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麗華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常見消化系統疾病,好發于胃及十二指腸,研究表明,胃酸分泌過多、胃黏膜保護能力下降以及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均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生的關鍵病因[1]。本病易反復發作,單純西藥治療難以取得良好療效。浮沉診脈法通過雙手浮沉對應脈象,并采用五行生克方式進行治療,我院特基于浮沉診脈法指導觀察穴位敷貼聯合補脾健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0月確診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患者127例,隨機分2組,對照組:61例,男29例,女32例;年齡32~76歲,平均(45.67±4.93)歲;病程1~6年,平均(3.49±1.54)年。觀察組:66例,男35例,女31例;年齡34~80歲,平均(46.79±5.06)歲;病程1.5~9年,平均(4.05±1.73)年。2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相關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有關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辨證診斷標準[2];符合2011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消化性潰瘍中西結合診療共識意見》中相關標準[3];患者自愿參與,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者;中醫辨證屬其他證型者;復合型潰瘍或潰瘍數目超過2個以上者;合并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或消化道手術史者;有相關藥物禁忌證者;嚴重精神疾病者;病例資料缺失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本組患者予以常規西醫治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生產廠家:海南海靈化學制藥有限公司(國產),國藥準字H10922292)20 mg,1次/d。觀察組:經浮沉診脈,本組66患者中脈象主有2種:39例以弦脈為主,9例兼有細弦脈,10例兼有沉弦脈,18例兼有弦滑脈;27例以沉細脈為主,6例兼有細數脈,3例兼有細弦脈。予以穴位敷貼+補脾建中湯治療,穴位敷貼:將香附、茴香、吳茱萸、細辛研磨,加蒜泥制成膏狀,于脾俞、胃俞、肝俞及中脘、氣海和天樞等穴位進行中藥貼敷,每次12 h,每2天穴位貼敷1次,治療1周為一個療程。補脾建中湯方藥組成:炙黃芪30 g,炙甘草10 g,白芍20 g,桂枝9 g,大棗10個,生姜3片。伴發嚴重泛酸者去飴糖,加黃連6 g,海螵蛸30 g,吳茱萸3 g;伴發嚴重嘔吐者加茯苓15 g,法半夏12 g,干姜6 g;胃脘冷痛者加豆蔻15 g,干姜10 g,人參10 g。加水煎煮,每日1劑,分早晚溫服。2組患者均治療2周后評估療效。
1.4 觀察指標臨床療效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相關療效標準[2]。治愈:臨床主癥完全消失,次癥完全或基本消失,中醫證候積分減少在95%以上;顯效:臨床主癥基本消失,次癥完全或基本消失,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95%;有效:臨床主癥明顯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69%;無效:未達治愈、顯效及有效標準,甚至病情加重。總有效率為治愈率、顯效率及有效率之和。并觀察中醫證候評分及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變化情況。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2周后,2組患者臨床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達95.45%(63/6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61%(51/61),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43,P=0.028。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前,2組中醫證候積分及炎癥因子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觀察組IL-10及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例,
憑脈辨證是我國傳統醫術,中醫學治病通過診脈可達到辨證分型的目的。正常人脈搏應表現為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即平[4]。浮沉診脈法中“浮”指的是手指輕輕搭于脈上,僅需稍加施力即可摸到明顯脈搏跳動;若需要不斷施力,或按到底方能摸到脈動即為“沉”,二者均為異常脈象[4]。本文中觀察組通過浮沉診脈法對66例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分型診斷,并實施中醫治療,取得良好療效。
研究[5]表明,中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胃黏液-碳酸氫鹽屏障,繼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提高胃黏膜前列腺素水平,從而增強胃黏膜抗損傷能力。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穴位敷貼聯合補脾健中湯能夠有效改善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療效。此外,本研究從消化性潰瘍相關炎癥因子角度出發,IL-10作為一種炎癥因子,其具有下調多種免疫細胞活性作用;TNF-α是單核巨噬細胞分泌的一種具有多種免疫調節功能的因子,其本身具一定細胞毒性,自身可激活T細胞、B細胞,增強殺傷細胞殺傷能力,研究[6]證實其高水平表達可誘導IL-6、、IL-8等炎性因子分泌,進一步加劇消化性潰瘍病情進展。本次結果中,觀察組治療后IL-10及TNF-α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見基于浮沉診脈法指導穴位敷貼聯合補脾健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可有效促進炎癥因子消除。主要考慮補脾建中湯中黃芪、炙甘草等多種藥物均具有抗炎功效。
綜上,基于浮沉診脈法指導觀察穴位敷貼聯合補脾健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可有效促進炎癥因子消除,改善癥狀,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