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江南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當前,面對國有企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現實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對于提高員工職業素養、培養“工匠式”的人才隊伍、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弘揚工匠精神,必須立“匠德”
厚植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道德風范
工匠精神厚植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工匠精神所具有的這種歷史性、民族性,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站在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命脈的戰略高度,利用好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個活教材,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教育職工恪守興企之責,忠誠企業、感恩企業、回報企業,發揮主人翁作用,爭做企業發展的“大工匠”。
大慶紅旗之所以光彩奪目,正是鐵人隊伍優良品質作風代代相傳的結果。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獻精神,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寧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讓油田穩產再高產”的堅定信念,大慶新鐵人李新民“寧肯歷盡千難萬險,也要為祖國獻石油”的豪邁氣概,就是這種道德風范的生動詮釋和真實寫照。
弘揚工匠精神,必須樹“匠風”
崇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職業素養
弘揚工匠精神,培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匠風”,是打造“工匠式”員工隊伍的關鍵所在。據報載,中國產品的精度是0.99,日本是0.9999,德國是0.999999,直接導致中國產品質量次品率遠高于日本和德國。這樣的產品精度不僅損害了中國產品的國際形象,也成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攔路虎。
國有企業要精心培育“匠風”,以精益的思維想事,以精益的作風干事,努力把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把每一件小事做到完美。“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節決定成敗”“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這些都說明了細節的重要性。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也是大慶油田的優良傳統,油田會戰時期形成的“高度覺悟、嚴細成風”“五毫米見精神”“寧要1個過得硬、不讓99個過得去”“堅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干工作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等就是這種素養的直接體現。
弘揚工匠精神,必須磨“匠藝”
形成專注執著、練就絕活的工作追求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員。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能實現自我,成就自我,實現人生價值。要努力打磨“匠藝”,通過開展經常性的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營造比學趕幫超的熱潮,練就讓令人尊崇的獨門絕技,努力成為本崗位的精英,在不懈追求和奮斗中收獲幸福感和成就感。
“抓斗大王”包起帆立足本職崗位、勇于開拓創新,走上了世界工程技術的最高領獎臺。“金牌工人”許振超,從一名普通工人自學成為“橋吊專家”,練就“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操作”等絕活,先后6次打破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使“振超效率”聞名遐邇。他們的事跡啟示我們,只有數十年如一日專注于一門技藝的修煉,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挫折,才能使技藝爐火純青,攀登事業的巔峰。
弘揚工匠精神,必須鑄“匠魂”
培育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境界
創新是時代進步的靈魂,更是工匠成長的靈魂。要大力塑造“匠魂”,樹立創新的理念,培育創新的思維,謀劃創新的方略,練就創新的能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在創新中成就自我,在創新中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展現創新引領、追求卓越的時代精神。
新時期大慶石油人在高科技新會戰中孕育形成的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三超精神”,就是弘揚改革創新中的大慶精神,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贊譽。
近年來,大慶油田通過建設勞模工作室,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領廣大干部職工在創新中塑造自我,在創新中實現價值,使越來越多的普通工人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藍領精英。大慶油田采油二廠劉麗工作室通過打造創新聯盟,聚集各行各業優秀人才400多人,研發創新成果1 000多項,獲國家專利20多項,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成為聞名全國的創新創效“夢之隊”。