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芳
靜脈炎是惡性腫瘤靜脈化療后常見并發癥,由于化療藥物的特殊性,高濃度化療藥物的藥毒性及刺激性導致了靜脈炎的發生,主要表現為給藥靜脈的損傷及硬化或其穿刺周圍組織皮膚的紅腫疼痛甚則潰爛、壞死[1]。當前喜遼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用于靜脈炎的治療,但用藥單一,適應性局限禁忌證多。中醫認為靜脈炎即“青蛇毒”,化療性靜脈炎病機在于濕熱瘀毒內阻脈道,脈絡不通,不通則痛,故治以清熱解毒,化瘀通絡為主[2]。復方藤芷膏清濕熱,散瘀毒可防止熱與血結,血毒阻于脈道所致的瘍腫熱痛,故本研究選用復方藤芷膏聯合喜遼妥,探討其對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靜脈炎的預防作用及對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19例,女21例;平均(9.31±5.21)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3年,平均(1.84±0.78)年;其中大細胞癌11例,腺癌16例,鱗癌13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平均(8.43±6.45)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3年;平均(1.73±0.65)年;其中大細胞癌12例,腺癌13例;鱗癌15例。2組患者癌癥分型等納入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本研究。
1.2 納入標準①據《腫瘤病理規范化診斷標準》[3],經活體組織病理學檢驗確診為惡性腫瘤;②超聲檢查靜脈無病變;③入院前未行其他治療;④患者及家屬均同意行外周靜脈輸入化療法。
1.3 排除標準①良性腫瘤、藥物不耐受,不能進行化療者;②處于哺乳期、妊娠期者;③有精神障礙者及不能配合回訪者等。
1.4 治療方法患者入院后據病情確定化療方案,對應選用紫杉醇、吉西他濱、卡鉑、順鉑、奧沙利鉑等化療藥物,行外周靜脈輸入化療法。化療過程中采取相應措施預防靜脈炎,對照組使用喜遼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Mobilat Produktions GmbH,注冊證號H 20150011)取適量藥物沿穿刺點靜脈走向外敷,厚度約2 mm,1次/d,連續2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復方藤芷膏(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制劑室),用法用量同上。
1.5 觀察指標①靜脈炎診斷及分級:采用美國靜脈輸液協會(INS)靜脈輸液護理操作標準[4]分為5個等級。0級:無靜脈炎相關癥狀;Ⅰ級:穿刺部位有紅斑,可能伴有疼痛;Ⅱ級:穿刺部位有紅斑,并且伴有疼痛及水腫;Ⅲ級:除紅斑、疼痛外,有靜脈條索形成;Ⅳ級:除紅斑、疼痛外,靜脈條索長度為2.5 cm以上,伴有膿性液體滲出。②疼痛程度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總分0~10分,分數越高表示越疼。③血清hs-CRP、IL-6水平測定:治療前后各取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分離(35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采取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hs-CRP、IL-6水平。④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患者靜脈曲張、化膿、灼熱、紅腫、疼痛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并記錄。
2.1 2組患者靜脈炎發生率及分級比較觀察組靜脈炎總發生率及Ⅰ~Ⅳ級比例均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0級比例8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5.00%(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靜脈炎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分級 (例,%)
注:與對照組比,1)P<0.05
2.2 2組患者疼痛程度VAS評分比較治療后,2組疼痛程度評分均減輕,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VAS評分比較 (例,
注:與治療前相比,1)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2)P<0.05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s-CRP、IL-6水平變化比較與治療前比,全部試驗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均顯著增高,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s-CRP、IL-6水平比較 (例,
注:與治療前相比,1)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2)P<0.05
2.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靜脈曲張、化膿、紅腫、疼痛、灼熱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4 2組患者臨床癥狀情況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1)P<0.05
化療后靜脈炎多因化療藥物的滲漏或其毒副作用刺激性所導致的穿刺血管及周圍組織的損傷,造成了患者痛苦、影響后續化療。當前臨床多用喜遼妥預防惡性腫瘤化療后靜脈炎,但不適宜開放性瘡口及潰損皮膚,易加重感染。配合中藥復方藤芷膏,為純中藥制劑,無毒副作用,可擴大作用范圍,深入肌理修復損傷血管,顯著提高療效。
中醫認為靜脈炎可歸“脈痹”“惡脈”“青蛇毒”等范疇,《素問》中提到,“痹者,在于脈則血凝而不流”認為其病機在于濕熱瘀毒內阻,脈絡不通。可因脾胃損傷,運化腐熟功能失調導致火毒內生,濕熱邪毒下注脈道;或由寒濕襲絡,瘀久化熱;以及情志抑郁,肝失條達,由氣及血,而使瘀血停聚等原因所致。治當清化濕熱,祛瘀通脈。復方藤芷膏由藤黃、白芷、浙貝母、生大黃、廣木香、冰片、薄荷等制成;藤黃為君,行清熱解毒、消腫利濕之功;白芷和生大黃為臣,涼血解毒、消癰排膿,助藤黃除瘀血散癰結;以浙貝母、廣木香為佐散結消癰、行氣止痛;薄荷、冰片為使,辛涼輕透,引藥入里[6]。諸藥合用,共奏驅邪治痛之功。而喜療妥主要成分多磺酸粘多糖,是從肝臟中提取的類肝素物質,可抑制多種參與分解代謝的酶而影響前列腺素發揮抗炎作用[7]。兩藥合用可有效防治靜脈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靜脈炎總發生率為20.00%遠低于對照組的55.00%,Ⅰ~Ⅳ級比例亦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0級比例8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5.00%,提示觀察組所用藤芷膏聯合喜遼妥法預防靜脈炎效果顯著。復方藤芷膏中,藤黃清熱解毒、破血散結、消腫止痛,主要成分藤黃素消腫抗炎,大黃涼血活血與白芷、浙貝母中的白芷素、浙貝素,均具有解熱鎮痛、消炎、抗菌等作用[8-10],聯合喜遼妥對血管的保護作用,能有效抵抗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而hs-CRP是肝臟產生的非特異性炎癥因子,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靈敏度較高;IL-6由多種瘤細胞產生且全程參與炎性反應[11,12],其水平變化可反映靜脈炎感染程度,指導用藥,緩解紅腫、疼痛等癥狀。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VAS評分、血清hs-CRP、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證明藤芷膏聯合喜遼妥對機體炎癥的抑制作用高于使用喜遼妥單品,從而更有效控制感染,緩解因感染所引發的疼痛癥狀。且反復穿刺及化療藥物的刺激亦可導致脈絡瘀阻不通,氣血不行而加重不良反應及疼痛程度。用藥后觀察組靜脈曲張、化膿、灼熱、紅腫、疼痛等癥狀比例分別為17.50%、5.00%、35.00%、32.50%、30.00%均低于對照組的50.00%、27.50%、57.50%、62.50%、67.50%。藤芷膏中冰片、薄荷清宣透邪、消炎鎮痛、散毒排膿聯合喜遼妥外用可修復血管,透邪外出,邪去腫消,通則不痛,而使脈管滑利,氣血環周不休,機體康健。
綜上,復方藤芷膏聯合喜遼妥能有效降低惡性腫瘤化療后的炎癥反應,調節血清hs-CRP、IL-6水平,有效改善血管狀況,減輕患者痛苦,預防靜脈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