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改花
妊娠劇吐是臨床常見病癥,常發生于妊娠5~10周,主要表現為頻繁惡心、嘔吐、無法進食,且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嘔吐,使得患者體質量較妊娠前降低5%以上,伴有不同程度的電解質失衡和新陳代謝障礙,極易引發酮癥酸中毒癥[1,2],這將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其生活質量,應該予以重視。目前,妊娠劇吐的診療方案中,尚無統一標準,西醫認為[3,4],可通過靜脈輸液、緩解電解質紊亂等措施改善患者病癥,但療效有限。中醫認為[5,6],妊娠劇吐屬于“妊娠惡阻”范疇,多因患者的肝脾胃虛弱,孕后沖任氣虛肝氣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因而治療當以“平沖降逆”“和胃止嘔”為主,此次研究探討了中醫捏脊聯合穴位按摩對妊娠劇吐患者的臨床療效,發現中醫捏脊聯合穴位按摩可縮短妊娠劇吐患者的治療時間,提高療效,并改善患者心情,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診治的妊娠劇吐患者11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患者56例,年齡為19~38歲,平均(27.81±6.52)歲;孕周為5~14周,平均(8.73±2.06)周;病程為3~12d,平均(6.85±1.59)d;經產情況:初產婦43例、經產婦13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例、中學及中專8例、大專及以上46例。觀察組患者56例,年齡為19~39歲,平均(27.54±7.01)歲;孕周為5~14周,平均(8.62±1.87)周;病程為3~13d,平均(6.82±1.46)d;經產情況:初產婦42例、經產婦14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例、中學及中專7例、大專及以上48例。2組患者年齡、孕周、病程、經產情況、文化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妊娠劇吐標準,存在頻繁且劇烈嘔吐,持續數天,神情倦怠,體質量降低,尿量減少,無法進食,嘔吐物中有膽汁或咖啡樣物質,經尿液檢查顯示尿酮體為+~+++,精神正常,對研究知情同意,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患有器質性疾病、過敏體質、針刺穴位禁忌證、精神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穴位按摩。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穴位按摩的相關知識,告知其穴位按摩的安全性、有效性、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穴位按摩時,可根據患者腧穴的主治和所屬經絡,采用鄰近、遠端、前后、上下、左右等方法[7],取穴順序:中脘穴-左右側內關穴-左右側足三里穴-左右側公孫穴,用右手拇指的指腹按揉患者的穴位,每個穴位的按摩時間為5 min,每日按摩3次,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適當調整按摩力度,同時要注意患者的保暖,按摩結束后,告知患者要安靜休息30 min。觀察組患者實施中醫捏脊聯合穴位按摩,穴位按摩的操作同對照組,中醫捏脊時,幫助患者取俯臥位或半俯臥位,讓背部肌肉保持平坦、松弛,用右手的手掌推拿患者的背部,直至微微發熱,以幫助患者的背部肌肉快速松弛,取患者的長強穴,用拇指指腹、中指指腹、示指對合,開展肌膚捏拿[8],讓示指和中指處于拇指之前,讓拇指往前推動的同時,示指和中指往后捻動,推移到大椎穴,整個過程中,拇指指腹不要離開患者肌膚,由長強穴推捏至大椎穴的過程為1個操作,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開展按摩6~9次,在最后2個推捏過程中,要采用三步一提的方法,讓推捏力度加大,同時,注意在腎俞、胃俞、脾俞、肺俞等穴位,加大刺激,以提高臨床療效[9]。
1.4 觀察指標干預前后行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I)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記錄2組患者恢復時間(嘔吐緩解時間、尿酮體轉陰時間、住院時間)、臨床療效(顯效、有效、無效、治療總有效)。STAI評分標準[10]:包括4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滿分160分,分數越高,病情越嚴重。SAS評分標準[11]:包括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然后換算為滿分100分。分數越高,焦慮越明顯。SDS評分標準[12]:包括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然后換算為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抑郁越明顯。臨床療效評定標準[13]:①顯效:患者嘔吐病癥消失,可正常進食,尿酮體連續3次檢測均為陰性。②有效:患者嘔吐病癥減輕,進食有改善,尿酮體水平降低。③無效:患者嘔吐病癥無減輕,無法正常進食,尿酮體檢測均為陽性。治療總有效=顯效+有效。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STAI評分、SAS評分、SDS評分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STAI評分、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干預后STAI評分、SAS評分、SDS評分較干預前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TAI評分、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STAI評分、SAS評分、SDS評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恢復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嘔吐緩解時間、尿酮體轉陰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恢復時間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妊娠劇吐又稱惡阻,是指妊娠早期出現的頻繁嘔吐,伴有不同程度的頭暈、厭食病癥,會持續存在,且呈進行性加重,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有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降低其生活質量[14,15],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妊娠劇吐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臨床觀察發現,精神過度緊張、憂慮、焦慮、生活環境差、經濟狀況差的患者易發生妊娠劇吐,因而認為,妊娠劇吐可能與精神因素、社會因素有關[16,17]。
中醫認為[18,19],妊娠劇吐患者以劇烈嘔吐為主要表現,還會伴有食欲缺乏、厭食、納少、食入即吐等飲食障礙,是因沖脈之氣逆上而出、胃失和降所致,應該根據患者嘔吐物,予以辨證論治。中醫治療方案包括中藥內服、外敷、針灸等,雖以湯劑為主,但對于妊娠劇吐患者而言,較難服用,且湯劑病程較長,有可能會惡化嘔吐病癥,不宜作為首選。此次研究選用了中醫捏脊聯合穴位按摩。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干預前STAI評分、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2組患者干預后STAI評分、SAS評分、SDS評分較干預前顯著降低,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TAI評分、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嘔吐緩解時間、尿酮體轉陰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中醫捏脊聯合穴位按摩可改善妊娠劇吐患者的心情,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提高療效。這可能與選穴有關,中脘穴是不同經脈的匯聚之所,主治腹脹、胃痛、嘔吐、消化不良;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主治胃痛、嘔吐、心悸和精神失常;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主治腹痛、便秘、腹瀉;公孫穴為足太陰脾經,主治胃痛、食不化、嘔吐、腹痛、腹瀉。四穴配伍使用,可達到調理脾氣、補中益氣、鎮定安神、止嘔止吐的功效[20]。聯合中醫捏脊可擴大療效,分析如下。中醫捏脊法在治療妊娠劇吐的過程中,可通過對患者脊旁神經節、神經干進行有效刺激,從而對內臟的神經系統產生影響,調整內臟功能,由下而上的推捏順序,可依次刺激背俞穴、督脈、夾脊穴、膀胱經,從而激發經氣,促進陽氣振奮,有助于調節血氣,改善腸胃功能,實現改善病癥的目的,效果顯著[21]。
綜上所述,中醫捏脊聯合穴位按摩的操作方法簡單、經濟且安全,可縮短妊娠劇吐患者的治療時間,提高療效,并改善患者心情,值得臨床推廣使用。但此研究的樣本量有限,可進一步加大樣本量以提高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