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深
多數腦卒中患者治療后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全癱或者偏癱等后遺癥。肩痛是腦卒中偏癱患者出現的一種并發癥,腦卒中后肩痛的致病原因復雜,臨床表現有癥狀輕和癥狀重之分,癥狀輕患者肩部疼痛難忍,導致患肢手部浮腫及患肢的運動功能障礙,運動受限制[1,2]。嚴重時會直接引起患者手指變形,甚至造成手功能和肩部關節功能完全喪失。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疾病方法較多,如冰水浸泡、壓迫性向心纏繞等,但以上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并未達到理想狀態,且其治療時間和方式均有一定局限性[3]。鑒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87例腦卒中后肩痛患者,旨在研究腦卒中后肩痛患者經中藥熏洗結合針刺治療后,其關節功能及生活質量的改變情況?,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9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7例腦卒中后肩痛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43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23例;年齡57~83歲,平均年齡(69.48±5.41)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3年,平均病程(1.54±0.74)年;腦梗死28例,腦出血16例。觀察組男19例,女24例;年齡58~82歲,平均年齡(70.52±6.58)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3年,平均病程(1.73±0.44)年;腦梗死29例,腦出血14例。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4]中腦卒中診斷標準;符合1996年中國康復研究中心[5]制定的肩手綜合征診斷標準,主癥為:單側肩、手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②年齡≥55歲中老年人;③患者或其家屬知情且簽字。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腦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免疫功能障礙及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③伴有惡性腫瘤者;④合并認知功能、語言功能障礙者;⑤合并精神疾病或家族有精神疾病史者。
1.3 治療方法2組均行腦卒中西醫常規基礎治療,如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 1片/次,1次/d。對照組采取針刺療法。以補虛瀉實手法,選患者肩前、肩貞、肩髃、天宗、外關、曲池、臂臑、阿是穴進行施針。同時根據具體疼痛部位進行循經辨證取穴,具體如下。太陰經加陰陵泉穴和尺澤穴;陽明經和少陽經證加手三里穴;陽明經和太陽經則條口透承山;外關太陽經加后溪穴、昆侖穴。根據患者脂肪厚度選擇針刺皮膚的深度,得氣后留針30 min,1次/d,一個療程5 d,中間休息2 d,后繼續,連續治療4個療程。針具選擇華佗牌一次性針灸針。觀察組聯合中藥熏洗。藥方:獨活20 g,威靈仙20 g,當歸15 g,懷牛膝15 g,生黃芪15 g,丹參15 g,三七10 g,雞血藤10 g,巴戟天10 g,細辛10 g,川芎6 g,乳香6 g,白芥子6 g,生南星6 g,甘草6 g。將其煎煮至500 ml并加開水稀釋成1000 ml,1劑/d,倒入中藥熏蒸儀的藥槽內,接通儀器電源,對準患肩部位進行熏洗治療,保持氣口與皮膚距離大于25 cm,熏洗結束后,及時采取保暖措施,擦干藥水,30 min/次,一周5次,連續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①肩關節功能。根據肩關節Constant評分表評定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的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該量表共包括疼痛、日常生活活動、主動活動范圍以及外展肌力4項內容,共計100分,分數越高,功能恢復越好。②生活質量。使用WHO/QOL-26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鑒定簡表(WHOQOL-BREF)進行評分,共涉及5個領域,包括軀體、心理社會等,共有26個項目,每項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越好[6]。
2.1 Constant評分治療前,2組Constant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Constant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Constant評分對比 (例,
2.2 生活質量治療前,2組WHOQOL-BREF量表的軀體、心理、社會、環境和綜合的各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WHOQOL-BREF量表中軀體、心理、社會、環境和綜合的各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例,
腦卒中發病原因在于大腦血管粥樣硬化、堵塞血管導致腦組織異常出血或異常缺血缺氧,從而引起腦組織損傷,多數患者中樞神經和腦神經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因此腦卒中患者多數伴有神經功能障礙。其中腦卒中后肩痛也是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腦卒中后肩痛臨床表現多為上肢肌力下降甚至軟癱,患側肢體運動障礙,并且伴隨著持久性疼痛感,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方式較多,藥物、生物電療法等因其療效不佳,因此臨床仍在尋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腦卒中后肩痛癥狀的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Constant評分高于對照組,WHOQOL-BREF量表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腦卒中后肩痛患者經中藥熏洗聯合針刺治療可幫助其恢復肩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其原因在于腦卒中肩痛在中醫學中屬于“痹證”“風癱”范疇,本質是本虛標實,屬于陰陽失衡、氣血不和,導致風寒濕等外邪侵襲入體[7]。因此中醫治療原則為行氣活血、平衡陰陽,以達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和神經康復的作用。針刺療法屬于中醫療法的一種,有通經絡、活氣血、化瘀堵作用。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說,該療法可調節血清中降鈣素基因相關肽、血漿中緩激肽水平和P物質,從而起到消腫鎮痛消炎的作用[8]。中藥熏洗配方為獨活、威靈仙、當歸、懷牛膝、生黃芪、丹參、三七、雞血藤、巴戟天、細辛、川芎、乳香、白芥子、生南星以及甘草,獨活、威靈仙有舒筋活絡之功效,可使肩部氣血運行更加順暢[9];當歸、丹參、雞血藤、三七、丹參有養血之功效,聯合黃芪的益氣功效,療效更佳;細辛、巴戟天有溫陽散寒之功效,可祛濕邪;白芥子、生南星有燥痰除濕之功效;沒藥、乳香有活血行氣、止痛之功效;懷牛膝是治療筋骨損傷要藥;甘草調和諸藥,該配方有祛濕驅寒、疏通經絡和調和氣血之功效。聯合針刺,可使患者體內經絡更加暢通,加快局部微循環,增強臟腑功能之功效,故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更快,生活質量提高更快。
綜上所述,腦卒中后肩痛患者經中藥熏洗結合針刺治療后,可有效恢復其肩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