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
新時代,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要充分認識到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強大精神力量,利用好紅色資源,發展好先進文化,傳承好紅色基因,筑牢億萬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支柱。
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崢嶸歲月的革命斗爭中鑄就的,包括重要革命紀念地、革命博物館、紀念物、標志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精神等。
紅色文化彰顯黨的性質宗旨、體現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承載著黨的初心使命,凝聚各方力量的先進文化,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最為珍貴的精神財富。建黨99年來,它像血液一樣始終流淌在一代代優秀中國共產黨人身上。
大力賡續紅色傳統
紅色傳統是我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無數次經驗教訓總結而來,凝結著革命先輩的革命智慧和崇高精神。包括“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注重“調查研究”、堅持“思想建黨”、突出“政治建軍”、發展鞏固“統一戰線”,以及“大公無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艱苦奮斗”“嚴守紀律”“謙虛謹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戰天斗地”“旗幟鮮明講政治”“黨支部建在連上”“為人民服務”等優良傳統。
新時代,發揚紅色傳統就是要廣大黨員學習他們舍身忘我、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學習他們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學習他們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格;學習他們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品質;學習他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情懷。
始終傳承紅色精神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在民主革命時期,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古田會議精神、遵義會議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新中國成立后,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了“九八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
這些精神,凝結著老一輩革命家的艱辛探索和責任擔當,沉淀著無數革命先烈的赤膽忠誠與奮斗犧牲,是我們賡續光榮、走向未來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傳承紅色精神,需要我們發揚紅色傳統,筑牢理想信念,將之熔鑄到信仰和靈魂中,融鑄到堅定不移的行動中,落實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
全面繁榮紅色文藝
紅色文藝經典對于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引領社會風尚具有重要作用。
要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創作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紅色文藝精品力作,讓紅色文藝經典不斷走進人民,真正發揮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作用。
要著力發展紅色旅游,建成、打造一批國家級紅色旅游重點目的地,讓紅色旅游成為加強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
要圍繞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讓紅色文化活起來、傳開來,讓更多的人看得見、記得住,推動紅色文化走進群眾、深入人心。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看今朝旖旎風光秀。新時代,我們要充分發揮好紅色文化資源和紅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了解黨的歷史,傳承黨的優良作風,以實際行動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匯集和激發14億人民的磅礴偉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精神動力。
(本文作者系黃石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