究生的接觸更加密切,接觸時間更長,對于每位研究生的性格特征更加了解,所以加強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強化團結合作能力,有利于導師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工作,這些都是輔導員無法做到的。
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對于本科生開設了就業指導的課程,但是研究生的就業指導課程卻少得可憐,即使已經開設了課程,也是單一的理論知識的宣傳,形式缺乏多樣性,理論與實踐不能實現很好地結合。研究生在進入求職過程中,通常會因為缺乏專業的就業指導,在求職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碰壁的情況,甚至會遭遇騙局,對自身的合法權益造成危害。
普通高校研究生要不斷地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合理清晰定位職業規劃和方向,對于自我的準確定位能夠為求職成功奠定基礎,明確自身的性格,興趣和愛好,以及擅長的專業領域,權衡就業形式,制定有針對性的職業發展路線。在規劃職業路線時要積極轉變創新就業觀念,將目光放長遠,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建設融合到一起。
研究生輔導人員要增強責任意識,落實責任制,將為研究生規劃職業路線作為教育職責,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發現學生優勢和擅長,強化學生的思想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觀,明確自身優勢,促進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將職業投入到祖國建設和服務人民中,在職業進程中實現自我價值的升華。
高校要積極開展科學全面的就業指導課程,授課內容要具有針對性,與專業和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包括個人的職業規劃,就業技巧等等,并且,高校應積極邀請行業的專家來校做演講和指導工作,讓學生們了解各行業的形式以及專業對口的行業,借鑒經驗,擴展眼界。同時,高校也要重視研究生的心理教育,在研究生就業遭受挫折的情況下,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為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求職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